APP下载

探究个案护理管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11-01李娴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效果艾滋病

李娴

【摘要】目的:探究个案护理管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措施时,同时给予患者心理、认知及行为方面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长为1年。1年之后分别对这2组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复诊率以及CD4+淋巴细胞计数进行评估,并对其疗效作出评判。结果:经过对这2组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其机会性感染率降低、复诊率提高以及CD4+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其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对艾滋病抗病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减低患者机会性感染率、提高患者复诊率以及患者的免疫力。

【关键词】护理管理干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中图分類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178

艾滋病,也被称为艾滋病病毒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免疫系统所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缺陷,从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危害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死亡。据相关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1-2]。现对本院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艾滋病确诊患者共80例。入选标准:(1)血常规以及肝肾动能无异常的患者;(2)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且签字认可此次治疗;(3)各种机会性感染已被控制并处于稳定的状态。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和智力异常的病患;(2)本身带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3)有沟通与意识认知障碍的患者。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为(50.53±3.22)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为(49.33±4.12)岁。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男37例,女43例,其中工、农、待业、干部、退休人员分别为10、12、13、2和3例;同性恋12例,吸毒人员18例,感染途径不详10例、性生活糜乱史4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心理、认知以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1)对患者进行健康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传染性、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在临床的表现等;(2)给患者讲解药物作用、服药方法、服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服药期间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3)说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定期复诊检查血常规,以此了解患者自身恢复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

1.2.2 在治疗中后期做好回访及复诊记录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醒患者应及时复诊,强调按时复诊与按时按点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同时采用本院自制表格对患者复诊次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

1.3指标判定

1年内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以及复诊率。干预前后三个月为一周期,检测2组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通过SPSS22.0版本的计算机软件中,用用t、x2验证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机会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复诊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机会性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复诊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增强,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因艾滋病的特殊性,艾滋病患者受社会的排斥与歧视,于是艾滋病患者大多存在抑郁情绪、否定自我价值、易怒与绝望等心理。现在还不存在医学治疗能使其完全治愈,所以这要求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在为患者提供以医疗服务过程中,既要注意疾病带给患者的身体损害,又要关注到患者的内心层面,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经多项研究显示,合适有度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情绪以及生存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3-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较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降低并且患者复诊率提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更好的证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帮助艾滋病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较干预前与对照组也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在一般的常规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免疫机体功能的增强,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水平[5]。

综合上述结论分析可得,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也能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和控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促使治疗进程顺利发展,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海霞.个案管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江苏预防医学.2019,030(002):163-164,167.

[2]李仙菊.个案管理模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评定[J].心理月刊.2019,14(15):124.

[3]仲韦韦.优质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05(002):110,116.

[4]丁志军,张海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012(004):57.

[5]曾淑华,卢炳阳,唐月青.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2019,004(051):167.

猜你喜欢

抗病毒治疗效果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
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病人的应用与观察
胃溃疡通过西药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