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教学设计
2020-11-01谢华谦
谢华谦
【中图分类号】R-4;G4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124
心肺复苏是临床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急救手段。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每位同学都应妥善掌握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方式。我们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后,分析学生及课堂具体情况然后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本次教学的各个步骤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在进行相应教学工作之前教师与学生都应做好与本节课相关的准备工作。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时间分配,同时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和指导。根据本次针对心肺复苏术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后,应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同时在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之应用于一些突发情况之上。最后还要注意做好教学成果检验工作,由学生和教师分别对本次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明确心肺复苏术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践工作的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点关注2020年后心肺复苏术指南方面的变化,并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指南中的改动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所有同学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实施方式。
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本次的教学工作应让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在急救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同时要让学生掌握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方式,了解心肺复苏术中的各项关键数据。在教学工作中,除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来找出自身在理论理解和实践实施方面的不足,而在明确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纠正错误,使每一位同学均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实施方法。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首先我们要明确本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次要做好课堂时间分配。关于心肺复苏术教学重点应落于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根据既往教学经验,心肺复苏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对按压深度的掌握以及人工循环操作要点等方面。另外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急救观念,了解黄金4分钟相关理论同时树立急救过程中的安全观、时间观以及数值观。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要注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根据既往教学经验,理论知识讲解应占本次课堂教学时间的1/3左右,而实践操作和教师指导环节则应占到2/3。这其中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时间,不纳入课堂时间之内。同时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不以枯燥无味的文字叙述作为讲解方式,而是要重点利用 PPT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具来让学生从多角度生动形象地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理论。这其中3D动画讲解是最直观的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同时在基础理论讲解过程中要重点结合心肺复苏术适应症以及操作条件,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心肺复苏术有关的影响因素。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包括假人实操和实际演练小组讨论两个方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对于发现的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而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进行解答[1]。
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工作主要是预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除通过书本基础理论预习之外,还可要求同学去各多媒体平台观看一些有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文章或视频,保障在课前对心肺复苏术有框架性了解。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则应根据课本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病案,来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论及实践知识需求来进行静态3D图片和动态视频制作,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还应准备心肺复苏术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在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记录[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注意核心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新闻案例来引出心肺复苏术,并让学生通过相关新闻或事例来了解心肺复苏术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引入心肺复苏术相关理论时,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紧急情况,该如何进行科学处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生命危险,并让学生进行短暂思考。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所面临的风险,同时明确心肺复苏术,在面对此类患者时所能起到的急救作用,从理论角度分析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配合过程中对患者心肺功能所起到的刺激作用,当学生从理论角度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具体原理后,开始对一些具体参数和实施方式进行讲解。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重点安排学生进行实操演练。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紧急场景,在场景之下要求各小组成员在进入现场后做出相应的判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各紧急场景应包括适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不适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同时还要注意各项干扰因素的设计,通过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的临床反应和具体操作来分析其技能掌握情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回指导,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学生手法方面的问题,更要注意进行指导,同时要明确假人和实际患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差别,避免学生在实际执行心肺复苏操作时受到影响[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操作后,各组记录员将相关记录交于教师,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设定的情境内对患者做出的急救措施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明确大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主要是复述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流程以及实施注意事项。而实践作业则是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要多多利用假人进行合作演练,熟悉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技巧。
以上是关于心肺复苏术教学方面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梓珊.任务驱动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7):63-64.
[2]秦熠,邵周俊,李爱华, 等.PDCA循环运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3):360-363.
[3]陈金燕.心肺復苏模拟教学的应用实践及意义探讨[J].人文之友,2020,(2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