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日常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0-11-01韩萍
韩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015
说起糖尿病,相比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特点血糖升高,并伴有消瘦、消渴和乏力等症状。糖尿病虽然不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是长期血糖升高的状态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同时糖尿病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通过服用药物、饮食和运动等多种方式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饮食是患者尤为重视的环节,对于轻症患者来说,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便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重症患者在治疗也要加强饮食的控制,仅仅依靠药物忽视饮食,是无法获得理想控制效果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的摄入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如果按照合理的饮食方法,减少血糖的大范围波动,就会减轻糖尿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1 糖尿病饮食注意四项原则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少吃升糖快的食物。控制饮食,不代表不吃食物,只是有根据的选择对自己身体有益处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会让血糖升高的食物,多吃升糖慢的食物,这样就会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如碳酸饮料、糖果、蜜饯、蜂蜜、各种含糖饮料和甜品等,在饮食中减少糖分的摄入,必要时可以采用代糖进行调味。淀粉类高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如饺子、馒头等精面类食物,土豆、芋头和番薯等根茎类食物,年糕、粽子和汤圆等甜点类的食物,也是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的食物。
在饮食上第二个原则是尽量避免吃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最好是可以不吃。长期食用以上三类食物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而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高于普通人,因此在饮食中控制油脂的摄入量非常关键。减少油炸类、油酥类的食物,同时也要减少松子、猪皮和花生等食物的摄入。在烹饪食物时,减少动物油,优先选择植物油和橄榄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在烹饪食物时,可以采用水煮、清蒸和凉拌等,尽量清淡少油。
饮食注意事项中第三个原则是随时调整饮食方案,灵活选择多样化的饮食。如果是肥胖的患者,就要相对严格的控制饮食,并重视减肥,消瘦的患者要适当放宽饮食,每日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摄入。如果是采用胰岛素药物来治疗的患者,要增加进餐次数,在每日的上午、下午和睡前少加餐,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如果需要进行体力劳动,也可以增加主食量或加餐。
饮食注意中的第四个原则是合理安排主食与副食,不可以仅控制主食而疏于对副食的控制。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脂肪、蛋白质等同样也可以转化为血糖。如果蛋白质和脂肪类的食物摄入过多,也会导致体重增加,不利于对病情的控制。因此,在日常的饮食中除了要控制主食,也要合理的搭配副食,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2 做到饮食八个“不”
2.1不“吃软怕硬”
使用柔软的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升糖较快。坚硬的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升糖比较慢。例如大米,熬成米粥食用时,米中的一部分淀粉会转化成“糊”,比煮成米饭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喝粥以后患者的血糖会短时间内升高。熬粥的时间越长,越粘稠,血糖升高就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粥类、米糊类的食物,尽量食用粗粮饭。
2.2不“偏食独食”
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是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没有考虑食物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就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一些患者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忽视食物的多样性,单一的饮食导致营养不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是混合进食,增加食物的种类。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2.3不“望梅止渴”
为了控制自己多尿的症状,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控制自己的飲水量,不敢多喝水,仅仅是口渴的时候喝几口水。这是疾病控制中非常错误的一个观念,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每天也要保证一定的饮水量。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对于疾病的控制更加不利。
2.4不“饥饿疗法”
为了避免食物吃下去以后血糖升高,很多患者干脆少吃食物,或是根本不吃主食。这种饥饿疗法不仅会导致疾病加重,还会增加机体营养不良的风险。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或者不吃的情况下,患者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机体代谢需要消耗脂肪来释放能量,此时会生成酮体,经过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餐的主食量都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等危险的并发症。
2.5不“吃得过饱”
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时要控制进食量,如果吃得过撑会出现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还可能带有酸臭味,此时要警惕胃轻瘫情况的发生。规律进食会缓解这种症状。为了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需要定时、定量的用餐,不要吃得过饱。
2.6不“重口味”
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食盐中含有钠,因此要减少盐分的摄入,在饮食中不要吃得过咸。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g,糖尿病患者应为4~5g,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g,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20ml酱油中含盐2-3g。
2.7不“可口可乐”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因此在日常的生活要避免饮用可乐等饮料。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需要立即补水或饮用功能性饮品,但不要饮用高糖分的饮料,避免发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危险情况。
2.8不“水果餐”
很多患者在餐后会有马上吃水果的习惯,这样会导致血糖升高更快,加重患者的胰岛负担。更有患者在晚上吃“水果餐”,缺少主食和蔬菜,这样直接摄入大量糖分,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明显。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尽量选择低糖分的水果,如柚子。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间隔的时间,并注意不要吃过量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