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防震施工技术分析

2020-10-30王斌豆伟梦杨晓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王斌 豆伟梦 杨晓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迅速崛起,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建筑物的可靠性关乎着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区域社会稳定性。我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相关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化以及抗震性也是有关工程人员开始努力的方向。面对地震的威胁,建筑的可靠性更加重要,需要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充分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震技术;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防震养护减震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防震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对于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震施工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建筑工程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可以提升一定的抗震性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固性。

一、抗震设计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严重损坏大量建筑物,威胁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如果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对于人们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其次,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会随着抗震性能的提升而大幅度提高,从而其耐久性更高;再次,不断探索、发展抗震设计有助于我国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缩短,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加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原理

地震期间,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周围剧烈的震动,因此,震源附近的建筑物会因震动的影响而损坏和倒塌,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建筑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果阻尼值较低,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本身不能有效吸收能量,而会遭受非常强的振动,这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如果阻尼值很大,建筑可以很好地抗震。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抗震技术建造建筑物时必须增加阻尼值,确保地震发生时,建筑吸收大量地震波,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抗震技术。首先,传统抗震技术是以传统建筑加固的形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该技术应用价值非常普遍,属于被动抗震。第二,结构抗震技术,也就是主动抗震,要求在施工的时候科学利用抗震技术提高阻尼值,以便在地震后释放能量,保护建筑。

三、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1.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在以往的的抗震结构中,主要依靠建筑结构及构件来抵抗甚至是消除掉地震产生的能量,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由于地震产生的作用力属于外加荷载,设计师就要在结合其他荷载带来的影响之下对建筑物隔震设计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其满足抗震的要求在建筑隔震技术中,其主要原理就是将阻尼器以及橡胶隔震支座加入到建筑物的耗能装置内。其中,橡胶隔震支座主要提供的是较强变形能力等作用,其次,它还会对地震能量进行一定的消耗。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隔震技术,一般会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中的地震作用缩小到30%左右,当地震发生时,其上部结构的反应主要以第一振型为主。相当于一种刚体平动,基本上不会产生反应放大的作用,并通过隔震层中的相对大位移作用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内所受到的地震荷载。在发生地震前若采用基础隔震措施,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受到的地震反应就会很小,并且不会使建筑构件以及内部的设施受到一定的破坏,还会避免建筑物中的人群受到伤害。

2.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使用半主动控制技术时要对建筑结构参变量按照抗震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掌控构件为调节载体,需要的外界能源量非常少,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等弱电形式进行电力供给。目前,此项减震技术应用时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整个控制系统依托断路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可控液体阻尼、可改变等装置为经常使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另外一种则为主动控制减震技术,该技术应用时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发挥抗震作用的为反方向作用力,在该力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中,达到抗震的目的。作用機制为施工单位在建筑内部设置传感系统,如果建筑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震波导致的震动、结构变形等情况,传感器便可以敏感的记录全部数据,之后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系统平台便会对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最佳的震动反方向力后,借助于外界力量向地震波施加压力,从而对抗地震强烈的震动作用。现阶段使用空气脉冲发生系统、气动挡风板体系等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波的抗震减震处理。

3.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

4.绝缘隔震技术

这种方法通常都是采用软土地基来完成相应的隔震工作,主要是因为软土地基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传输的速度。绝缘隔震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建筑地基可以支撑地面建筑物,同时还应该将建筑物的沉降量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只有在满足以上两点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隔震效果。

四、建筑工程防震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预埋件的定位和固定

施工单位根据规范实时监管现场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防震减震技术的技术工艺操作的完整性,不允许减工减料。在隔震支座下支墩施工前,使用相关仪器在隔震支座下支墩施工前设置好隔震支座中心的投影位置,并把隔震支座安装钢模板预先标定的隔震支座的四个预埋件的竖向投影位置标记在混凝土垫层面上,以避免预埋件被下支墩的主筋阻挡。下支墩钢筋绑扎时先绑支墩主筋,固定几根控制预埋钢板标高的钢筋。支墩内的小箍筋全部做成拉钩的型式,大箍筋全部套上,支墩箍筋绑扎到位,在绑扎梁箍筋之前将支墩的箍筋拉钩绑扎到位。最后进行预埋件定位以及固定。

2.加强抗侧力的体形优化

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刚性结构方案,就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的破坏,并且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变形的几率相对较低。如果建筑结构中存在超静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塑性铰,这也会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程度。于建筑结构而言,强度与稳定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强度越低稳定程度越低。相关人员应该将建筑结构的屈服性进行科学优化,在结构遭到破坏时应该对总体的屈服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屈服机制,不能简单的依据楼层进行制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对防震技术的研究工作,在目前的防震技术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另外,设计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分析工作,对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全面掌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鲁华.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及实用抗震技术分析与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  包玮.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震技术[J].智能城市,2018,4(17):91-92.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