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优化小学软笔书法课堂教学措施
2020-10-30张春艳
张春艳
摘 要:书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新课程改革理念重新审视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摆脱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寻求有效的突破口,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制定科学、统一的教学大纲,提供理论指导;二要重视教材的编写,增强师资力量;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书法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在中小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们的了解与重视。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书法文化的认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学课程和教学知识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1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书法学习兴趣并非凭空而来,需要对于书法艺术有所了解之后逐渐产生。然而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一味地灌输书法理论,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爱上书法艺术并且付诸实践。其次,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全国各所中小学校虽然都有懂书法甚至是书法专业的教师,但是部分教师虽然有不错的书法基本功,但却没有足够的书法教学经验,甚至完全不懂书法教学,外加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意识稍显淡薄,导致大多数学校的书法教学只是流于表面。再有,书法教学资源短缺,中小学校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设施与设备极度匮乏,甚至缺少最基础的教材,教师只是以市面上多見的书法字帖代替,无法起到真正的练习效果。第四,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各中小学缺少一套完善的书法教学评价机制,并未实施书法教学动态管理,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很难得到学生的配合和认可。最后,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上级部门更多情况下都是以口头的形式要求各所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学课程,但却缺乏有效的了解及监管,没有增设关于书法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指示,甚至没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书法教学逐级管理松散。
2优化小学软笔书法课堂教学措施
2.1采用科学的练习方法
书法学习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将点画组成相应的符合要求的字;二是用毛笔写出符合要求的字。因此,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成点画、部首、单词、组词等阶段。教师应在循序渐进原则下,根据每阶段的重难点对练习的数量和质量作出相应的要求,合理分配练习时间的长度和频率,做到兼具趣味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书法教学,应从硬笔书法开始,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以及横、竖、勾等基本书写笔画,在教学中需注重寓、教、艺的融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应有效地将硬笔和软笔书法结合起来,在练习方面也可由单字转为整段或整篇练习。
2.2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书法不仅是一项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并不无道理,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不仅掺杂着书写者的情感,而且能够生动地体现出书写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中唐时期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为了祭悼他的侄子颜季明惨死在战场,伤心欲绝,通篇的用笔豪放自如,淋漓变化的墨色和气势饱满的章法以及悲愤的心情流露于其中。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他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在展示优秀书法作品的同时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书法家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他们做人的准则,进一步达到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通过欣赏、临摹优秀的书法作品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2.3加大书法教育教学监管力度
教育部门需要提高认识,完善相关教学制度,引导各所学校通过会议表决等形式建立健全书法评价体系,并且通过实际调研成立书法教学研讨小组,将书法课教学成果纳入教师平时的绩效考核中,并分配一定款数供各个学校书法教学使用,督促学校完善书法教学相关设备设施。如此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热情,真正做到将书法教学纳入日常教学中,从而提高书法教学效率。
2.4建立和健全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是教师和学校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书法课程要获得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需要得到各级教研部门的重视,并将其纳入教研工作范围。在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中小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往,书法课程没有纳入中小学生必修科目,从而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家长对待书法课的重视程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书法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不应停留在“教学—练习—反馈—批改”的模式上,而应全面细化、科学实施,从而进一步提升书法教学质量。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监督。只有在多项措施的保障下,中小学书法教育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2.5建立激励机制
书法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刻苦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练出一手好字。由于小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在书法学习中存在理解不到位、坐姿错误、书写手劲不足等问题,需不断地重复机械性练习,毫无疑问,这对小学生的意志力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坚持学习书法,提升学生习好书法的自信心,并将自信心转化为学习动力。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练字打卡”活动,规定学生如果能每天认真练习一页书法,坚持一个月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书法教师队伍是书法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目前阻碍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书法教师不足。因此,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从整体发展着手,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大力发挥和利用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应大力加强书法专业建设,培养书法教师。
结语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文化源远流长。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书法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中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身上必然要肩负起继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在不久的将来,书法在中小学教育中一定会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徐孝洁.书法与文化传承———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J].\美与时代旬刊,2015(10):140-141.
[2] 李逸峰.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