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2020-10-30赵小红
赵小红
摘 要: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发挥职能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升和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并非只依靠某方面能力的完善就能实现。笔者基于对绥江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概况的分析,提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建议,希望对绥江县政府在新时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有些启发。
关键词:公共服务能力绥江县提升建议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发展的全新模式,是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依托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的“掌舵”职能逐渐转变为“服务”职能。同时,地方公共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绥江县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
因绥江县整座县城和3个集镇需要整体搬迁,受到了自然、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制约,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仅依靠自身资本积累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绥江县政府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强自身建设等手段,公共服务能力有了较大大的提高,但同时亦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一,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的局限性,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相对较弱。绥江县地方政府无论是对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的投入都不能及时到位。
第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硬件依然较为缺乏。由于绥江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受财力等条件的约柬,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居民满意度也相对较弱。
第三,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参与度不高,监督力度不够。尽管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会设置公众参与途径及提升社会公众反馈热情,但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果都较为有限。
三、绥江县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1、公共服务意识的淡薄
由于绥江县地处边陲,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且思想相对闭塞,因此一些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官本位等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思维较为严重,在进行决策时习惯自身和相关人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权力为手段来观察和处理一切的问题。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意识上的缺位导致实践中公共服务总量徘徊不前,公共服务质量难提高。
2、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在现阶段,绥江县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主要表现在存在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体现在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领域中一些本该由其提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缺位,同时由于受到地方财力的限制,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经常发生。政府职能的"错位"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关系时分工不清,过度行使了其政府职能的一种情形。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体现在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承担了不应由其承担或是由其不能承担的职能。
3、公共服务体制的限制
在绥江,社会公共服务大多均由地方政府进行提供,政府体现出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许多特征,社会事务不论大小均被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然而,经济条件落后,其自身能够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在绥江县民众不断增长的公共社会需求和不断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完成"大政府、小社会"这一管控模式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四、绥江县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性突破政府理念
1、专注打造政府民主理念和责任理念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核也理念就是民主理念,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服务型政府理应是个民主政府,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才能了解民众切身服务需求,才能对其需求做出及时的回应,才能不断改善政府的服務。
2、重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公正性和法治性理念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公正性和法治性理念是有机统一的,在坚持公众的政府的同巧,要保持政府能够保持公正以及依法进行治理和服务。绥江县由于经济文化较为落后,政府公共性理念较为匿乏,其并未意识到真正政府权力的来源于公众,法治的不完善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不能依法依规进行,主观随意性较大,公正性和法治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理顺政府与各方的关系
1、理顺各县、镇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关系
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要利用当前中央倡议简政放权这一契机,对政府部门间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将具有相似职能的部门进行合并,做到政府职能不缺位。将缺失需要政府各部门进行履行的职能进行强化,切实保障政府能够有作为。
2、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在绥江,第一产业农业牧渔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可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能够从监管者转变为合作者,切实划清政府与经营者关系的同时,也的运用合理的权力帮助产品多产方式、提供销售渠道,不过度干预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使得经营者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3、理顺政府和社会关系
在绥江,类似的非政府组织如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尚不成熟,应需要政府大力的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该类组织的发展,鼓励其不断进行化制的创新,发挥社会化多元力量的积极性,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和有序发展。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1、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绥江县近年来政务公开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信息公开不全面,公开时间存在明显滞后性等问题,为此绥江县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务咨询及政府公开咨询制度。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政府网站等电子媒介向公众传递最新的政务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及时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公众反馈的反应速度,培养应急能力,能够及时稳妥处理和解决公众的巧会公巧需求。
2、全面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保障送部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是绥江县政府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之一。要重点关注城市待业无业人员、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切实通过就业和自就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多种措施落实就业责任,让政府公务人员将新增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全体的基本公共权力。另一方面,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公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风险的重要保证,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保障最低生活的重要防护网。
3、加强各级机关行政管理效能建设
首先应完善政府的效能评估制度,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保障政府公共服务的总量和质量。其次是建立行政问责制度。绥江县各级政府应切实遵照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对政府公务员形成较强的外部约束。最后是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政效能的投诉制度。有利于对公职人员进行事后监督,减少行政人员的行政失误行为,改进政府办事效率,也利于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使民众也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设中来,成为民众满意的政府。
参考文献
[1] 苗世青,孙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城市,2020(02):41-46.
[2] 杨国栋.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03):16-20.
[3] 魏珂,林莉.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1):27-28.
[4] 李方毅,郑垂勇.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0(07):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