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的言论自由问题研究
2020-10-30樊玉涵史姝序陈功
樊玉涵 史姝序 陈功
摘 要:在当今人人可发声的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加害者。键盘侠这一群体在网络上形成集聚效应,其危害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键盘侠网络实例的分析,对键盘侠言论自由的规范提出建议,以促进网络言论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键盘侠、言论自由规范、网络言论环境
键盘侠的时代境况
如今我们一只脚已经迈入Web3.0时代,在Web3.0中在网络中,人和机器之间,数据和人之间,都将会智能连接[1]。这种智能连接,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点击量最大的消息。这就给了虚假、恶劣却是热点的消息可趁之机。一些键盘侠,通过敲击键盘发表一些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来制造热点,给当事人带来名誉伤害,而却仍能借着言论自由的名义逃避责任。如今“后真相时代”里,情感为先、真相滞后,这给网络言论环境的治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一、键盘侠言论自由的暴力映像
(一)于普通公民身上,引发无稽争端,挑起新矛盾。
互联网联通世界,也让世界变得透明,普通人的隐私容易被互联网泄露。一些激进的键盘侠们或在网络通过“扒皮”“人肉搜索”等,给他人来舆论攻击与伤害;或在他人身上贴标签,将事实割裂,以片面的事实捏造他人的错误并进行攻击,激起矛盾。
2018年10月28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一架公交车载承15名乘客与轿车相撞后坠入江中。在事故中有幸生还的轿车女司机惊魂甫定,突然网络上有消息称:“据传事故系一女司机逆行所致。”10多条性命的丧生加上“女司机”这个向来招惹调侃和非议的词,便让人忽略了消息真实性。键盘侠们对这位女司机展开口诛笔伐,霎时间种种关于性别歧视舆论一哄而上,把事件炒作成了男权主义者的狂欢。然而最后警方通报,事故是车内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失控所致。键盘侠们微博一删,仿佛网络暴力从未发生。
(二)、于公众人物身上,激化阶层对立,产生新民憤。
公众人物是键盘侠们最易攻击的对象。他们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不如意转化成在虚拟网络上抨击他人的利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他们眼中不合理的行为,然而键盘侠在网络上伸张的这些正义和道德准则却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
2017年由吴京执导的《战狼2》以56.8亿元的票房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同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吴京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博为四川祈福,却被键盘侠们逼捐,很多留言表示“爱国不是发条微博就够了的,吴京拍的电影有么高的票房,怎么也应该捐一两个亿出来”。而试问这些“大义凛然”的键盘侠们又是否为灾区捐款呢?恐怕寥寥无几。
(三)、于国家形象身上,鼓吹道德绑架,建立新礼教。
网络言论常常具有煽动公民情感的巨大作用,广大网民受键盘侠影响只着眼于片面的事实,极易热血充脑、义愤填膺,而广大网民的素质恰能代表我们社会的整体素质情况。
2017年,95岁的杨振宁选择恢复中国国籍。杨振宁年轻时加入美国国籍,等到耄耋之年却又做出这样的决定,键盘侠们愤慨出击,质疑他“老了回国啃养老金”,“现在才回来,有啥用?”一边倒的舆论引来更多不明真相的路人谴责。如果键盘侠们片面地以对别人“叛国贼”的指责来彰显自己的“家国情怀”,这无疑是不妥当的。
二、引键盘侠网络暴力言论的方法
(一)网络媒体平台对有言论不良记录的公民的话语“留存根”,使其注意自己的言论规范。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狂欢》中,曾经这样描述“群氓”:“一群摆脱束缚的社会动物。道德的禁忌松弛了,人们在放纵和暴力行为中表达他们的梦想、情感、欲望,这是一个骚动的、情绪高昂的群体,也是一股盲目的不可控制的力量。”我们都有表达的欲望,如今,微博、朋友圈一发,谁都是传播事件的“记者”,谁都是发表评论事件的“媒体人”。即使发表了不当言论,躲在ID后微博一删,也可了无踪迹。
本文认为,所有网络媒体平台都应采取措施,使有言论不良记录的公民的敏感言论都不可撤回删除,都要永久的追究言论发表者的责任。而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网民说话的权利不可剥夺,对于公众发言要鼓励媒体应通过有效监管促使真相水落石出,分歧趋于共识。如在2016年江歌刘鑫案发生后三年,刘鑫重新改名开微博,却因利用微博账号消费并攻击江歌家属等行为而被微博平台注销账号,这便是微博平台的一次有利监管。
习总书记说要“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因此,媒体应该树立“有作为”的观念、主动应对。此外,新闻媒体平台在审核消息时,应该特别注重消息的真实性,当真实可信、逻辑规范的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时,就能使键盘侠这个词成为一种真正的侠客——光明坦荡、仗义勇为。
(二)“教惩结合”,让社会与学校的教育起到警示作用,提高网民辨别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暴力发生后监察和执法机关积极介入,依法惩戒网络犯罪行为。
如今的网络环境纷繁复杂,网友们难以看清事件真相,每个人手中的的键盘都可能成为武器,每一句评论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应该加大对言论自由有限性的教育力度,教育对象不仅在校青少年学生,还应包括各年龄段人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中年人群体也是键盘侠的重要组成人员,故宣传教育的场所除了学校之外,也应包括各个岗位及公共空间等。通过教育唤醒网民们的“内省式思考”。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写道:“在内省过程中,人的头脑中会出现他人的形象,个人会分析和推测别人是如何考虑的,别人对这个问题会采取什么态度等,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上才能形成个人自己的态度轮廓,考虑自已应该怎么做。”[3]通过教育,帮助键盘侠们成长,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偏执,在发表言论之前“慎而重之”,做到不去引导、不被引导。在真相浮于水面前,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正义”,以免成为暴力的帮凶。
现今对于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键盘侠的网络暴力行为随处可见,但真正追求其法律责任时却并不容易。本文认为,应该加快网络监察条例和网络法律条例的制定进程,在将来细化网络言论相关法律时,应使相关网络平台参与到执法工作中来,在法律中赋予网络平台权利并使其履行相应的监管义务。同时做好网络法律条例的公示工作,让公民知法、守法、护法,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结论:
网络言论自由使网络平台成为越来越多的公民展现个人素质、表达个人利益、提出政治诉求的场所,键盘侠有其产生的必然环境条件。在网络言论自由缺乏规范和制约的当下,我们应警惕其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来规范键盘侠的言论自由,使其自由成为真正合理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网络言论自由及其保障[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