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2020-10-30陈亚强费翔
陈亚强 费翔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财政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财政支出对农村的影响,重点分析新时期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公共财政;新农村建设;会计核算;资金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6-51-2
我国在“三农”问题相关文件中已明确指出,应优化投入保障体系,建立投资融资机制,促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因此,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需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合理分配各方面资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1 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第一,基础建设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政策的落实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诸多方面仍需加强,如道路工程、电网等[1]。例如,农村道路质量普遍低下、电网设备质量性能不佳、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等。第二,基础教育方面。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村均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教育资源却明显不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校园基础建设水平较低、教学资源匮乏等。因此,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情况。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并留住人才。第三,医疗卫生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卫生建设力度逐渐加大,但整体设施仍相对落后,且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医疗市场不完善,很多用药及治疗急需规范。第四,经费管理方面。村组织经费财务管理存在较多问题,银行存款负数问题较为严重。村集體经济组织银行存款账户管理缺乏科学的规范,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管理水平较低等,是导致银行存款负数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1.2 农业发展滞缓,农民收入较低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加强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21世纪发展至今,虽然我国农业发展已迈入全新时期,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力严重缺失、收入增长缓慢、农业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
虽然我国农业用地较少,但是农民数量很多。承包土地的农户约有2.3亿人,平均人均土地面积约为0.5 hm2,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虽然近些年来农民年收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幅在逐年递减,且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迁往城市务工,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匮乏。以上现象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主动性,且对投资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致使农业发展滞缓。农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购买力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国家整体发展水平[2]。农民问题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 财政支出对农村的影响
2.1 农业的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
近年来,中央财政运用国债资金和财政超收收入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速度。2008年,中央加大投资力度,投入60.5亿元用于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牧区水利试点为重点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在建规模99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36.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0.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 318.3 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 651.0 hm2。进入21世纪,我国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23亿元,解决了6 700万人的饮水问题,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2006年开始,我国农村饮水工作进入了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中心的新的历史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实施;2008年全年在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规模470.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3.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2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关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生活等诸多方面。近几年,我国财政支出对农民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的购置补贴等均使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大幅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财政资金是农民收入提升的强有力保障,农村财政资金的数量及结构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政府职能,当政府职能以组织经济建设为主转化为公共服务为主时,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发生转变,由经济建设支出转化为教育、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支出,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
3 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3.1 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管理水平
第一,对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第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出要凭借规范及合法的支出票据,不能使用无票据指出凭证报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第三,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出票据,需标明用途并经证明人签字证明,之后还要经会计及村民财务小组认真审核,通过审核后方可出纳付款。如果支出实行乡镇、街道核算、代理记账等,则应将支出票据送至乡镇、街道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完成审核后,再通过代理会计登记记录。
3.2 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水平
村组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主要作为日常结算及现金收付,除土地赔偿款专门账户外,不允许开设其他账户。政府是村组银行账户规范使用的监督主体,应加强公章管理,对村组银行账户开设使用的规范性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核;应加强银行存款印鉴管理的规范性,并应用分开保管制度,不允许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所有印章。此外,除规定中能使用先进的部分外,其他经济往来收款项均需经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3.3 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专项应付款会计核算水平
为有效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明确表明,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可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而体现监督该款项使用情况的作用,但并未对核算方法进行阐明,这导致财会人员在使用科目时无规可循。对此,应实施合理有效的核算方法,提高核算水平;应在总账设置“专项应付款”时进行总分类核算,且应在总账科目下根据拨款的用途及种类建立分科目,全面核算。
3.4 优化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情况。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式的转变,根据财政政策规定,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有责任及义务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民子女提供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有效解决农村儿童受教育问题。对此,可适量增加农村招生人数,明确招生方向,降低农村偏远地区的招生分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推动农村发展。
其次,应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使用分级管理制度,使低收入资金的管理工作区域规范化,保证其能覆盖全部农村,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要增加财政投入中的医疗保健支出比例,优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救护水平,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保障。
3.5 强化农民队伍建设
首先,需增加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农民职业教育及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及技术能力,才能引导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其次,应建立专门的示范基地。要与农村的特点相结合,设立一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相符的示范基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并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先进地区可向落后地区传递成功经验,从而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3.6 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首先,应建立专门的统筹规划部门,负责农业资金管理,强化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从根源上处理解决农村资金管理混乱、复杂、无章可循的问题,并尽量简化中间配置流程。其次,应提高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工作力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财政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准则,及时摒弃过时、无意义的规章制度。最后,应大力促进财政管理的变革,避免财政资金多部门整合;应实施财政资金监督机制,体现媒体监督及社会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农民监督的作用,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督民主化、公正化和透明化,促进新农村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除此之外,应规范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抽调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做好立项考察、申报评审、资金使用、项目验收工作,强化监管。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公共财政助力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白学明.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财政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22-23.
[2]胡紹雨.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9(9):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