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纹样融入软陶创作的教学实践
2020-10-30张春梅
张春梅
学校软陶课程始于2014年,是年,我把软陶引进自己的劳技课堂,引发了学生对软陶创作的浓厚兴趣。但我们发现,长时间的软陶静态作品制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减弱。为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我们进行了在软陶创作中融入中国民间传统纹样的教学实践研究。
开发“软陶DIY传统纹样”课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程本着“以艺育德、以艺辅智,以艺创美”的宗旨,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作品纹样的设计、造型捏制、色彩搭配等实践活动,达到丰厚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三年级软陶挂饰(基本造型及配色);四年级软陶蔬果篮子(简单造型和技法);五年级软陶动物(动物造型和工具使用);软陶社团软陶瓶盘装饰(花条的制作、贴片和综合技法)。
课程实施采取分层教学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分层教学”是指在每个年级中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然后把实验班进行低、中、高三个阶段划分。低年级在美术课中实施,中年级在综合实践课中实施,高年级在劳技课中实施。“软陶社团”是针对各年级中对软陶兴趣浓厚、有一定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学生,由任课教师依据共同研发的活动主题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进行授课。
课程在不同年级融入传统纹样制作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软陶制作的主题包括:商周遗址博物馆的挂饰器物,我国的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
提炼软陶制作纹样的程序和方法,使之更适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为让各年龄段学生都能快乐参与陶艺创作,我们带领教师边研究、边教学、边调整,结合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针对陶艺教学融入传统纹样,探索由浅入深的教学程序,使之更适合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首先是提炼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软陶制作程序。三年级学生从捏揉圆形“战国珠”入手,学习制作简单的圆形、条形纹样,初步掌握花條制作方法,再过渡到制作漂亮的陶珠挂饰,然后结合中国节的制作,感受挂饰的美感和祝福寓意。四年级学生学习揉、捏、团、搓、切、窝等技法,结合蔬果造型,从制作各种果篮,学习粘贴传统纹样的装饰,从中理解纹样的寓意,进而启发学生创意设计制作,锻炼综合运用技法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则学习立体捏法,制作十二生肖动物,融入传统花卉纹样。从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纹样装饰的丰富多彩,到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其次是通过软陶制作,培养学生纹样的设计能力。一是通过网络收集有关民间图案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从民间图案纹样中寻找排列规律。如引导学生根据少数民族服饰上的图案以及雕刻在柱子上的各种纹样图案等,思考它们是如何通过排列产生出美感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到每一个单独的图案通过重复的横向、纵向、曲线排队或者交叉排队都能产生美感。二是通过软陶制作设计图案。如在制作有趣的花瓶系列中,先让学生设计出各种图案纹样,再用软陶制作出来,根据花瓶的形状设计出图案排列的规律,选色搭配进行装饰。丰富的活动既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探索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适形设计、创意制作能力
为提升学生适形设计、创意制作主题纹样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创新思维,我们组建梯队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队,探索出“团队合作,分工制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教学策略上,我们组建合作小组,以能力强的同学带动能力弱的同学,促进学生合作;教学方法上,我们通过软陶作品欣赏的形式,由简易向稍微复杂形体的软陶制作过渡,通过渐进练习,促进学生对软陶基本成型方法的认知,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讨论,以确立自己想表现的形象;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基本形体组合知识,结合平面、立体造型任务,在特定主题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加以表现;在氛围营造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己命题制作,不受约束,可以个人表现,也可以团体合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的情景模式;在评议手段上,学生可通过动手制作和展示软陶作品,协作交流感受和心得体会。
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带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和创意制作。通过把传统纹样与软陶创作相结合,学生提升了合作制作、适形设计、创意制作、审美理解等综合能力。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已形成多方面成果:学生在软陶塑造中意趣盎然,自由想象,手脑并举,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因此多了一个维度,学校的发展多了一个方向;软陶教学的探索实践拓展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编辑 _ 张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