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制”研究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020-10-30张红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每学期研磨教研组

张红玉

学校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通过“一课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思路。“一课制”,就是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自愿申报研究课,集教研组共同智慧,一课多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1.行政推进,建立“一课制”研究流程

学校从研磨流程、研磨方式、研磨内容三个方面对“一课制”研究的实施进行了细化。研磨前,人人确定并上报“一课制”研究课题;研磨时,人人参与,并确保每学期重点研磨人员不重复,确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课。

我们依据学校每学期制定的“教学推进点”确定研磨内容,每学期都会邀请特级教师和区研修学院的研修员,通过“听—说—研—用”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共同进行“一课制”研究。为了开阔研究思路,学校每学期还会围绕“一课制”研究开展校际交流,如邀请城区学校的名师到校上课研讨;与外区县干部教师进行“一课制”研究分享,在不断地交流共研中,完善“一课制”研究。

2.扎实研究,助力“一课制”走向深度研究

一是任务驱动,让教研组研究变被动为主动。首先,结合课题统一规定,确立教研组常态活动内容。其次,各教研组将评优课、视导课、示范课等与学校“一课制”研究进行整合,评优课结束后记录整个研磨过程,从“专家引领—教研组示范课—课制研究—评优课展示”对整个流程进行记录。第三,组织教研组长论坛,围绕本组课题进行“一课制”研究。

二是“一图一单”,让“一课制”研究厚起来。学校结合区级课题,试行“核心素养导向下情趣课堂文化实施路径”的设计,力求通过“路径图”的设计,撬动教师对备课的深度思考。每周精备课,以及评优课、校级研究课、集体诊课都要附有“路径图”设计。学校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路径图——修订了“路径图”2.0版,帮助教师厘清1.0版本中大目标、小目标与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推出3.0版本,使“路径图”更具可操作性,进而达到增强教师备课实效的目的。此外,推出“一课制”研磨清單,供教师思考。

3.改进完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

“一课制”研究已经实施了两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反思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我们将继续做实“一课制”研究,一是更加深入探索“情趣课堂核心素养路径图”的有效实施,使教师能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思考教学设计;二是优化“一课制”研磨清单,通过撰写研磨清单,使教师真正立足课堂,在不断改进中调整教学设计及实践;三是通过信息技术助力“一课制”研究,用线上及线下多种教研形式丰富活动形式。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途径的研究”(课题编号CDFB18375)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每学期研磨教研组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