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新”理念的家校协作式人格教育改革初探

2020-10-30李姣姣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化家校人格

李姣姣

学生的人格教育至关重要,不但影响学生未来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社会整体的进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现今时代,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以及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

人格教育涉及多重维度,在认知领域,包括演绎-归纳、自发的灵活性、对问题的敏感性、想法的流畅性、独创性、认知复杂性、抽象和具体思维等;在情感领域,包括自我感觉、真诚、现实、协作、自信、对非常规事物的容忍、反思性、行为动机等。现有人格教育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家庭与学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大部分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学校人格教育知识的运用和锻炼,例如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有求必应、代办其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人格教育并不是只在部分课程或活动中进行,而是在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和家庭教育等所有领域,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综合培养的素质或教育。家庭和学校需要在教育思路上达成一致,并采用相同方法来强化学生的人格教育。第二,人格教育包括两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发展和内化。发展是通过经验和练习来发展和训练,内化使这些经验变成个性中的一部分。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人格教育方式都注重于信息的传递,强调道德知识或道德思考,但不能良好地实现信息内化。内化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将外在的经验带进内在世界,而后内化为人格。

一、家校协作式人格教育

与大多数父母或家庭成员相比,教师可能接受过更正式的培训,具有更丰富的教育技巧,但父母和家庭成员在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充足的经验,并培养了独特的洞察力和应对技巧,家校协作关系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提高教育的影响效应。对于学校而言,人格教育的重点首先要引导教师和家长对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产生共鸣。学校应开展教师人格教育相关知识培训,鼓励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或各科目的教授上适当的引入人格教育;同时,帮助家长提高人格教育意识,平时积极地与家长互动,有計划地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建立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体,实现教育模式系统化。此外,教师和家长需要自发从传统的教育思维中分离出来,学会与学生/子女建立良好的关系,采用恩威并施的教育方式,既保护学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又能帮助其明确正确的认知和情感界限。

1.认识并尊重学生/子女的独特性。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和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子女在兴趣、思维、需求、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尊重其独特性是对待学生/子女的基本态度,应拒绝攀比式教唆方法,使得每个学生/子女在原生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全面的发展。

2.为学生/子女设立清晰的界限。限度是个人的规矩范围,设立界限是培养责任感的核心,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归属,可以帮助学生/子女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诚实、有责任感的人格。

3.了解学生/子女的思维方式。每件事背后都有一种思想,每个行动都由某种心态带动。改变是由心思开始,思维方式决定感觉,感觉影响行为。帮助学生/子女识别和选择高尚行为的人格特征,形成是非分明的道德感。

4.有效回应学生/子女的需求。及时观察学生/子女一些异常行为,并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学会以共情、安慰、陪伴等方式对其进行疏导,也需要对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思维误区进行引导和指正。

5.帮助学生/子女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并不能依靠某个机构、组织或人单独地传授,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动态关系中发展起来,在不同的环境中被模仿、练习和加强。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子女特定的处境和需要,顺势引导纠正。

二、基于脑科学的分组分类式人格教育

人格是一个人所有习惯的总和,其外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是内在人格的表征,而大脑正是与这些表征之间存在着交互式联系,如在快乐情绪下大脑会产生“莫扎特效应”,在紧张情绪下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多种脑部影像技术的发展,已有学者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识别学生大脑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实践身体、认知、情感综合角度的人格教育,使学生的大脑发生根本性的意识变化,强调身体、心、精神三位一体的人格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其全面发展。

通过以脑部教育为基础的人格教育计划,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良好的道德行为内在化,使其信念、态度、行动得到综合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家长和教师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估方案(自我测评以及相互测评),从多重维度去衡量学生的人格成熟度,包括人际关系、责任感、现实感、能力感、忍耐力、独立性以及感恩之心等方面;然后,通过测评分数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类,并针对各类组别设计不同侧重点的创造性体验活动,结合家校协作关系,实施系统的教育干预;最后,评估教育干预后学生人格特征的变化,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实现有效的因材施教。

三、结语

综上,在“高新”教育理念背景下,科学地运用现有先进技术,加强家校协作力度,实现教育与技术融合式发展,对于解决家校双方实际需求、强化学生人格教育以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内化家校人格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以鸟喻人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