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综合性救治

2020-10-30张志滨朱梦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

张志滨 朱梦婷

【摘要】 目的 分析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性救治措施。方法 选取50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100例常住精神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分型、躯体状况及病情程度[阳性症状(P)、阴性症状(N)、精神病常规症状(G)、攻击危险症状(S)]等临床特征, 以此开展综合性救治对策。结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分型与参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评分为(11.23±0.53)分, N评分为(36.25±1.35)分, G评分为(25.69±1.25)分, S评分为(8.92±0.46)分, 参照组分别为(30.72±1.02)、(15.03±0.68)、(12.03±0.59)、(17.43±0.72)分;研究组以慢性阴性症状及行为症状为主, 参照组以短暂阳性症状及情感状况为主,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比、外地户籍占比及合并躯体疾病占比均高参照组, 年龄大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较比普通病区精神病患者复杂且多样, 临床综合救治差异性较大, 需提高临床治疗针对性。

【关键词】 流浪乞讨精神病;临床特征;综合性救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7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 社会对流浪乞讨人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旨在构建和谐社会, 针对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群开展有效的社会救治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1]。社会救治工作开展中发现, 流浪乞讨人口中精神病患者比重较大, 为临床救治增加困难性, 通过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社会救治工作发现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比重较大, 年龄年龄偏大, 丧失劳动力, 成为临床救治工作开展重点及难点[2, 3]。本文特针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 通过与普通病区精神病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 旨在制定针对性综合救治对策, 进一步解决流浪乞讨人口管理难度, 推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步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救治病区收治的50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394例, 女106例;年龄最小14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1.26±15.95)岁。另选取同期本院普通病区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参照组, 其中男61例, 女39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49.02±14.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选研究组及参照组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精神疾病医学会ICD-10对疾病的界定标准[4];②参照组均由法定监护人陪同就诊入院治疗;③研究组及参照组均具有一定认知功能, 对研究项目知情, 授权资料进行课题研究;④研究项目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 经伦理批准后实

施[5]。

1. 2 方法 模拟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方案[6]自制人口基线资料表, 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户籍)、精神疾病诊断分型、躯体状况及病情程度(P、N、G、S)等临床特征进行对比, 借助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积分量表(PANSS)进行慢性疾病慢性阴性及短暂阳性等症状评估, 判定患者病情程度, 通过查询患者病历资料或予以健康体检, 明确患者躯体合并症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疾病诊断分型比较 研究组患者疾病分型与参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2. 2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研究组以慢性阴性症状及行为症状为主, 参照组以短暂阳性症状及情感状况为主,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2. 3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比、外地户籍占比及合并躯体疾病占比均高参照组, 年龄大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3。研究组合并躯体疾病包括中重度营养不良、皮肤软组织化脓性坏死、颅脑损伤、感染性疾病、结石、褥疮、骨折等, 伴有或不伴有复合性躯体疾病;参照组合并躯体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疾病。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诊断分型比较[n(%)]

诊断类型 研究组(n=500) 参照组(n=100)

精神分裂症 40(8.0) 60(6.0)

情感障碍 8(1.6) 14(14.0)

精神发育迟缓 25(5.0) 16(16.0)

未特定精神障碍 378(75.6) 0

其他 49(9.8) 10(10.0)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中发现, 流浪乞讨患者中患有精神病比重人群较高,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社会救治工作难度开展较大, 其精神病临床表现特征区别于普通精神疾病患者, 患者身份认证难度较大, 且多为外地户籍人口, 丧失社会劳动性, 无经济来源及家庭支持, 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躯体疾病, 患者身心健康不佳, 临床救治特异性要求较高, 制定针对性综合救治方法尤为重要[7]。

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疾病分型与参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以慢性阴性症状及行为症状为主, 参照组以短暂阳性症状及情感状况为主,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比、外地户籍占比及合并躯体疾病占比均高参照组, 年龄大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并躯体疾病包括中重度营养不良、皮肤软组织化脓性坏死、颅脑损伤、感染性疾病、结石、褥疮、骨折等, 伴有或不伴有复合性躯体疾病;参照组合并躯体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疾病。由研究数据可知,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年龄较高, 多伴有躯体疾病, 临床综合救治需针对患者躯体疾病开展针对性治疗干预, 于常规社会救治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躯体疾病治疗帮助, 于患者精神疾病对症治疗时避免单一多巴胺(DA)阻滞剂用药, 临床疗效受限, 可采用5-羟色胺(5-HT)或5-HT联合DA双重药物机制;且考虑疾病治疗长期性, 于药物使用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考虑患者机体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情况,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给予综合治疗;考虑精神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 需针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给予患者社会支持, 帮助患者联系家庭成员, 给予患者家庭支持, 针对患者流浪乞讨因素进行调查, 借助社会能力帮助患者回归家庭, 提高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 改善自暴自弃的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较比普通病区精神病患者复杂且多样, 临床综合救治差异性较大, 需提高临床治疗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陈发展, 王璐, 赵旭东, 等.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患者症状学特征及共病精神障碍状况.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6(2):83-85.

[2] 黄彩英, 薛坤喜, 任衍镇, 等. 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患病率与临床特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 32(12):1006-1011.

[3] 陈发展, 姚玉红, 张宁, 等.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初步观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47(6):336-341.

[4] 刘利, 侯秀梅, 王爱芹, 等. 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精神医学杂志, 2017, 30(2):119-121.

[5] 胡承平, 赵旭东, 孙喜蓉, 等. 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对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 27(3):165-167.

[6] 郑远松, 徐娟, 邬德纯. 惠州市城区老年精神病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3):185-187.

[7] 郝军锋, 王美. 具有攻击行为的强制性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调查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7(1):107-111.

[收稿日期:2020-05-06]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基层医院门诊52例干眼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