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物材料 创新疾病治疗

2020-10-30谢更好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检查点靶向肿瘤

谢更好

生物材料作为新兴学科,其不断发展与完善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心脏、炎症以及肿瘤的病变,及早做出干预治疗,这对于避免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科学的世界中,所有的发现没有捷径。步入生物材料领域以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特聘教授汪超一直在竭力挖掘着这一研究领域更大的可能性。在浓厚科研热忱的驱使下,他在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免疫治疗等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着更多创新途径。

不断深入的生物材料研究

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引领着汪超走进了生物材料领域。本科到博士期间,汪超就读于苏州大学,并顺利获得了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在步履不停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生物材料领域研究更能激发自己的潜力与热情,从而也更坚定了自己走入这一领域的初衷。

10多年以来,汪超一直在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做出了大量原创性工作,利用多种功能生物材料独特性能,探索了针对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新策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早在博士期间,汪超就在一项工作中首次发现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光热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可以产生协同效果,有效抑制体内远端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相关工作带动了国内外多个团队在这个方向的后续研究,同时也受到了生物材料、生物医学领域顶级科学家如Robert Langer、Carl June等人的正面评价。

科学提升肿瘤治疗效果

科学不仅仅是由好奇心推动的,重要的是要向社会证明它的价值。近年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肿瘤免疫疗法虽然已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仍旧严重影响着它的疗效。例如: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可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诱导显著的临床反应。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在免疫检查点阻断后出现反应。

在这一现状之下,汪超发明了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响应性免疫微针贴片,用于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联合递送,基于微针的局部给药策略仅仅激发了肿瘤区域的强烈抗肿瘤免疫反应,因而大幅降低了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全身给药后的毒副作用。目前,他们也正在与中国一家药企合作,努力将“免疫微针贴片”推向临床应用。

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是最好的工程师,我们人类也是历经百万年进化出来的生物,一直以来,我和课题组成员们始终希望能够向大自然学习或借助大自然本身的力量,解决一些复杂的疾病问题。”汪超说。

自从2018年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之后,汪超继续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发展了多種基于细胞载体的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新策略。在最近的研究中,汪超课题组用血小板与炎症部位内在的亲和力,设计了用于肺炎靶向递送的血小板衍生细胞外囊泡药物载体,在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血小板衍生囊泡可以选择性地高效靶向肺炎组织,通过携带抗炎药物可显著平息肺部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相关策略为COVID-19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我们将继续在动物模型上对这一新型给药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性评估,探究其对治疗急性肺炎及其他一些炎症的临床前景。”汪超说。与此同时,他还首次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红细胞囊泡的新型肿瘤纳米疫苗,发现其对有效抑制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前路任重而道远。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汪超从未止歇。

猜你喜欢

检查点靶向肿瘤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研究与实践
Redis基于RDB+AOF的数据恢复策略研究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