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10-30宾业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政课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营造师生互动交融氛围的价值体现,针对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教师驾驭网络与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团队打造课程平台和资源的规划与统筹有限、学生线上学习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制约等劣势,提出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持续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关键词】新冠疫情防控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64-03

所谓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并制作视频、微课、动画、教学PPT、案例、试题等课程资源,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教学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拓展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使“线下”“线上”教学同步展开,教师汇总学生线上学习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目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在本科院校已经日趋成熟,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及其思政课教师未能认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在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对于改革的重心把握不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在疫情影响下,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依托线上网络平台开展,原有的教学秩序被迫改变,在此情形下,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反思,有利于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一)突破课堂教学时空局限

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局限,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教学资源的利用来看,教师可以突破课堂限制,呈现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可以突破校园界限来整合国内外优质的资源。从教学活动的拓展来看,教师在依托课堂主阵地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无疑让教学时空得到延展和深化。这种结合不同教学资源优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彰显独特的魅力。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线上教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暂时弥补无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尴尬,同时也有利于结合时政热点,趁热打铁地将抗击疫情鲜活的中国故事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拘时空限制达到育人效果。

(二)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优势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运用混合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资料双向存储、转移和共享,并配备后台维护和操作培训的专业团队,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造了环境。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PPT课件、讲义、素材链接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有效地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层次不同、需求迥异的特点。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依托网络平台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测试、模块测验等功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弥补单纯开卷或闭卷考试的不足,并通过教师正面的引导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阶段,网络平台为思政课线上铸魂育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引领学生在困难中学习、成长和磨炼,胜任未来的担当。

(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高职学生思想独立,思维活跃,乐于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热衷于虚拟社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参与意识强、自我控制力差的高职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兴奋和活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使学生由理论的“被动受教者”转变为课堂建设的“参与者”,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了思政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助力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促进学生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亦须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唯有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契合学生的思想,设计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增强使命担当。

(四)营造师生互动交融氛围

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需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方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将师生交流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延伸,使师生交流不再有距离和时差,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以适合自己的交流方式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分工,让学生既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提问和讨论,又能够在实体课堂中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情景体验,加强了师生的良性互动,打造了和睦融洽的氛围,为学生创建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学习環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课线上教学,同样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营造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使思政课教学融思想高度、理论深度、文化厚度、仁爱宽度、情感温度、法纪尺度于一体,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劣势

(一)教师驾驭网络与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上传学习素材、发布教学任务、录制微课视频等步骤,均需要教师具备运用互联网获取资源、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年龄较大、思想观念未及时更新、相关培训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甚至对网络教学平台各种功能的运用和操作缺乏持续学习的意识。部分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不适用于思政课,主张思政课仍然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录制微课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对视频资料进行抓拍、剪辑、格式转换等深加工,极易使缺乏信息技术素养的思政课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必须进行线上教学时,不少思政课教师由于平日缺乏学习和积累,只能匆忙赶鸭子上架,无论是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还是师生对线上教学的适应性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教师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

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传统课堂直接移植到线上,更不意味着网络平台教学完全替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设计缺乏通盘考虑,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缺乏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他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尚未转变角色,依然重复传统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未能针对学生此前已进行的线上教学给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和思想引领,导致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脱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完全采用线上教学只是权宜之策,倘若学生返校之后缺乏必要的总结和解惑,则难以确保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推广。

(三)团队打造课程平台和资源的规划与统筹有限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建和运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打造,包括教师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等。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采用团队作战有利于弥补教师个体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形成优势互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对团队打造不够,从而影响了课程平台和资源的建设,欠缺整体规划和统筹,难以实现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尤其是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师个体势单力薄,加之网络媒体技术欠缺,无法独立胜任此种高端任务,倘若没有统一的团队和有效的分工,势必难以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目前,不少高校都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选取合适的素材和思政课的相关理论对接,制作战“疫”系列微课视频,这亦是依靠团队合作方能产生的成果。

(四)学生线上学习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制约

一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时陷入一个误区,即未考虑高职学情的特殊性,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纯网络课程。然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自律和自控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做到完全脱离课堂学习而独立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倘若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约,极易让线上教学“走过场”,出现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严重偏差,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况且,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本科院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在线课程资源尽管优质,却难以适应高职学情,极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学习监控不完善、考核体系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持续改革和深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线上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学情监管问题,如何促进学生自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如何科学地考核学生是核心问题。

三、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在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排斥线上网络平台教学,亦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的改革路径应当是在全面分析高职学情的基础上,寻求线上网络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与平衡点,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设计改革路径。

(一)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建设网络平台和资源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效。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主动学懂弄通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大胆尝试用于思政课教学实践;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业务培训,切实帮助思政课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以胜任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制作线上教学资源、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网上个别指导和评价、发布练习与考试题、处理统计数据等工作。此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经验交流、相互取经、专家点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二)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

线上网络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都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两个环节之间并非相互孤立、各行其是,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是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前提。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网络平台的教学视频、电子讲义、教学课件PPT对于线下教学同样适用,线下课堂教学是对线上网络教学内容的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参与讨论、互相评价,进行基础性和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但是,线上课程资源有碎片化、浅层化的特点,教师须依托线下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梳理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和互动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理论结构,使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更加流畅自然,从而有效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此时,教师是引导者、裁判员以及评价者。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依然肩负理论创新、思想启迪、课堂引导、课下指导的重任,只是高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范围变大、参与程度加深。同时,线上教学还须达到能够使学生有效抵御网络多元思潮对自身思想理念影响的效果。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构建必要的话题探讨资源库,主动与学生探讨时政热点问题,占据网络主阵地,把握思政话语权,及时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偏差,并不断探索利用马克思理论阐述并抨击不良观点的方法及策略。

(三)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资源共享,更在于通过微课设计制作、教学活动组织、在线讨论答疑三个核心环节实现“教”与“学”关系的重构。但是,网络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个别教师单枪匹马难以胜任,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以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和信息化教学比赛为动力源泉,力争实现科研、教学、竞赛共同发展,可以考虑邀请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教学团队进行微视频制作以及后期剪辑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教学团队成员需要对教学资源的构建进行合理分工。具体而言,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讲义、教案、课程标准、PPT课件、微课、案例、讨论话题、测试题等。同时,教学团队统一建课,共享资源,相互听课,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总结,共同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其中,在微课设计和制作中,主讲教师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微课视频作为学生在线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其制作水准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须选用团队中教学基本功扎實、理论素养较高、教学技艺精湛、教学吸引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微课视频的主讲教师。但是,其他教师不宜只扮演放映员的角色,应协助主讲教师参与建设教学资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名教师对课程建设的优势,集团队全力打造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精品。

(四)持续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尤其是线上网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特殊学情。因此,必须通过跟踪后台统计数据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树立“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的课程考核思维,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约束。同时,根据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不同功能,考核内容应进行整体性和针对性的调整设置。线上网络教学的考核侧重于在线提问、小组讨论、观看教学资源、在线测验等,旨在增强考核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推进师生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线下课堂教学的考核除了闭卷或开卷考试外,还应包括演讲、辩论、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等。同时,社会实践和调研的成果也应纳入考核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践行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的自我考核和互评考核有利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监督的功能,因而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也可广泛采用。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将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立足于高职学情,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积极投身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建设课程平台和资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王桃珍,高國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2]郝冬梅,陈志翯,杨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1).

[3]彭瑾.运用混合式教学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4]宋杨.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宾业伟(1962— ),男,广西全州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思政课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