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
2020-10-30梧桐
梧桐
作者: 黄奇帆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年: 2020年6月
无论是国际贸易市场或国内交易市场,抑或是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各种宏观与微观系统中,往往都存在着矛盾、问题。如果想进一步脱困、发展,只有研究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近日,在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所著新书《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中,对于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结构性难题,黄奇帆系统性地总结了他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思考,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
从2001年开始担任重庆市副市长,至2016年卸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渝工作十五载。到任初期,重庆主导产业重,经济能级低,面临“东北现象”和“西部特征”的叠加,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重庆市是如何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黄奇帆在书中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案例。
比如2008年,内陆地区尚不存在电子产业,“拦路虎”之一是高昂的物流成本。地处内陆的重庆要发展电子产品,就要實现企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一体化。重庆市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一边跟惠普董事长商谈,让对方把3000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转移到重庆。
与此同时,跟富士康签下1000万台惠普电脑的整机生产订单,前提是富士康将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厂商引进重庆。重庆市的电子产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而当时京东方的技术世界领先,但缺乏资金。重庆又帮助其筹集资金。
书中还记录了黄奇帆在重庆市进行的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实践思考。比如关于人口红利问题,黄奇帆的角度同一般经济学家也不同。他认为,中国还有近3亿农民工,由于不能落户城区,导致劳动寿命减少了约一半。所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生产力问题和人口红利的问题。
此外,关于债务重组问题,黄奇帆也敢于触犯禁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坏账欠债的困难企业拿出整改的具体方案,如果只是把债务包层层转包,那是务虚、套利。那么最后接盘的人有什么能力帮助企业完成债转股或债务重组呢?倒霉的还是实体经济。
当然,该书并非一部案例集锦,而是作者从自身视角,对众多理论问题系统性地阐明了观点。全书共分为七章,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功能、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杠杆率过高现象、数字经济、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等内容。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面对改革的新问题,黄奇帆认为,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多个维度剖析问题的短板,抓住问题的关键矛盾,就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黄奇帆在自述中回忆,自己多年对中国经济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早已成为了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每一次演讲、每一篇文章,他都会开列5条“负面清单”——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呈现的观点遵循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不搞脱离实际的“空对空”、不当拾人牙慧的“搬运工”、不做重复的报告。
“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这确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感悟。”黄奇帆称,“回想起来,实在是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太多的思考感悟、人生阅历,每重拾这些文字,眼前不觉重现那些忘我工作的激情岁月,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