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脱贫攻坚,他们凝聚起共同的力量
2020-10-30赵宇杨进王旭
赵宇 杨进 王旭
江西省于都县禾溪村、南昌县九联村,陕西省商南县石垭子村,河北省顺平县西北堡村、曲阳县涧子村、南沟村;南昌印钞有限公司、西安印钞有限公司、石家庄印钞有限公司、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一个个看上去并无关联的名字,因为脱贫攻坚,相距遥远的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设计者、制造者、维护者和货币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在推进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在四川雅安、青海玉树等地开展了教育扶贫等工作,兴建了9所希望小学,在内蒙古阿拉善兴建了中钞公益林。在总公司的统筹协调下,分布在祖国各地的中钞下属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持续进行帮扶工作,涌现出一批以驻村第一书记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养鸡场承载致富梦
清晨,袅袅炊烟升起,沉睡的禾溪村渐渐“苏醒”。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村外绿野葳蕤,庄稼长势茂盛。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萧条破落的省级贫困村。
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禾溪村距离省会南昌市300多公里,是“十三五”期间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截至2018年,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2户495人。
“这就是从城里来的新干部?”“工作队真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们能干些啥?”对于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朱龙敏,迎接他的并没有热烈的掌声,而是村民们怀疑的目光。
2018年,朱龙敏在帮助南昌县九联村顺利脱贫以后,被南昌印钞有限公司派到禾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怎么也没想到干了几十年的印钞工作,在职业生涯末期,会和扶贫工作结缘。”年近60岁的老朱说起话来嗓门很大,“既然组织上让我挑起这副担子,我就要把它挑稳、挑好。”
有着军旅生涯的朱龙敏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上任后的5个月内走遍了全村112户贫困户和20户易地搬迁户,摸清了村里632户农户的基本情况,也走破了3双鞋。
“在这个底子薄、条件差、人多地少的贫困村,要真正实现全面脱贫,就必须在找准穷根、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朱龙敏深入走访调研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根据禾溪村山多地少、林多荒地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产业基础,朱龙敏提出了肉鸡养殖的产业扶贫项目。他和村干部数次商讨,计划养殖规模4万只。
养鸡场建设资金有缺口,他就積极向上级汇报沟通,申请到扶持资金50万元;养鸡棚选址难度大,他带领村民一次次上山寻找合适场地;养鸡场建设缺乏专业团队,他多方联系,邀请于都县建筑设计院来规划设计;鸡苗引进没有着落,他奔走求援,协商解决鸡苗品种和引进技术问题。
“2019年禾溪村大棚肉鸡养殖纯利润达到了18万元,待养殖产业项目建好后,将给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对于自己的工作,朱龙敏十分自豪。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朱龙敏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策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力求全村“人人有事干、家家有业就、月月有收入”。
对于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朱龙敏则通过村集体项目分红、申请低保、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公益岗位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
“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以来,眼看着村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心特别的骄傲。党和国家推出了很多好政策,作为第一书记,我要用好这些政策,让更多贫困村民享受到实惠,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朱龙敏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小红薯变成“金疙瘩”
“免费提供红薯苗让我们贫困户种植,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儿嘛!”听到消息的陕西省商南县城关镇石垭子村的贫困户们在惊喜之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不光免费送苗,等红薯成熟以后,咱们村粉条厂还会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回收红薯,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一位消息灵通的贫困户向大家交了底。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饥荒年代果腹救命的 “小红薯”,现如今成了石垭子村的“大产业”。
2016年,西安印钞有限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石垭子村山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的特点,确定了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红薯种植+粉条加工”。
石钞公司派驻顺平县西北堡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宁聘请专家为西北堡村村民讲解草莓种植知识。
为了确保红薯种植产业取得成功,第一书记王耀青带领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们一起采购红薯苗,按数量分发到贫困户手上。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问题,他及时联系技术人员进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培训……地里的红薯长势如何,一直是王耀青心中时刻牵挂的事。
“每年红薯收获了就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候。我们种的红薯不打药,粉条不含明矾、色素,好吃爽口、筋道耐煮……”眼前这个谈起红薯就头头是道的人,正是依托村里红薯产业脱贫的崔风学。在他眼里,这满地的红薯早已是帮助他脱贫致富的“金疙瘩”,王书记也是让他摆脱贫困的“大恩人”。
除了种植红薯的收益,贫困户还可以到粉条厂工作,进厂不进城,按天计发工资。这种产业+农户的扶贫方式,改变以前的应急式输血扶贫为现在的稳定式造血扶贫,逐步建立起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
2019年10月,接替王耀青的驻村第一书记焦明继续围绕红薯做文章。焦明在走访中发现,村粉条厂加工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了产能提升和产品质量。于是,他协调企业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对石垭子村粉条厂设备进行更新改造。2020年4月,投资12.8万元的粉条厂设备改造项目完成,为产业扶贫增添了后劲。
在工作中,焦明结合实际、着眼未来,组织村两委研讨确定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经营品种、营销方式等未来发展规划。为了给村里节省设计费,焦明求助西钞公司设计师,精心设计商标,然后亲自跑商洛市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审批。2020年6月,“脂岭沟”商标终于成功注册,为石垭子村集体经济发展赋予了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