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调查分析

2020-10-30张晓倩

关键词:政课调研教学资源

常 青, 张晓倩

(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63)

教学效果是线上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思政课的最终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当好学生引路人。这次疫情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契机,它让线上教学得以实践并发展成为与线下教学互补的一种模式,但同时又为思政课带来了现实问题-如何保证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同质同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现状,总结当前思政课线上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内容,并对未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重要意义

这次疫情的出现,让思政课在线教育改革快速到来,思政课在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在线教学的优势共享。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课程资源拓宽了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大规模思政课教育资源实现了数字化。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开放了多个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在线云存储的教育资源尽可能转化为被学生个体直接获取的知识服务[2],将思政课在线教学资源进行文献资料与战疫思政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纸质资源数字化整合,融入“战疫元素、有效信息、深度反思”3个元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是线上教学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方式灵活性。在线教学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简化了教学物理空间和教育环境,比起传统的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教学环境,更具有灵活性。第二是线上教学提升了思政课学习效率。思政课在线教学一般按照四元对分的翻转课堂方式,在线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将设置好的课程章节按时推送,并辅以思政课教师自建学习资料补充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实行 “问题式导入”方式专门设置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的现状调研

由于疫情导致全国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前的教学形式统一调整为线上教学,各学校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本次调研针对某高校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活动的实效开展调研活动,依据线上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关调研问卷。

(一)调研对象和内容

通过实证调查,对当前思政课线上教学开展实效性研究。

1.调研对象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从参与回答问卷的某高校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课程这四项人口学特征展开调查。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男生人数占比55.79%稍高于女生人数占比44.21%。大一学生人数最多占比55.33%,大二学生人数次之占比40.85%,大三、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3.73%和0.09%。在学科分类上,理科类学生占21.69%,工科类学生占41.22%,文科类(包括艺术类)学生占比37.09%。从调研数据来看,工科类学生最多,文科类学生数量次之,但相差不大,可以减少文理科生主观的信息选择行为差异对问卷数据产生的影响。就所修课程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1人占比46.7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28人占比3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59人占比28.99%,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比较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学期只有一个班上课,因此两门课程参与调查的人数比较少,分别占比12.66%和3.75%。

2.调研内容

依据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改革中要坚持“八个统一”[1],跨专业学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教育资源与教育内容的融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及满意度、思政课线上教学资源的来源选择及其满意度、线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及满意度、线上教学的效果等方面,并从调研分析中就如何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思考和研究。

(二)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疫情防控下,对思政课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研。

1.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及满意度

线上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灵活性,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选择及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根据某省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调研了超星学习通、腾讯(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钉钉、智慧树、中成智慧课堂、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其他教学方式的实际使用情况,其中选择超星学习通的学生有4221人,占总人数的97.19%,选择人数最多,其他教学平台的使用率较低。同时对以上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满意度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对超星学习通使用的满意度占58.97%,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满意度占57.56%,腾讯(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的满意度占54.57%,其他3种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分别为钉钉44.49%、智慧树44.47%、中成智慧课堂42%。从对6种教学平台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对以上6种教学方式满意度相差不大。通过对某高校5门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对平台的选择及满意度调查主要是:约9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超星平台作为主要的在线教学平台,约3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约67.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其他直播平台(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等)进行在线辅助教学。思政课教师对所选择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表现为:86.7%的思政课教师对超星教学平台满意,约67%的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比较满意,约34.5%的思政课教师对其他辅助直播平台的选择比较满意。

2.思政课线上教学资源的来源选择及其满意度

为了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思政课线上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开放的国家精品资源库、高教社文科类免费教学资源以及其他平台免费开放的资源平台、思政课任课教师依据自身教学的需要自建的教学资源库。某省高校选择了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资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资源、任课教师自建的思政课资源库,因此,问卷对四种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了相关调研,其中学生选择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的人数最多,有4049人,占总人数的93.23%;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任课教师自建思政课资源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资源人数相对较少。从线上平台教学资源选择满意度的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以上教学资源的满意度差别并不是很大,如对超星学习通教学资源、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资源、任课教师自建思政课资源库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1.46%、60.5%、53.7%、56.64%。通过对某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访谈中可知,约9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超星教学资源,约5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和约95.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自建资源作为辅助教学资源。

3.线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及满意度调查

线上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主要依据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以此设计了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对此调研数据如图1、图2。图1为线上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图2为线上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满意度。

从图1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思政课教师选取把爱国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融入疫情中的典型案例,同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调研数据中可知最感兴趣的人数有3023人,占总人数69.61%;把疫情案例融入课堂讨论占总人数的58.62%,而对纯粹的理论讲述和测验作业不太感兴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满意度调研中(如图2所示),思政课教学结合当前疫情案例进行讲述的满意度为64.17%,其次将战疫案例融入课堂讨论与分析的比例为60.39%,学生对这两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比较满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突出案例强化战疫育人,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让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让“技术+知识”不断做加法,甚至出现乘法式的效果。

4.线上教学优势及困境调查

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主要从学习效率、学习便利程度、课程内容可选择度、学习知识印象深刻度、持续学习的意愿以及课后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研,具体如图3所示。

通过线上教学的学习效率、便利程度、内容可选择度、印象深刻度、持续学习的意愿及课后反馈机制的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其中学习效率、印象深刻度以及持续学习的意愿的满意度不高(如图3所示),满分为5分,学习效率和印象深刻度仅仅3.41分和3.4分,两者比例高达68%,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效率和课堂内容的的印象深刻度不满意。通过图4对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障碍因素分析,包括空闲时间少、接触渠道少、内容陈旧更新慢、在线学习周期长难坚持、自律水平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师资水平低等原因,研究数据表明思政课线上教学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和自律性较差问题,分别为2351和2341人,占比分别为54.13%和53.9%,在线学习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更多考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从调研情况看,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调研数据:任课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操作不熟练(23.65%)、键对键教学缺乏面对面教学的情感沟通(37.92%)、过度关注教学数据而忽视了教育精神层面的本质( 32.01%)、教学质量难以监管(41.77%)、学生学习质量难以监督(55.9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40.13%)、教学过于形式化而失去了课程本身的内容(36.15%)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调研数据表明:线上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质量难以监管和课堂互动交流。

三、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调研数据发现,在疫情期间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在教学资源选择的便利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获得了较大成效,然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线上教学中学生的自律性、学习的效率、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线上教学平台选择的有限性及使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调研的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其他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的满意度和超星相比差别不是很大,都在42%~60%之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政课教师选择在线教学平台的有限性。从某校的调研数据看,目前思政课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主要是超星教学平台,其他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使用,教学平台选择的有限性主要是因为思政课在线教学平台开发的局限性。二是有限的教学平台导致了思政课在线课堂教学过程的不稳定。思政课班级学生人数普遍比专业课学生多,导致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有时无法使用,如直播功能等无法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平台不熟练致使课堂教学不顺畅。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第一次使用网络平台在线授课,对平台功能的使用还在摸索中,直接导致平台互动功能发挥不充分。

(二)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自建资源滞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思政课教师主要选择使用超星教学资源,辅助使用其他在线教学资源。从调研数据中可知,选择超星教学资源的人数最多(93.23%),但对教学资源的满意度为61.46%,和其他在线教学平台资源的满意度相比差别不大,都在60%左右。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政课在线教学资源适时开发滞后。由于在线教学视频基本属于提前录制,缺乏疫情期间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典型案例,需要教师自建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忙于摸索在线教学平台功能而忽略在线教学资源的构建。二是自建资源与学习进度相比较滞后。由于绝大多数在线课程自建资源都属于教师临时逐步搭建,自建课程资源建设与在线教学不能有效衔接,自建教学资源滞后于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对自建资源的学习热情下降。

(三)在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满意度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对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线上教学过于形式化而失去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过度关注教学数据而忽视了教育精神层面的本质等方面不满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线上教学全过程的知识与价值问题。在线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当前如何从疫情防控角度切入讲好课本理论知识,同时实现价值引导问题。二是思政课线上教学入耳入脑入心问题。如何打通云端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的阻隔,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成为当下亟待回应的问题,当思政课教学对在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的问题无法把握的时候,容易将对教学效果的担忧转变为大量的课后作业,以这种形式来保障教学质量,但这样做的弊端导致压榨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反而降低了在线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带来的提升起到反效果[3]。

(四)在线教学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失衡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调研数据中分析,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的突出问题主要来自于亲和力不够,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政课教师主导性弱化。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授课者、表演者转变为在线课堂的管理者,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观察学生的即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难以及时监控与掌握。二是在线授课过程中更重视师生互动导致生生互动频次低以及互动质量不高。表现在实体学校中已然发生的多维多层、多群多向的互动等形式未能很好地融入在线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开放、互动、激趣、技术增值等优势,不能形成与线下学习的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语言转化为网络语言不太适应。在线教学中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语言面临挑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网络为基点铺展开来,大量使用网络化的语言也成为他们的日常所需,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语言转化为网络语言还不太适应,导致在线教师教学中缺乏亲和力。

(五)在线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不完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调研数据分析中显示,思政课线上教学中教师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学生学习质量(55.95%)和教学质量的监督问题(41.77%),其次是网络教学对教师的精力投入和学生的学习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线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思政课在线教学受到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内容格式化、评价方式数据化等多种因素制约,缺乏情感,导致学生只关注学习内容的完成度而不是满意度。二是在线教学监督无法保障。“键对键”在线教学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主要是依赖于“数据”进行监督,这些“数据”能否起到监督作用,传统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聚魂育人作用都无法保证。

四、战疫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一)将“三因”理念融入思政课线上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运用“三因”理念,打造有灵魂的思政课,一是“因事而化”,把抗疫精神融入线上思政课教学。把抗疫精神融入线上思政课教学,遵循育人规律,把握“事”和“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系列战疫专题微课丰富教学内容,把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等融入思政课线上教学实践。二是“因时而进”,思政课和专业课联合打造线上“课堂思政”。把握“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知其“固然”,更知其“所以然”[5],认识到当前重大疫情的“最大实际”,是认识当前线上思政课教学的最大实践,才能因时而进,牢牢抓住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契合的“接骨点”,紧扣当前疫情热点。三是“因势而新”,信息化手段融入思政课线上教学。这次疫情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带来了机遇,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6],指出互联网技术将会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技术为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疫情面前互联网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平台,成为线上课堂讨论和交流的重要“栖居地”。

(二)建立思政课有“获得感”的师生关系

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是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提升人才质量培养的必然要求。一是突出在线教学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平衡统一。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教师主导侧重强调教相对于学的逻辑优先性,而学生主体则强调学相对于教的价值优先性,思政课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将“教的资源”转变为“学的资源”,教师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案”,实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二是构建线上有温度的师生关系。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要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1],建立线上思政课有温度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三是善于运用网络教学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吸引学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7]风趣幽默的网络教学语言和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线上思政课“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困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促进信息技术开发助力线上教学方式改革

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指出:“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8]在新冠肺炎流行的特殊时期,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线上思政课堂,构建线上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具体表现在:一是OPAD(在线对分)在思政课堂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线上教学的互动性强的特点,运用了OPAD在线对分法,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四次在线对分①2020年3月29日,全国对分课堂教育创新联盟(筹)与师培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合作,基于Zoom平台,为高校教师奉上了一场在线教学盛宴——线上、线下与混合式对分课堂实操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70余名学员参加了工作坊。该活动由复旦大学教授、对分课堂创始人张学新领衔,团队包括西安欧亚学院李笃峰教授和4位对分课堂教师发展师,主要包括四次在线对分为内容的教学方式改革讨论。,所有环节均在线上平台内一站完成。在线对分推动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辩证思考能力和个人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构建线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动”,手动、心动、互动,通过对热点、焦点问题在线“问题式”导入,师生、生生辩论、主题讨论等方式,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二是将碎片化知识以“浸入式”“滴灌”或“漫灌”方式入脑、入心、入行。让线上教学“活”起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空间限制。借助人工智能建立更科学的思政资源访问机制,拓宽视野,将思政课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完善在线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但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而且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为思政课在线评价提供了“量”的评价标准,但同时也要把握“质”的评价标准。一是树立“铸魂育人”在线评价理念。思政课在线教学评价要把“八个相统一”的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无论是在线教学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育人是第一位的,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二是构建“入耳入脑入心”的评价标准。信息技术让整个教学过程数据留痕,在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对话,如何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三是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思政课线上教学内容的增值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对除教材内容外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专题式教学活页的形式,做到教学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增值评价。完善在线教学评价机制实现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铸魂育人的功能,为教学主管部门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

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打造有灵魂的线上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与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完善线上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是保障在线思政课教学实效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政课调研教学资源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线上思政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