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上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0-10-29朴玉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观察能力小学低年级

朴玉花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该时期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及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科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以探究式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因而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要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科学课上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程;小学低年级;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一书中也明确写到:“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学中,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1]也就是说,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关的讲解,其教学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结合科学教材内容,展开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操作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不能完全用口头讲解代替实验操作,其应当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展开实验,以便学生在亲身实验的过程中,认真地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应当让学生上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当然,教学实验的展开应当是建立在教师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懂得哪个实验环节是由其进行演示性操作,哪些又是处于指导位置。例如,在进行翼人版小学科学课文“认识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然后再给每个小组一杯水,让其在合作探究中找出水的特性,当学生说出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时,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水与温度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该内容的认识。总之,教师在借助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其既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材料制作教具,从而为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创造條件。

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受天性及心理特点的影响,该年龄段的学生普遍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好胜心强等。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其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时,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其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之一即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得以提升。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验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发现学习的有趣性,从而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此外,学生在专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到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借助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例如,在进行“磁极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磁铁,并让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以探究磁极相互作用的表现及原因。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磁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专心地进行观察。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就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三、设置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是其主要教学手段,而要有效地运用该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有效方式,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3]。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验操作,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特点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也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例如,在进行科教版小学科学课文“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提供木块、石子、钉子、塑料等材料,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以上几种材料的沉浮情况,当然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让每组都对该问题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就会自觉承担自己的任务,对实验进行观察,以得出实验结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想有效地在科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不能将大部分的教学精力放在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上,同时,科学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抽象性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应用能力[4]。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就教材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以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及技能,促进其科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化学生的行为,以培养其严谨、科学的态度,这也是有助于提升其观察能力的。

五、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展开科学教学时,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其可以通过展开科学实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置科学问题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及培养其科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于湘力.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数码设计.CG WORLD,2018,007(008):P.174-175.

[2] 王志强.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说月刊,2018,000(008):P.114-114.

[3] 张丽敏.擦亮你的眼睛,发现科学之美——浅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000(015):81-82.

[4] 王国宏.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我见[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00(002):P.14-14.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观察能力小学低年级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