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2020-10-29张文明肖军
张文明 肖军
摘 要:当不慎发生火灾事故时,需要利用物证加以证实,在火灾现场施救过程中也应对这些现场物品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以将其在火灾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物证损坏始终是火灾事故调查实践中面对的重大难题之一,文章在阐述造成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几点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火灾调查;物证损坏;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引言
预防火灾事故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难免发生火灾事故,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快速、精确的探查火灾成因有很大现实意义。故而,应做好火灾调查取证工作,明确事故原因,确定事故相关责任人,严厉打击火灾事故违法行为,借此方式提升广大群众防范火灾的意识,降低火灾事件发生的风险。
1、火灾调查中造成物证损坏的原因分析
1.1火灾调查工作缺乏时效性,现场物证受损
当有火灾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应快去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取证活动。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基层消防部门警力配置不足,消防检验验收、宣传培训、常规检查等作业量繁重、工作时限要求苛刻,造成火灾调查人员赶赴火场的时间出现延迟。突发火灾事件会造成现场周围人出现较大恐慌,很多人有意或无意识之间对现场物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1]。扑灭火灾阶段,消防部门专职人员没有抵达现场之前,周边群众为尽早扑灭火灾,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经常会出现随意进出火场救人、救物的行为,极易破损火灾现场物证布局。消防部门抵达现场后,需要快速控制火情、灭火,对火灾现场造成破坏在所难免。
1.2火灾现场勘查各种缺乏严谨性
在火灾现场勘查工作实践中,因部分调查人员专业素养偏低,工作态度不严谨、工作意识不强等,很可能造成火场勘查工作难以顺利推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调查人员没有严格依照火灾调查规程开展勘察工作,以致现场调查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中,难以实现规划取证。二是现场调查实践中没有严格遵照先静后动的原则,在没有认真落实火场布局调查任务之前,无规划的翻动火灾现场内的物品。三是火灾调查工作缺乏全面性,没有及时发现火灾现场边边角角的物证,破坏现场物证。
1.3提取、邮寄物证时被破坏
提取火场物证时,因火灾调查设备装置功能滞后、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进入现场后急着开展工作,整理物品,而没有先对现场证据进行录像、拍照,盲目提取造成物证提取不完整、提取错误等。针对火灾现场调查活动中提取出的物证,部分情景下需有权威结构做鉴定,需要历经存管与邮寄运输流程,需要选择最好的设备装置存管物证,以防影操作不规范而损伤物证完整性[2]。针对由火灾现场提取出的物证,因为火灾环境内残留物较为脆弱,鉴定之前要加强保护,保管过程中加强温、湿度等环境指标的控制,并防止部分金属物件发生氧化反应,以致物证腐蚀,故而应加强现场物证的全方位防护。
2、防范措施
2.1火灾勘查现场加强保护
火灾现场的勘查是火灾调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明确要求有关调查人员务必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在灾情发生后,快速抵达现场,加强现场的隔离与相关保护,以防因周围群众在无意识或不知情情况下而破坏火灾现场的破坏,增加物证提取的难度系数。清理火灾现场内的物件时,一定要先对其进行拍照、摄像或利用其他形式保护现场,将火灾现场物件破损概率降至最低。一定要从不同维度对现场物品进行拍摄,进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妥善保管照片等资料,要留有备份。
2.2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取现场物证
为确保活火灾现场相关物证采集的有效性、物证提取工作能顺利推进,将物证提取阶段的错误绿降至最低,要求火灾现场物证提取人员在操作实践中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我国《消防法》、《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等法律中也明確要求调查人员一定遵照法律程序完成现场取证任务。多数情况下,火灾现场调查活动可能和一些诉讼工作相牵连,这就要求调查取证人员要自觉确立相关法律意识,扎实掌握有关法律知识。使取证工作在《行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3]等法律的指导下顺利推进。现场调查取证时,一定要确保≥2个人同时在场,以防有人故意出现破坏火灾现场布局的行为,以上是提升现场证物提取有效性的基础条件。
2.3要保证物证保存与运送的有效性
采集火灾物证工作包括发现、提取与保管物证,他们相互独立,但之间有存有一定关联性,在提取到物证以后,就需对其进行保存与运送,在以上过程中药尽量维护物证的完整性,结合物证类型的差异性,采用适宜的保存与运送方法。针对提取的物证,要分装保管,在条件允许时,应建设专用的证据储存室,并要指派专人看管,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物证存储阶段无腐蚀、变质等不良情况。另外,在保存与提取物证过程中,要备注好相关信息,为有关机构提取、查阅创造便利条件。
2.4提升火灾调查取证人员的专业素养
火灾的调查取证属于专业性强的工作,对参与人员的素养提出较高要求。该项工作综合性强、涉及法律、社会学、侦查、摄影等多方面知识,并且也要求有关人员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丰富经验,否则很可能因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等而破坏现场物证,降低火灾事故调查结果的精确度,给该项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应加强一线火灾调查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相关部门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专题讲座、研修班等培训服务,力争整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要推行“老带新帮扶”机制,进而更好的助推于新进人才成长过程。
3、结束语
在火灾现场中,造成物证出现的损坏的原因有很多,为确保火灾现场调查活动有序、有效推进,一定要深度分析影响物证完整性的各类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定要求,保证现场物证安全性、有效性,使自身在火灾事故成因调查、提升社会群体自觉防控火灾事件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廖俊华.探讨火灾事故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J].低碳世界,2020,10(05):213+224.
[2] 李孝海.火灾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7):38-41.
[3] 徐宁,陆惠琛.浅析攀爬钻窗入室盗窃案的现场勘查与安全防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7,32(0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