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10-29张献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

张献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化意识,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到日常生活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下面文章就对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教学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管是从年龄上看,还是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看,都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贪玩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这就是由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决定的。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极为重要,教师上课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表现。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化解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而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关注点放在学习上,并且实现将现实生活中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和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融合,将各种数学定理公式以形象化的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内容,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如前所述,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一直跟随教师的授课步骤。所以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合理地融入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单凭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而落实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才是重点。在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背景下,学生将会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一种新的看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意识。

2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

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贴近生活,改变原有的枯燥情形,从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1]

2.2重视结果而忽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古话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确,方法的领会要比结果重要得多。但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教师往往重视习题的结果,但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时,往往局限于标准答案的讲解,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并没有充分落实。这样学生下次遇到新的习题时,往往只会按照既定的已有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并没有得到锻炼,更不会去举一反三,问题解决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2.3教学内容过于死板

首先,由于上述提到的教学理念问题,很多教师只将教育部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教学目标,而针对其他课外知识,教师往往会故意远离。其中,由于小学学生天生好奇心较重,因此很容易就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而教师若不进行回答,学生便会非常失望,久而久之便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其次,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较强的师德,其多把教师角色作为工作来看待,这就使得在日常工作后并不会有太多的动力来进行工作外的授课,导致师生间的教与被教关系只能体现于课堂之上,一旦下课,学生可能连教师的去向都无法寻觅,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师生在生活中的互动。

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落实创设良好生活教学情境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都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以及知识储备,要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教学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创设为特定的教学情境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数学的亲切感。数学学科的大部分内容都较为抽象、系统,虽然说小学数学的难度系数较低,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内容时,表现得较为吃力,甚至渐渐地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计”这一内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安排班级中的学生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也以店员以及顾客的角色情境,然后给出相应的要求,让商店里的店员统计顾客所买物品的总价格,而顾客可以根据自身所购买的物品来进行核算店员计算的价格是否正确。通过这种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统计这一节知识的重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2]

3.2将生活变成数学抽象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使用生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化直观化。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小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直白,对于数学不懂得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老师讲解到“小数点加减法”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3.52+0.5这个问题,教师如果直接讲小数加减法应当对应位置与对应位置进行加减,可能对学生的印象不深,但是,如果老师换一个说法,变成一个同学去商店买东西,用3元5角2分买了一个笔记本,又用5角钱买了个铅笔,问这个学生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让学生瞬间理解小数点的含义,明白小数点的运算,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

3.3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不容易理解。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年纪尚小,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比较低下。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甚至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时可以尝试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将一些专业的、难理解的名词简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進行教学,将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化解。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中,对于“顶点”“棱”等不好理解的名词,教师也可以用通俗的生活化语言来形容,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果学生还不能很地好理解,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比如魔方、药盒等,在课堂上观察和测量这些实际的物体,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名词概念以及定理公式,加深对其的记忆。生活化的语言能够大大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成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能够让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认识生活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的作用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6(16):127-128.

[2]  黄友英.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2):82.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