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
2020-10-29李华
李华
摘 要: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学习难度也有所提升。进入高年级后,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数学基础薄弱,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感觉数学越来越难,上课也听不懂了,作业更不会写。这都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很不利。因此,如何减少学困生的增长,如何有效转化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引言
学困生并不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是指智力不足的学生,而是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态度散漫,且自制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追求自由,没有约束。因此,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存在问题的。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当前所谓的“学困生”。然而,这些学生只要得到良好的引导,其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學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结合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兴趣
高年级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一是高年级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上课时认真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二)学法不当
除了丰富的教师讲解之外,小学生所选择的错误学习方法也是导致他们落后于他人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依赖课堂听讲,而且一直忙于记笔记,很少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且经常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这种机械的、无意义的学习行为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权,最终沦为学困生。
(三)师生之间存在误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困生往往不能正确地回答。由于担心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后来上课时,教师就不再提问学困生了。但这样做是错误的,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老师放弃了自已,不再管自己了。他们会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差。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必须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受传统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分数理论”是评判教师的主要标准,使许多成绩差的学生陷入教师眼中,缺乏真正的耐心和爱心,或者简单粗暴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疏远,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恶性循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智力原因而被捕,而是因为这些或那些影响他们学习的原因。此外,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沟通改变现状。还有学生在其他领域也有闪亮的斑点。老师必须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比如说,如果我们全国著名学者郭氏泡沫化,小学时,几篇作业都不及格;当法国革命者拿破仑进入小学时,成绩很差。但是曾经受到歧视的学生却成了杰出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主意,克服偏见,平等对待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困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利用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小数乘法”时,学生对小数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如教师可举例:小红同学和妈妈去超市买菜。小白菜是0.9元一捆,而菠菜每捆的价格是小白菜的2.5倍。妈妈要买一捆菠菜,需要付给超市多少钱?学生会很快算出2.25元。数字的生活化运用能让学生知道学好数学对生活有多么重要,由此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合乎逻辑和系统的学科,它使学生能够深化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理解成绩差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从上到下的方法,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又不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受到损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三个步骤:第一节涉及主题;第二节涉及变形主题;第三节提供全面的网络联系;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并鼓励学生关注其动态。在制定任务时,学习应按照层次结构进行,将主题分为三类:汇总主题、扩展主题和基本主题,以便学生先填写基本主题,然后鼓励他们扩展,并通过一点点的进步鼓励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与家长沟通,家校合力
学困生的形成,与老师的教学有关、学生的学习有关,与家长的配合和管理也不无关系。因此,我认为要想有效、快速地改变学困生,家长的作用不可潜代。首先,老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让家长积极配合,调整学生的心态,关注学生的生活,有意无意地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学习的重视;其次,要认真陪伴孩子学习、完成作业。有些小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爱在学习中三心二意,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采用笨办法,坐在旁边陪伴,培养孩子一心一意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学习习惯;第三,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但不能过于关注。对于学生卷面上的成绩,哪怕是有一点点上升,家长也要积极鼓励,提出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也为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不断努力。在漫长而艰难的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只要家长、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找到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关注和爱,转变他们的学困现象就不是什么难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困生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加强重视。根据学困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合理引导,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帮助学困生逐渐建立学习的自信。教师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兴趣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解决学困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学困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其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 马永录.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01.
[2] 车驰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3):64.
[3] 马秀梅,李明山.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个案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