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市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0-10-29王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1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

王哲

摘  要: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党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紧紧围绕问题导向、实践取向、政策指向的能力,朝阳市委党校展开法治朝阳建设情况调研工作。

关键词:法治朝阳;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营商环境是什么?是否就是政府给足优惠补贴,企业纷至踏来的一场政企狂欢?对企业来说,政府的各种优惠补贴,固然能够惠及一时,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公平高效的制度環境,它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就像空气,只有空气清新了才能吸引更多投资。2019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全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期,法学教研部根据市委党校领导安排,深入相关单位对朝阳市各地落实市委重点工作尤其是“161”工程中一个环境建设,焦点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改善法治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1、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2019年我市分三批次取消、下放1121项行政职权,取消下放比例达90.6%,市本级仅保留116项,成为东北地区行政职权最少市。由于各地积极推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等新机制,企业开办和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时限进一步得到压缩,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喀左县开发区审批局在企业提供要件齐全的前提下,最快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北票市开发区晟发建材项目和壹众机械项目仅用了70个工作日就获得了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许可。

2、扎实推进项目管家服务

全市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全部配备项目管家,主动为项目和企业提供服务。建立“项目管家+企业联系人+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联系人”的“1+1+N”服务模式。着力在“十个直通”上下功夫:直通园区、直通项目、直通企业、直通现场、直通老总、直通问题、直通管委会、直通县区、直通市直部门单位、直通书记市长,加快项目落地。

重大项目实行“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做到项目在一线调度、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全市1202个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项目管家”全覆盖,31个重点产业园和23个重点项目由市县两级主要领导担任“项目管家”,共为企业解决了788个各类问题。

我市推行的“项目管家”制度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认可。喀左县朝阳华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北票市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他们的“项目管家”真管事、真办事,切实做到了以企业为家,以项目为王,帮助企业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3、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全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项目要素保障难问题专项整治。整治存量招商引资项目、存量老企业转型升级项目落地投产后无人帮扶问题,整治企业对纳税服务满意度差、行业垄断等问题;市税务局推进减税政策落实,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17亿元。市财政局停征、免征和降低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600万元。深入开展 “政务服务不规范”“多次跑、跑多门”、就近办事不方便;精减小微企业办电手续,压缩时限。市供电公司解决小微企业办电难,平均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免费提供入网设计和设备,节省企业成本1780余万元。有序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产权保护领域专项整治,整治判决难执行难等问题。市县两级法院原有积案315件,年度执结236件,执结率74.9%。

(二)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达到99.8%,搭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事流程和标准,推进“网上办”。已具备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异地可办”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与各部门专网数据对接,打通政府部门内部之间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门并实行“一窗”综合受理,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不让群众跑多门,不让群众多找人。确保“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中的事项真正让群众跑一次办完事,不让群众多跑路。

(三)形成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步落地实施,是我国以法治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市以此为主线,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重要补充,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全面梳理、取消、修改现行规范性文件中与之相冲突和滞后的文本条款。朝阳市司法局制定《“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朝阳市司法局第二批“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朝阳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朝阳市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着力解决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专项活动落实方案》,《全市政法机关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31项具体举措,有力保障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6月19日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推进法治化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办理涉民营企业,特别是涉招商引资企业案件过程中,依法慎重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注意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打造通畅、便捷、高效的绿色诉讼通道。深入推进“一化两中心”“两个一站式”建设和应用,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坚持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原则,确保涉民营企业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快结。中级法院对涉民营企业案件要审慎发回重审,事实能查清的,直接判决,减轻民营企业诉累。对于受疫情影响陷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采取灵活的诉讼保全措施或者财产保全担保方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达产。积极为市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二、存在问题

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务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办事流程简化、再简化,我们看到了涉企业务流程确实精简了很多,营商环境的改变大家也有目共睹,努力构建便民服务平台一网一门一次,虽然我们政府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企业群众获得感并不十分强烈。“一网”通办的使用效率并不是特别高,工作人员使用政务网的频率不高。“一门”办理不够规范,企业群众并没有实现一门解决所有问题。“最多跑一次”没有完全落实。企业群众多头跑路现象依然存在。

(二)政务诚信建设仍需加强

我市开展政府失信问题专项整治,主要集中在整治政府拖欠款、招商承诺不兑现、违规投资建设等问题。梳理了319项政府失信行为,政府拖欠款总额达49798.67万元,已偿还25550.46万元,偿还比例51.3%。在招商引资中不兑现承诺和新官不理旧账情况仍然存在。社会诚信建设仍需完善,失信惩戒难,全市有失信被执行人8737人,限制高消费16360人,虽已建立了黑名单,但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三)法治环境优化还要改善

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行政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状况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重实体轻程序”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规矩意识、法治意识,执法随意性大。执法观念错位,服务意识淡薄。有些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把处罚当作执法,重罚轻管,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执法就是打压、办事就是求我”,态度生硬,简单粗暴,随心所欲;法院执行难。我市法院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和外界干预执行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重大、复杂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实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联合执行和提级执行等,执行效率还不够高。还有个别执行人员消极执行情形,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的程序标准和实质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强,仍存在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未能执行完毕。

三、工作建议

世界银行在2003年发布首份《营商环境报告》,我国的排名经历曲折,直到2018年才大幅提升,名列全球第46名,首次跻身全球50强。我国也成为当年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9年,我国的全球排名继续提升,位列第31名,首次进入全球前40名。堪称优良的排名得益于什么?制度,制度是极其重要的,良性的法律、良性的执法必将导致良好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放合作战略暨161工程,促进我市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改进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一)政务服务更精准,推动开办企业更便捷

我市在企业开办方面基本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如工商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参保登记等环节已经实现一站式办理,时限也压缩到一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也很有力,基本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的办事难、慢、繁问题,我市可以进一步优化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个体工商户微信办照业务。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紧密融合,“微信办照”改变传统办照模式,将全程电子化登记从电脑端延伸至手机端,是进一步把商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的举措。微信办照”通过拓宽登记注册业务申报渠道、增加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周到、全方位的服务,有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企业办照由少跑腿到零跑腿,“微信办照”通过“微信+身份认证+创新应用”的登记模式,兼顾“操作方便、安全合理”的使用原则,最终形成集身份认证、活体识别、数字签名、申报注册、电子档案于一体的微信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申领营业执照,实现“工商登记零见面”的目标,大幅优化市场准入环境,降低了办事成本,提升了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培育良好营商环境

政务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培育良好营商环境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是政策制定避免一刀切。在项目准入管理方面,不能仅对投资规模、产业类别、投资主体性质等设置准入门槛,致使投资小质量高的优质项目难于上马。在新冠疫情的防控的特殊时期,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恢复经济而出台的一些特殊政策、签订的协议和作出的承诺,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執行,不能轻易改变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企业质疑政府诚信。二是引入涉企参与机制。培养一批企业家咨询团队,建立企业家智库。在制定涉企政策时,认真征求企业家智库的意见,更多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制定政策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三是建立政府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将各级政府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司法判决、行政处罚、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监督各级政府诚信守法。

(三)完善司法环境法治化,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司法是社会公平政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推进司法审判公正、高效的开展,促进司法审判公开、透明、程序化。依法审理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案件纠纷。对违法违规向企业收费或者以各种监督检查名义非法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插手民营企业招投标、采购、工程建设,以及强迫民营企业提供赞助或者捐赠、接受指定检测或咨询服务等以行政手段干预民营企业自主经营的行为,通过检察监督、行政审判等方式,依法予以纠正,确保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妥善认定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依法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依法监督纠正行政机关在竞争性经营和投资领域附加条件、设置障碍等行为,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严格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防止因执行错误损害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司法环境法治化,审判是核心环节,公正的审判能够发挥法治的教育和宣传功能,也能为各类经营主体带来稳定的预期。

参考文献

[1]  《扫黑除公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朝阳市公安局  2019年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
卧龙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档案抢救开发调研报告
卧龙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档案抢救开发调研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预测及在校生现状分析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佛乐禅思 寓教于乐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蓬莱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度河南省演艺市场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