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2020-10-29吴春艳
吴春艳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主要方向,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爱学习了,教师爱上课了。
关键词:兴趣 自学 合作 交流
一、学生自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思维问题,引導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方法。根据思维问题,学生相互阅读、思考、交流、最后,初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点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思想内涵。当然,随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总结概念,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自学的问题,学生先自己看书上的情景图,通过孩子最熟悉的实际情景进行自学,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做一个区分。
二、组内讨论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自学情况,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为了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轮流提问,小组组长总结小组成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大家一起思考和讨论。最后,团队领导总结了在群际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解释,包装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设置自己的问题和答案。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组际交流
小组讨论结束后,将会有一个小组间的交流。我首先请更成熟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对知识的理解,其他小组将作出补充,提问和评论,然后每个小组都会问小组的难题,小组间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主要问题,突出重点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形成共识。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真诚地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提高自主探索、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克服了学生的自我中心和心理素质。
四、展示反馈
这一环节是自主互动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示才华的过程。展示的原则是学生不会展示,学生错误率高,遇到的困难较多,能与日常生活相关,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将是展览的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其次是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亲密的情境。例如,通过“找一个角落的家”,学生们感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更加了解和掌握它。掌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摸一摸、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在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探究数学,独立思考,表达意见,善于倾听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以达到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设计有趣的开放式练习
实践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能的必要途径。它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保持快乐和兴奋,教师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趣世界出发,设计出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吸引学生学习的灵活多样的锻炼形式。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题多变、找朋友、回家等练习题,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成功的关键是我在教学理念上的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我站在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学”角的初步认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找生活中的数学”“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可见,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找一找、摸一摸、听、说、动手画的过程认识了角,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主要方向,自主学习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爱学,教师爱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