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的人谈喜欢,成熟的人谈责任
2020-10-29韦娜
韦娜
又到毕业季,很多应届毕业生涌向社会。我们公司也会招聘。每一个想加入我们团队的人都会扬起那年轻的脸庞,带着某种期待说:“我喜欢读书,你们的读书会很适合我。”这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问:“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这份工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没有最初的那份喜欢了,该怎么办?”
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鸡肋,不喜欢了就辞职呗!世界那么大,有趣的事那么多,现在喜欢也不代表未来会喜欢,对吧?
我对此持悲观的看法。毕竟有些事情,不喜欢也要硬着头皮完成。毕竟工作的实质都是烦琐的、细碎的,到了后面,喜欢的层面很浅,更多的是用责任要求自己去做完。
我们公司有个实习生,跟着团队写作了3个月。最初,她雀跃得像只小鸟,特别卖力,每天埋头搜集资料,根据建议反复修改。她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你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喜悦。但写作是有瓶颈期的,需要达到一个阈值。真没有想到,仅仅3个月,她对写作的热情就被耗尽了。她告诉我,再往下写,就是重复,重复是毫无意义的。然后,她提出要结束实习。
她说:“其实我很迷茫,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还喜欢眼前的工作,只是我现在已经有抵触心理了。”这真的可能是很多人迷茫的原点,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初心,越来越在意情绪,责任与坚持早已被搁浅。
在一期访谈节目里,主持人问木村拓哉:“你有没有特别想扮演的角色呢?”木村回答:“那是一个专业团队无数人的努力,我没有选择的权利。”你看,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对责任的承担,是你不得不去做的妥协。
喜欢是什么?我的理解,喜欢代表了一种情绪。在某个短暂的瞬间,你被一样东西吸引,但长久的相处,会让你认识到它背后的复杂构成,以及你要为喜欢付出的代价。
我的编辑上周说:“我做图书编辑整整15年了。我太累了。”我建议她赶紧去休息一段时间。她说目前还做不到,一旦请假,就很担心自己负责的书,上市之前,每一个细节都得把控好,自从做了图书编辑,内心经常很紧张,是认真,是责任,也是長久的喜欢。
我甚至觉得,只有在一个行业里待得足够久、付出得足够多才敢谈“喜欢”。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喜欢的事情做起来是轻松的,却没有想过,即使喜欢一个人,也需要种种考验,背后有辛苦,也有磨难。
毛姆说:“为了心灵的安宁,人最好每天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我坚信,去做不喜欢的事的过程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你能恒久坚持的事。
(从容摘自《年轻人》2020年第6期,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