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29黄晓飞刘建武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南昌33005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黄晓飞 刘建武(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南昌 330052;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表现为产褥期间出现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1]。对于该病的认识,最早见于《经效产宝·产后中风论》所载“产伤动气血,风邪乘之”[2]。中医认为产后身痛主要是由于产妇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侵袭,容易感受风、湿、寒等外邪,阻滞经脉,导致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3]。本研究以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为观察指标,观察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年龄21~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产后身痛的诊断标准[1]:(1)产时产后失血过多,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2)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3)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4)抗“O”、血沉均正常。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产后身痛诊断标准;(2)年龄 21~4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能够探查到热敏腧穴者;(5)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1.4 排除标准 (1)由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身痛、关节痛;(2)合并有其它如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将艾条点燃,采用热敏灸施灸手法在督脉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腧穴上施灸,以寻找能够出现灸性感传的热敏灸腧穴,灸性感传包括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它非热感(如酸、胀、压、重等)等传导现象时,选用其中灸性感传最佳的2个腧穴施以热敏灸,并灸至灸性感传消失为度,每周施灸3次。
2.2 对照组 点燃艾条,在督脉腧穴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腧穴上进行单纯悬灸,悬灸30 min。两组均以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4]:观察评分表中的5项,分别为:麻木、沉重,项背不舒,乏力、倦怠,怕风冷,汗出;分值为0~6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制定疼痛评分量表[5]:VAS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不能忍受,分值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PPI分为无痛、轻度的疼痛、不适的疼痛、痛苦的痛、可怕的疼痛、剧烈等6个疼痛等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受试者选取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相应的分值。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差值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差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30 19.12±2.47 4.67±1.28* 14.53±1.85**对照组 30 18.59±2.25 10.75±1.66* 7.84±1.72
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差值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差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30 7.64±2.12 1.67±1.58* 5.97±1.85**对照组 30 7.59±1.97 3.75±1.66* 3.84±1.72
4.3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及差值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PI评分及差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30 3.42±1.81 1.67±0.82*1.75±0.93**对照组 30 3.39±1.73 2.58±1.25* 0.81±0.75
5 讨论
《普济方》曰:“夫中风筋脉挛急者,由产后气血不足,脏腑俱虚……羸乏少气,风气入于筋脉,挟寒则挛急也。”正气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外邪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外邪尤以风邪常见,兼夹湿邪和寒邪导致经脉痹阻,可见产后身痛系本虚标实之证。由于产后身痛标病突显,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产后身痛的治疗先以温阳散寒、袪风通络为宜。笔者通过在督脉上选择能够出现灸性感传的腧穴,并施以热敏灸,激发督脉之经气,振兴人体阳气,扶助正气,温经通络,提高腠理卫外防御功能以祛除外邪[6]。督脉为“阳脉之海”,与手足六阳经交会于大椎,主干循行于背部正中,背部属阳,因而督脉可以统帅人体一身之阳气,对阳经有支配补充的作用,是促进脏腑之间,体表与体内阴阳之间沟通的交通枢纽[7]。
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效,是灸法的理想材料。《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灸是振奋人体阳气,温阳散寒、防病保健的有效干预方法[8-9]。热敏灸疗法与传统艾灸疗法两者均具有调动人体正气,益气养血,温阳行气,引火归原,疏经通络,理气活血,散寒止痛之功[10-11]。与传统灸法相比较,热敏灸能更有效地激发人体经气,使灸性感传直达病所,达到“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的临床效应。同时热敏灸所施灸的部位为疾病状态下的敏化态腧穴,因人因证施灸,对外界的刺激表现为“小刺激,大反应”,可有效地治疗疾病[12-13]。
现代医学发现艾绒燃烧能产生热辐射,促使体内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该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机体修复力和免疫能力[14-18];同时热敏灸能促使血清一氧化氮等舒张血管因子释放,从而强化血清一氧化氮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得血管通透性与顺应性增加,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组织的新陈代谢[19-20]。
督脉腧穴热敏灸干预产后身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机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力地调动了自我调节能力,进而产生整体调节效应、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产后身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21-22]。本研究表明,督脉腧穴热敏灸疗法能有效地减轻产后身痛的临床症状,为产后身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