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医疗协作一体化与智慧化

2020-10-29张瑾

华东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医疗科技

文 张瑾

在新的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上海市科委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创新尤其是医疗领域的优势,以项目为牵引,助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卫生健康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生命健康更多了几分敬畏和珍惜。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卫生健康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立,通过一体化、智慧化的医疗协作项目,长三角城市群的医疗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融合,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各级医疗机构或是以医院整体签约模式形成医疗联合体,促进联合体内医院及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或是以重点专科为核心,建立专科联盟,加强对专科医生的培养、远程医疗指导、疑难病症会诊和定向转诊等工作[1]。

长三角医疗领域科技合作现状

科技惠民一直是长三角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目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明确指出: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加强三省一市在环境保护、医疗、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领域的合作。长三角医疗领域的合作较为成熟和多样,近几年,申报上海市科委“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中,医疗领域占比较大。据统计,近五年(2016—2020)申报的项目中医疗领域共计96项,占申报总数的35%。项目牵头单位多为本市综合性三甲医院,合作单位涉及苏浙皖综合性医院、市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作领域涉及异地分级诊疗、疾病预防控制、检验医学以及各临床专科领域。

长三角医疗领域科技合作模式及成效

长三角是全国医疗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之一,但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平衡。上海及南京、杭州、合肥等省会城市医疗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尤其是上海,拥有较多的优质资源,多年来一直是长三角高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新的一体化框架下,上海市科委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在民生保障尤其是医疗领域支持了多项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成效显著。一是加强了长三角地区医疗领域的科技合作,二是推进了医疗类人才资源利用较大化,三是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差异化和同质化发展。

项目资金支持下的长三角医疗领域科技合作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应用示范类项目,项目单位以沪苏浙皖综合性三甲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研发型企业为主。即发明人为医务人员,专利权人为所在公立医院,专利权人对科研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后,需要与企业进行对接;科研成果产品化后,销售商会要求与专利权人(医院)进行对接;在市场化阶段,医疗产品又需要依靠医务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和所在公立医院的知名度进行推广(图1)[2]。这类项目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项目单位多为本地知名度较高、病人数量较多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对成果转化关注度高。同时庞大的病人样本量可用于产品的临床验证,较高的知名度是产品推广的品牌保证;二是企业在临床科研阶段就介入其中,确保成果的转化价值;三是资金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科研项目资金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的“高灵敏度快速流行病原智能检测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研究”项目,以实现儿童呼吸道感染传染性疾病早期、高效、精确诊断及提升应急效率为目标,联合企业研制了基于高灵敏度多通道生物纳米芯片的快速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平台的芯片,通过组织合作单位及基层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及流程培训,将成熟的技术及流程规范从上海推广至长三角地区,使研究成果得以进一步转化和应用。项目成果预期可使长三角地区每年上亿人次获得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病原学诊断及针对性治疗,同时配套数据库系统可提供大数据信息供相关部门动态评估疫情及发现新的病原流行情况。

另一类是以技术推广、专科培训为导向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即核心城市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各个中小城市相关科室挂钩联合,以专科联盟的形式,开展医生培养、远程医疗指导、疑难病人会诊和定向转诊以及多中心临床研究,促进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品质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及医疗卫生空间一体化发展。这类项目参与单位除综合性三甲医院外,还有县级/二级医疗机构,一方面有助于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拓宽成果的推广面。

图1

长三角区域儿童医疗联盟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牵头组建,成立于2018年9月,至今已有112家单位加盟,覆盖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主要儿童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牵头的“长三角儿童医疗服务跨区域协作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以该联盟为依托,以区域儿童优势医疗资源为基础,以关键技术建设为核心,以协同创新网络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目的,搭建了标准化智能雾化中心、基于AI引擎的骨龄辅助检测平台,实现了区域内川崎病的精准诊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儿童医疗服务的均质化、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揭榜制”项目组织模式的探索

目前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存在体量小、规格不够高、资金拨付机制不灵活,项目成果偏重基础研究,应用示范方面不足,在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方面存在差距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上海市科委在2020年长三角指南中提出了“揭榜制”模式,并以疫情联防联控方向作为试点。

“揭榜制”是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通过公开悬赏方式,组织社会力量揭榜攻关。目前已有广东、湖北、山东等地在重大项目启动“揭榜制”模式,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加速企业需求转化与成果落地。近几年,长三角共同组织的创新挑战赛也是一种“揭榜”路径,主要是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导向模式。选取疫情防控方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政府资金可发挥较强的引导性;二是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创新链、产业链在长三角具有很强的协同性,适合在长三角开展试点;三是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将来可扩展到长三角公共卫生安全、绿色技术、智慧城市等专题领域的成果推广与转化。同时在长三角协同方面,科技部门可对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予以支持,三省一市技术市场也可参与其中,帮助牵头单位在其所在省内寻找合适的企业。

试点支持的“医学创新集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网络构建—以高校附属医疗机构集群为例”项目,整合同济大学14家附属医院临床资源,围绕其在疫情防控临床实践中提出的37项新技术(其中5项来自抗疫一线),发挥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联盟优势,运用科技评价和价值分析等方法,联合上海介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约企业、国家级医疗设备检测平台和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开展医学创新成果的筛选、技术供需对接、概念验证和样机试制,通过引入投融资机构实现部分产品工程熟化和产业化,形成医产学研及服务机构联动的协同创新范式。目前相关需求1项已实现批量生产,1项已有样品,2项在与企业对接中。

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建议与对策

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多方支持模式

针对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体量小、规格不够高等问题,建议一是持续增加资金支持力度,二是探索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的多方支持模式。对于以产品为导向、具有较高经济预期的项目,鼓励企业牵头,以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投入为主,政府资金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对于聚焦民生改善,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项目,采用省级科技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科技部门共同支持的方式,同时积极引导投融资机构共同参与。

优化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

针对项目应用示范不足、科技合作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建议在指南编制阶段明确应用性考核指标;立项评估阶段对项目预期成果及项目合作的可实现程度予以评估;结题验收阶段针对项目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评价,探索专家评议、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成果解决关键技术情况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同时项目合作方在合作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也应予以考虑。

创新政策,先试先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相关支持政策已于2020年7月印发,意味着创新政策在这里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下一步可考虑依托“创新挑战赛青吴嘉专场”,搜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需求与科技成果,遴选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协同性的领域纳入项目指南。探索上海市科委和示范区三地科技部门共同支持的项目机制,为三省一市全域协同攻关机制设计开辟“试验田”。

猜你喜欢

长三角医疗科技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