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部19号令:科研乱象的解毒剂还是止痛药?

2020-10-29管浩

华东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号令科技部不端

文 管浩

科研乱象能否令行禁止?

9月1日,科技部施行了科技部19号令,即《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明确了一系列对于在相关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类型和处理措施,并对各类违规主体的各种违规行为做出详细界定,如针对咨询评审专家的“打招呼”“走关系”、请托等。

与2006年科技部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相比,《规定》覆盖更全面,处罚对象扩大到实施单位、咨询评审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处理措施更明确,从约谈到取消资格分成10类,强调合理区分,做到了宽严相济。在此之前,对于国内科研造假者的处罚一直都缺少像科技部19号令这样,确定具体的人群、具体惩罚方案的法规细则。该规定被Nature News评价为中国迄今最全面的学术不端处理法规。

除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做出明确规定之外,《规定》还对那些出售学术论文、捏造数据并代人撰写或投稿的“论文代写工厂”提出了查处方案。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的专题讨论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就此《规定》发表了自己看法,“不违规只是及格标准。要严惩科技违规行为是发展科技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充分条件”。他认为,严明的纪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清晰的规矩是万万不行的。

新规定的实施,有人认为是科研乱象的“解毒剂”,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从此有章可循;但也有人认为只是一剂“止痛药”,治标不治本,对于真正落地实施并不看好,最终会雷声大雨点小。

李国杰也坦言:“中国人的传统是‘情、理、法’,受人之托总觉得难以驳人‘面子’,我自己也常为此感到困扰。”他也表示,希望《规定》能起到清洗剂的作用,横扫这股歪风。此次《规定》的施行,无疑加强了对违规行为的威慑力。有了明文规定,托人打招呼的风气应当有所收敛,科技界的风气也会进一步好转。

虽然科研领域确实存在一些违规行为,但笔者也相信,大多数的科技工作者都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做科研。

辨别一个科研成果的真伪和价值是一件细致的事情。因此,对于科技界而言,既需要宽容又需求耐心。良好的学风不是“管出来的”,更应该引导。同时,我们应当反思一下现有的评审制度,如果不设置人才“帽子”,申请人无从知晓结果,自然“打招呼的人”就少了。另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更能高效地判定人才和成果标准。

猜你喜欢

号令科技部不端
科技部等六部门: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号令 西安守城(上)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咏犬
品图
一图看懂科技部“三定”方案
小螃蟹
科技部火炬中心向总理汇报了哪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