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分析

2020-10-29杨春森

广东蚕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白僵菌生物农药蝗虫

杨春森

3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分析

杨春森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青海海东810900)

青海省有可用草地约5 亿亩,其中遭蝗虫灾害破坏约0.08 亿亩,占可用草地面积的1.62%。在蝗虫疫情严重地区,每平方米有200~300 只蝗虫,草料损失率超过60%,每亩平均草料损失约为95 kg,该地区每年由于蝗灾损失约7.8 亿千克饲料,这相当于53万只羊一年的草料量。因此,有必要讨论如何有效控制该地区蝗虫的破坏并利用生物农药对蝗灾进行防治[1]。

生物农药;草原蝗虫;防治效果;研究探讨

在青海省境内,草原蝗虫的种类主要包括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等。草原蝗虫由于其高食物摄入量和强繁殖性,很容易引起爆发性虫灾,这对青海草原和高原农作物非常有害,严重影响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利用化学农药灭杀草原蝗虫已有多年历史,但是其后续产生的耐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测试和促进无污染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减少化学方法在草地蝗虫防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满足国家畜牧业管理局“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青海省在控制草原蝗害行动中加大了生物农药的比例。根据农林部要求,将蝗虫控制的首要工作放在生物农药技术上。目前,病原微生物制剂在草原蝗害的防治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常用和有效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白僵菌等[2]。

青海高山牧场地处高寒山地,是高原地貌,有着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高,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等极端气候。因此,环境因素对病原性微生物农药的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即需要满足湿度、温度、光线等条件。尽管近年来已证明微生物农药对蝗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于高原牧场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和比较几种致病性微生物农药在高寒牧区的应用效果,评估防治效果、感染率和安全性,以及选择适合控制高寒牧区蝗虫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使其他类似地区共同受益[3]。

1 试验区域概况

试验区域选择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属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区,年均温2.2 ℃,年降水量470 mm。化隆回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约90 天,该地区冬季呈多风气候,年平均风速3 m/s,其中旱、雹灾害频繁发生。地区草地为山地草场,牧草主要种类有细叶苔草、沙草、线叶蒿草、小蒿草、赖草、紫花芨芨草等;伴生种有兰花葱、蒿叶猪毛菜、矮生风毛菊、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芦苇等;毒杂草有黄花豆、狼毒等;土壤类型为山地草原土型土壤。

该试验区内蝗虫种类主要为红翅皱膝蝗、白边痂蝗、红翅雏膝蝗、鼓翅皱膝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宽须蚁蝗等。草原蝗害平均虫密度为17 头/m2,龄期多为2~3龄。

2 试验药剂与步骤

药剂选择3种生物制剂,分别为0.4 亿孢子每毫升蝗虫微孢子悬浮剂、2.5%绿僵菌复合油剂、400 亿孢子每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在该药物功效测试中,总共建立了4个样地,包括3个应用部分和1个对照部分。每个步骤随机重复3次,总共设置12 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面积0.25 hm2。区域间相隔50 m,对照部分不进行施药。农药的标准施用量如下:0.4 亿孢子每毫升蝗虫微孢子悬浮剂施药60 mL/hm2;绿僵菌复合剂施药600 mL/hm2,400 亿孢子每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施药1.5 kg/hm2。施药前应按照药物说明稀释并与水混合。在蝗虫的若虫盛发期,施药条件为晴天无风的午后3时左右,采用电动农药喷雾器进行低量喷雾。施用喷雾剂1周、10 天、20 天和30 天后,检查每个区域内的蝗虫活虫数量,执行“S”形采样,并在每平方米的小区域内进行采集10 个样本,记录施药前后的蝗虫数量,计算防治效果,同时在5个地点采集蝗虫,从每个分区收集50 只活蝗虫,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感染数量和感染率,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施药前蝗虫量-施药后蝗虫量)/施药前蝗虫量*100%

感染率(%)=染病蝗虫量/试验观测蝗虫总量*100%

3 试验结果分析

经过试验结果分析(见表1),在使用“蝗虫微孢子悬浮剂”后,蝗虫的防治效果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由一周时间观测的14.94%逐渐上涨为30 天后的71.4%。可以看出,此种生物制剂的灭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制剂。而“绿僵菌复合油剂”和“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这两种制剂在使用10 天后,其效果展现出最佳状态,对草原蝗虫的灭防效果分别为84.98%和83.05%,并且没有明显差异,而之后的防治效果呈现下降态势。从蝗虫的死亡率来说,“绿僵菌复合油剂”和“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在施药后的10 天内蝗虫死亡率达到峰值。但是从长远来说,第一种生物制剂,即孢子蝗虫微孢子悬浮剂的防控效果最佳。

表1 3种生物制剂对蝗虫防治试验效果分析

表2 3种生物制剂对蝗虫感染率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试验观测分析(见表2),在使用“蝗虫微孢子悬浮剂”后,蝗虫感染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30 天左右后可以达到73%的感染率,而另外两种生物制剂的效果不佳,“绿僵菌复合油剂”导致的蝗虫感染率由一周的83%降低至30 天后的20%,“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导致的蝗虫感染率由一周的将近80%降低至30 天后的10%左右,此两种制剂在使用后一周时间内药效达到顶峰,而蝗虫微孢子悬浮剂的感染高峰出现在30 天后,之后开始出现死亡峰值。并且结合表1可以得出结论,在30 天后防治效果和蝗虫感染效果同时处于上升态势,这表明蝗虫微孢子悬浮剂在该地区长期防控草原蝗虫时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在整个过程中未发现被测制剂对草地植被的副作用及对人、动物和天敌的中毒现象,表明这3种致病性微生物制剂均具有优异的安全性。

4 实验结论

“绿僵菌复合油剂”和“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优于“蝗虫微孢子悬浮剂”,在施药后10 天内其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左右,而“蝗虫微孢子悬浮剂”所产生的药效持续性则优于“绿僵菌复合油剂”和“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并且导致草原蝗虫感染率持续提升,在30 天内可达到75%左右。因此,在持续性的防治上其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3种病原性微生物农药对高山草原蝗害具有特定的防治功效。在本次测试中,草原蝗虫的死亡高峰位于感染期后,而草原蝗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染期后死亡。但是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低温、低湿度、高山草场中的强辐射等,导致可能出现无法正常发挥药效的情况。与一般的速效化学农药相比,快速死亡和虫群密度调节性相对较慢。即使“绿僵菌复合油剂”和“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优于“蝗虫微孢子悬浮剂”,但仍旧需要10天左右才能将药效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并不适用于草原蝗虫的突发时期。综上所述,此类生物制剂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运用速效化学农药,做到应急和常态化防治的综合手段进行蝗虫的全面防控。

5 小结

生物灭蝗制剂虽不如化学杀虫剂见效快,但长远来看其防治效果不低于化学杀虫剂,且不会杀死天敌,满足农药对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广泛用于蝗虫防治。病原性微生物制剂已成为目前我国农药开发的趋势之一,因为其具有环保的特性,能够确保生态安全,且不容易对蝗虫产生抗药性。通过选择病原性微生物杀虫剂来控制青海地区的草地蝗虫,可以确保将蝗害长时间控制在可接受的损害范围之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蝗虫的种类和危害,对植物性农药和病原微生物制剂的施用进行相对调整,利用微生物农药、天敌等方式确保高寒牧区草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1]姜衍春.青海草原蝗虫与环境温度[J].青海草业,1994(1):1-3.

[2]石旺鹏,谭树乾.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3):307-324.

[3]李未娟.生物农药防治草地蝗虫研究应用进展[J].当代畜牧,2017(6):70-71.

杨春森(1970- ),男,汉族,青海海东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草业科学。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40

S812.6

A

2095-1205(2020)08-83-02

猜你喜欢

白僵菌生物农药蝗虫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用对双线卷裙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
无人机喷撒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蝗虫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人多势众的蝗虫
蝗虫
不同培养盘对白僵菌生产的影响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