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 怡

2020-10-29

艺术品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画系绢本杨怡

主持人语:

坚守,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包括对绘画本身作为事业的坚守,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种题材、语言等的坚守。这几年,杨怡一直以细腻温润的质地、清丽优雅的色彩、富于想象力的构图,演绎着她心中的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她的画面每每给观者以雄阔、苍莽而又不失澄澈的审美感受。

——陈林(安徽大学教授、艺术中心主任)

1989年出生于上海,201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作品曾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等展览。

杨怡 瑶台镜 92cm×40cm 绢本设色 2017年

杨怡 数九歌 90cm×39cm 绢本设色 2018年

杨怡 玲珑盒 70cm×53cm 绢本设色 2017年

杨怡 低级失误 18cm×18cm×3 绢本设色 2019年

杨怡 拾遗记 44cm×117cm 绢本设色 2018年

杨怡 谧 19cm×32cm 绢本设色 2019年

杨怡 未央夜 59cm×90cm 绢本设色 2020年

创作感言:

既不揭示也不隐藏,而是显示

“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实。”

——莫兰迪

努力将非真实幻想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不再单单相信眼睛所看到的,真实的感官与非真实的意识犹如缠绵的梦境融合在一起。这种交织仿佛进入一种睡前的朦胧状态,感官逐渐远离,而那些现实的意识还有一丝未曾离开,模模糊糊地透过迷雾看着世界。这种真实与非真实现实与幻境的交织类似于马丁·海德格尔所说的“回忆性思想”(recording thought)和作为“有所揭示的遮蔽域”的真理:“对于那已经在一段时间之中从无蔽(Aletheia)领域获得其形状和尺度的在场之物,只有在极罕见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漫长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将之辨识出来。”

不肯定的色块和对象,带有着强烈的不安全,和对现实的不确定性。它是模糊的,意识的,脆弱的,是对意识的具象反应。所有实在性的面孔是以一种寓言般的源自记忆的再升发。记忆和意志,是那直指和直面自然之真理进行创造的意志。

画中形象潜藏在沉默里,通过内心,通过一个精确界定的、点点滴滴培育出来并付出高昂代价才得以驾驭的内心,在不同的场合都洞察到了实在之物的形式和尺度,那是“未被遮蔽也未被揭示的事物”的形式和尺度,不能“被遗忘”的事物的形式和尺度。

猜你喜欢

中国画系绢本杨怡
喻天柱作品
冉茂列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鹿鸣》绢本设色
丁学军作品
闫锡聪
方勇
顾震岩的花鸟画
关注西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