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
——对当下戏曲推广策略的考察与反思

2020-10-29

剧影月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剧种戏曲传统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娱乐形式抢占了市场,使得传统戏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慢慢与时代发展脱节,多种娱乐形式的出现满足了观众的多元需求,以至传统戏曲不再是21 世纪观众的首要选择。如今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还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数据得知大多数收看戏曲节目的主要受众是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而这部分年龄段的受众也在逐渐减少。戏曲作为国粹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以何种措施对戏曲进行保护和推广,成为戏曲界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戏曲生存困境

戏曲当下所处的发展困境表现为市场的萎缩,剧种的减少,新的娱乐模式抢占市场,资金短缺,人才流失。而这一困境的成因,一方面是戏曲自身内容与形式陈旧,脱离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在城市加速发展中,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多种娱乐选择,人们的娱乐选择不在局限于传统戏曲艺术,这使得戏曲的生存状况再次陷入困境。

(一)市场萎缩,剧种减少

我国文化部2017 年戏曲剧种普查显示的数据表明,全国现有348个剧种,其中19种已经消亡。在2003年,我国进行了《全国剧种剧团调查》的科研项目,这个项目是以山西省为调查对象,目的是考察剧种和剧团现存的状况,并对该省各地的剧种剧团进行了调查。山西省各地市文化局填写的《剧种剧团生存现状调查表》,截止2003年底,山西省现存剧种28 种。而1990 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则收录了当时流行于山西的戏曲剧种49种。

1990 年至2003 年的剧种由49 种变为28 种,这就表明山西省的戏曲剧种实际减少了一大半。这些数据都直接显示出我国的戏曲剧种减少。导致戏曲剧种减少的原因是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剧种的传承和保护的力度还不够,一些戏曲剧种自身关注度不足、不能保持着经常性的演出和稳定的观众群体久而从观众的视野中淡去等等。

同时,我国的戏曲市场也不容乐观,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根据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2011 至2015 年的调查柱状图所示(如下图表1)全国的传统戏曲演出的票房整体呈现下滑趋势,由2011年的1.76 亿元跌至2015 年的1.44 亿元。从增速的情况来看2012年至2015 年分为两个阶段,2012 年至2013 年市场稍有好转,则2013 年至2015 年市场演出票房增速又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演艺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 年上半年戏曲类演出场次0.74 万场,比2018 年同期上升4.51%;票房收入4.1 亿元,比2018 年同期上升7.89%。但2019 年第三季度戏曲类演出场次0.48 万场,比2018 年同期下降7.69%;票房收入2.72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6%。第三季度随着暑期演出旺季的来临,在其他艺术门类优质演出项目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戏曲的市场份额被压缩,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表1:2011-2015全国传统戏曲演出票房变化

(二)新的娱乐形式抢占市场

宋元以来的上千年时间里,戏曲的覆盖面很广,尤其在下层社会,人们内在的艺术需求几乎只能通过欣赏戏曲这一种方式来得到满足,所以戏曲也因之成为下层人民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种种欲望的重要途径。电视、电影这些新型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欣赏审美方式,我们的娱乐方式也丰富多彩,不仅仅局限于戏曲这一种艺术形式。并且现代的审美、娱乐方式颠覆了传统艺术审美。戏曲艺术的欣赏在二十一世纪以前主要局限于戏院,剧院等封闭式的观赏环境,而如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广播、电视、移动终端等媒介欣赏多种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习惯了日常化的表演方式,戏曲所具有的虚拟化,程式化表演形式不能够与现当代大众审美趋势相融合。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网络媒体等新的娱乐形态对娱乐市场的抢夺,直接冲击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人才流失

当下我们戏曲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资金与人才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资金方面,我国的戏曲演出仍由国家专项扶持,但是资助金额有限。经过层层审批下来的专项资金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戏曲创作的需要。例如安徽省出台资金补助办法,实施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安徽省今年共扶持10 部大戏和10 部小戏,大戏剧本每部资助15 万元,小戏剧本每部资助5 万元,剧本完成排演并审验合格之后,还将进一步给予相应资助和奖励。但根据调查显示,5万元的资助无法保障剧团的正常开支,剧本的编排、演出人员服装配饰的购买、以及舞台的灯光舞美等等开支已超预算,显示出戏曲的创编在投入和实际需求上有明显的差距。

在人才方面,据中国社会统计年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8 年至2004 年我国戏曲剧团机构以及从业人数整体出现下滑(如下表2表3所示)。

表2:1998-2004年中国戏曲剧团机构

表3:1998-2004年中国戏曲从业人数

从图上显示的数据来看,剧团机构的减少导致了戏曲从业人数的减少。

导致戏曲从业人数减少的原因很多,随着戏曲艺术固定受众群体的流失导致全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减少,票房更是不理想,市场不景气,因此导致戏曲市场裁员,人才纷纷流入其他领域。另外我国戏曲剧种的减少,导致了相关剧种的戏曲人员另谋生路,放弃原本的戏曲工作。当戏曲界的领袖人物慢慢被当今其他艺术的相关艺人所取代,戏曲相关培养人才的任务就不好推动,导致了戏曲继承无后人的困窘局面。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诱人的收入使得很多戏曲工作人员转行投入到其他行业领域当中。

二、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在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上,除了国家的专项政策扶持外,政府还加强了学校相关的戏曲教育,即戏曲进校园的义务教育课程。同时政府利用其他媒体对戏曲进行传承与保护,并针对推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这些传承与保护措施对传统戏曲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有些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忽略戏曲的娱乐性、戏曲的推广地区不够全面等问题。

(一)政策扶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凸显国家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视,有利于当今传统戏曲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11)是戏曲专栏,为戏曲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平台、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3.89亿元为12984个贫困地区乡镇共配送约8万场以地方戏曲为主的演出,为基层民众送上文化大餐。除此之外,全国各地针对相关戏曲剧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支持各类型戏曲团体发展。例如,在政府支持下,2019年在中华世纪坛剧场举办了非遗戏曲展演,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文化遗产,增强了传统戏曲的普及。但有些措施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上传下达的方面出了问题,有些政策的制定并不精准。例如政府推广并且扶助的项目主要定位在经典化、艺术化的戏曲演出上,忽略了自古以来戏曲艺术所具备的娱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文化占据生活的主流。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喜爱艺术自身所具备的娱乐性,内容的丰富性,试听的震撼性等等,所以政府的推广应向传统戏曲的娱乐特性靠拢。

(二)戏曲进校园

各级教育部门要将戏曲进校园列入学校艺术教育年度工作内容,将学生参与戏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走进校园不但加强了戏曲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领略到戏曲独特的风采。戏曲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宣传,能够通过戏曲教育去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道德情操、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艺术品位等,所以戏曲的宣传在一定意义上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传承和推广。

京剧进课堂的活动推行至今天,效果十分明显。从2016 年9 月起,河南在全省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生戏曲展演、戏曲名家走进课堂等活动,普及学生戏曲兴趣教育。2017年重庆市启动了戏曲进校园的试点工作。重庆市还将编印《重庆市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等,采取艺术课堂、名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北京开展京剧进校园的活动纷纷影响到其他省市,2019年广东省各粤剧院团持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实现中小幼学及高校的全覆盖。建成50多个粤剧传承教育活动基地,策划粤剧青少年精英培训班等活动,超十万名学生受惠。

这些举措表明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推进很成功。正如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戏曲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普及在我们的课本当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戏曲文化学习好。但是“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仅仅局限于一部分地区,推广的地区还不全面,仍有一些偏远的城市和地区还无法接受戏曲教育,这将是艺术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争取早日将“戏曲进校园”的推广活动全面普及。

(三)媒体的传播

政府对于戏曲的传承和保护,还在于广播、电视、电影等方面。从1923 年开始我们进入了广播时代,广播使生活丰富多彩,透过广播了解不同种类的戏曲,有了初步对于戏曲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戏曲的受众群体。再比如电视、电影和网络戏曲。我们还专门设置cctv11戏曲频道播放一些家喻户晓的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天仙配》等,让百姓在欣赏的同时,拓展相关戏曲的知名度。

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节目编排方式的巧妙改变,对戏曲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每年的春节晚会,都会穿插戏曲类节目,在欣赏相声小品、歌舞节目之余,将传统戏曲艺术穿插其中,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节目的编排独具匠心,在两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节目当中设置戏曲节目,保留了节目的关注度与观众的黏性,反之,戏曲穿插在两个关注度不高的节目当中,关注度就会减少,观众黏性就会减弱。就近十年的春晚节目设置相关数据表明,欣赏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的观众比较多,而欣赏戏曲的人数少。将传统戏曲节目安排在歌舞表演和相声小品节目当中,戏曲节目的收视率就会有所上升。除此之外,在戏曲的呈现方式和表演形式上也应进行调整,内容上的创新会增添新的受众群体。对于戏曲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戏曲自身的革新是至关重要的。

新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视,在扩大了戏曲的宣传途径的同时,也对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传统戏曲的推广

为了传统戏曲的长足发展,还需借助外在力量去改善传统戏曲所处的这个现状。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媒体平台推广戏曲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思考戏曲创新的问题。

(一)借助媒体平台

据收视率调查结果显示戏曲的受众范围还是很有限。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借助媒体平台宣传戏曲文化,通过对广播戏曲节目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举办戏曲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一方面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我们的戏曲艺术长足发展。

1、进一步借助媒体平台

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电影等进行传播与宣传。借助多元平台插播一些戏曲的经典曲目,宣传戏曲的相关历史故事,播放戏曲桥段以及戏曲经典故事片等等。如河南卫视设置的戏曲专栏节目《梨园春》。

2、广播戏曲节目的内容创新

在保留原有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在广播的播放上面进行一些改革,以最大限度增加新的听众,扩大受众群体。在广播的栏目设置上摆脱单一的戏曲专栏,加强对于戏曲内容的解构,在戏曲与戏曲衔接处添设一些戏曲创作的传说,增强戏曲节目的趣味。在戏曲结束之余,针对广播栏目的内容,设置一些有奖竞猜活动,增加听众对于戏曲节目的兴趣。

3、举办戏曲知识竞赛

戏曲知识竞赛利用比赛高金奖励,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比赛当中。这利用的是新媒体传播的特殊性,调动更多的受众群体,同时普及戏曲相关知识。题目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戏曲的基础知识,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设置观影题目,使参与的人都自觉投入到传统戏曲的欣赏当中。竞赛设置多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戏曲知识,拓宽受众群体,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戏曲文化。

(二)戏曲要创新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价值,它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所以为了使得中国传统戏曲能够永葆生命力,就必须想方设法为自身的新生而努力拼搏。首先创作的内容应该贴近现实生活,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统的创作掺杂着一些旧的观念,所以内容以及题材放在当今社会就会不合时宜,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以现当代的戏曲,内容题材一定要符合当下,以当代人的生活以及情感为主,不管是什么类别的艺术作品,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一定是被人们所接受,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作品。创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恰好正是这一点,经过创新后的戏曲才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其次,戏曲的形式要创新。随着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人们对于表演形式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保证戏曲表演的舞美、灯光、设计等等跟上的前提之下,还要在传统戏曲艺术中合理的添加现代元素使观众有较强的融入感,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最后,戏曲的剧种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达到协调统一,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审美方式发生变化,在受限的空间内欣赏戏曲艺术,难免会使得传统戏曲丧失主体地位。

1、戏曲与动漫结合

戏曲与动漫的结合也成为当今戏曲创新的一个突破口。与普通戏曲演出不同的是,戏曲与动漫的结合省掉了布景,丰富以及延伸了舞台表演。这样一来也就将传统的戏曲与现代生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戏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启了戏曲的新模式。

《跑旱船》作为戏曲与动漫结合的范本,它就打破了戏曲舞台表演所具有的固定性,让原本用于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舞台元素参与到剧情当中,并与剧中任务互动,比如用动画描绘出来的瓦房、街道;利用动画的特殊性将人物的各种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像跑旱船的程式化表演、借助彩绸舞的水袖动作等精彩不断,凸显演员的实力。

2、戏曲与数字技术结合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视、互联网,其实3d技术与戏曲的结合也是当下趋势的必然。人们已经习惯了科技影响下的艺术欣赏模式,戏曲以往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太符合当今审美的趋势,要想让戏曲能够存活,就必须让戏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戏曲动画利用虚拟的方式,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得戏曲的内在得到保留,同时也能使得戏曲艺术重新绽放魅力。可以利用VR技术,真实还原场景,加之文字技术等,缓解我们对于地方戏听不懂看不明白的程度,从而能够促进戏曲艺术的长足发展。

3、戏曲与电影结合

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促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再度发展。纵观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历程,风风雨雨,从高潮到低谷。其中样板戏电影,以其政治意念下的艺术形式上的革命性创新,形成了戏曲电影创作的奇观。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徐克的改编下利用电影独特的镜头语言,突破样板戏中的时代禁锢塑造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将戏曲的舞台表现形式与电影表演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镜头的艺术表现力,高度概括地展现了戏曲美学的动作性和审美性。电影《智取威虎山》一经上映,众多明星的加盟演绎与宣传使得戏曲《智取威虎山》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戏曲经典作品利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得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现代视角下对经典戏曲作品的重新解构。

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作品正是以戏曲为原形进行创作,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启了戏曲与电影融合的先河。在新时代背景下,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是电影创作需要贯穿始终的精神所在。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便是这一精神的成果,正是艺术的相互融合与创新,才能够借助艺术的表现手段将经典的戏曲艺术作品内蕴外延。透过影片的3D 技术将多维的叙事时空引入戏曲的叙事,从而使原本被舞台、银幕艺术限制于座位上的观众可以更加沉浸于情节和美学营造的场景中,更加深度体验真实时空之外的艺术时空。

戏曲与电影的结合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从而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就目前形势而言,戏曲的确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但是我们也在为戏曲艺术的继续发展做出更多努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与时俱进,继承并发扬,才能让我们的戏曲文化获得新生,继续创造历史新篇章。

猜你喜欢

剧种戏曲传统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