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壁之战 缘何成了罗生门?

2020-10-28刘勃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曹魏东吴荆州

刘勃

赤壁之战大概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战争,然而也是一场疑云重重的战争。流传下来的史料并不多,要考证“赤壁之战真相”,也许是永远不可能了。不过根据史料的源头,做个简单分类与对比,也非常有趣。

今天喜欢说“《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吧啦吧啦”的朋友,他们嘴里真实的周瑜的形象,主要来自一部《江表传》的书。这书的特点,是站在江东政权的立场上写历史,东吴的人物,往往被写得光彩照人。

当然,要突出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功绩,就一定要贬低刘备。《江表传》说,刘备面对曹军的追击,怕得不行,聽说周瑜的援军到了,略微放了点心,就去找周瑜打听,你带来多少人。周瑜说:“三万人。”刘备遗憾太少,周瑜豪气干云地说:“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刘备还是对周瑜没信心,开战时带着两千人跟在周瑜后面,不听周瑜的指挥,作随时逃走的打算。

当然不止是《江表传》一部书,东吴方面的叙述确实有这样一个趋势:越来越把赤壁之战理解为自己单独取得的胜利。

但来自曹魏阵营及其继承者的叙述,往往却对刘备比较有利。

曹魏方面的记录会强调瘟疫的影响,认为曹操撤兵是“烧船自退”,但承认敌人的作用时,更关注的却是刘备。

曹操一直担忧刘备在荆州的巨大影响力,也会比较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刘备感叹髀肉复生的故事,见于司马彪的《九州春秋》;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则见于郭颁的《世语》。这类明显美化刘备形象的典故,都是通过北方学者的著作才流传下来的。

王粲是流寓荆州的名士中最有文才的一个,他后来归顺了曹操,被曹操视为自己夺取荆州的一大收获。王粲的《英雄记》这样写道,刘表病重后曾上表请任命刘备为荆州刺史。这无疑是一个为刘备据有荆州提供合法性的说法。

《魏书》的作者、年轻一辈的史学家王沈,对这件事记述更为详细:刘表临终前,想把荆州的军政大权交给刘备,刘备没有接受。一般认为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但却反映了在一些北方人心目中,刘备是一个既有能力又宅心仁厚的正面人物。

最重要的,无疑是根据曹魏的官方记录写成的《三国志·武帝纪》是这样写的:“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只说曹操败于刘备之手,根本不提周瑜。乐资的《山阳公载记》,则突出了这样一个细节:刘备行动再稍微快一点,就可以在华容道烧死曹操。

显然直到晋朝,中原人的叙事里,刘备才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头号劲敌。

也就是说,赤壁之战中,刘备的盟友认为刘备不行,刘备的敌人认为刘备相当可以。这种情况下,其实敌人的言论很可能比盟友可靠,但后世流传的故事,显然是东吴方面的说法,占了上风。

这不是因为孙权、周瑜的粉丝太多,恰恰是因为刘备尤其是诸葛亮的粉丝太多。各种戏曲、小说、评话中,刘备怎样出工不出力却夺取了荆州的故事,被大量创作出来。《三国演义》其实还算客气,我小时候听扬州评话、苏州评话,说书人设计诸葛亮怎么揩东吴油,拿东吴当枪使的桥段的时候,才真是倾注了无限才华。

因为他们的认识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而小市民所能理解的智慧,又确乎就是没有任何付出而便宜占尽,于是他们也就继承了东吴方面那个赤壁之战里刘备没怎么参战的设定——脑残粉等于高级黑,确实是普遍原理。

说了半天,刘备阵营是怎么评价赤壁之战中自己的表现的呢?

遗憾的是,材料很少。这和蜀汉政权本无史官有关,没有留下第一手档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生在赤壁之战后二十多年,他要找当事人做口述史,也已经并不容易。

这大概说明一个问题:当初你不为自己说话,也不注意保存第一手的材料与证据,到后来别人想帮你说话,也找不到素材了。

猜你喜欢

曹魏东吴荆州
浅论“太伯奔吴”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曹魏时期禁碑缘由考略
筋骨强 腰身壮
论西晋统一的历史经验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