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动摇”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2020-10-28王虎学
王虎学
【摘要】“三个不动摇”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三个不动摇”明确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的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的事业方向和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动摇的宏伟目标。从理论上全面把握“三个不动摇”提出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共生逻辑,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关键词】三个不动摇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如何确保完成历史交汇之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如何努力克服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考察中思考、在深入调研中推进,团结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今年六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期间强调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三个不动摇”的重要论断无疑是确保新时代我们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问题得以如期实现、完成和化解的根本思想保证,是支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力量之源,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懈探索、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三个不动摇”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个不动摇”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奋发前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经验,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重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经验,实现了思想的拨乱反正与战略的全面转移,使党的领导取得重大成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使我国国际地位实现极大提升。“三个不动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于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事业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发展才能不忘初心,助力实现新的梦想;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民族才能激流勇进,奋发创造新的辉煌。
“三个不动摇”是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针对我国面临的复杂国内形势,必须坚持“三个不动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一跃,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加快实现全面小康、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致力满足人民需求、实现民族复兴之梦是重中之重;同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工作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时间更紧,必须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同时,统一领导、全面部署、全民动员,实现党对人民、对民族的庄重承诺。针对我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必须坚持“三个不动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错综复杂,世界不稳定因素日益凸显,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也要提升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做好迎接风险挑战的准备,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三个不动摇”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前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也是未来的希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带领人民战胜未来的艰难险阻,促进事业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指明方向。面对未来,必须保持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坚定的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历史走向的正确把握,是对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对美好未来的充分昭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民族复兴、共同富裕之后继往开来,取得新的胜利。面对未来,必须明确更清晰的方向和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新时代的使命,是民族的理想,是党的奋斗目标。只有实现民族复兴,才能为民族谋划新出路、为世界作出新贡献,为党提出新使命。面对未来,必须确立更宏伟的目标和更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个不动摇”的科学理论内涵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首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其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障。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而无产阶级只有建立先进的政党才能完成阶级斗争和人类解放的任务,为此马克思号召无产阶级实现联合,“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并“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列宁强调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掌管国家政权,“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稚嫩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放弃了领导权,才在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中损失惨重,可以说,坚持和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在逆境中不断求索、在革命中不断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结论。实践证明,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在落后农业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根本上是由于一个先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就是坚持党领导一切的逻辑前提、增强党领导一切的执政本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首先,历史经验表明,办好中国的各项大事、夺取革命的伟大胜利、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篇章、实现小康的全面建成,关键在党,集中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道路指明發展方向,为国家治理构筑现代体系,为民族复兴绘制宏伟蓝图,为人民利益谋求最终福祉,是“中国队”的指挥官,是“中国号”的领航者,是“中国魂”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密不可分,是一切的逻辑前提。其次,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成效,决定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作为一个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推行自我革命、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政党,执政能力的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必须提升党的领导力、执行力、号召力、创造力,在坚定政治站位、确保工作实效、统筹团结力量、落实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最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显著的优势,发挥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就是在贯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中保持党政关系,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中理顺党内关系,在健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中稳定党际关系,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中维护党民关系,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唯有如此,才能让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永葆生机与活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延续,是历史的检验与人民的选择。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中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原则、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原则、马列主义指导的思想原则、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原则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总体布局与小康、改革、法治、治党的战略布局上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之“源”的延续,是植根中国土壤、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与发展、主义与问题、继承与创新、真理与实践、反思与建构的有机结合。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人民的实践创造,经受历史的检验洗礼,“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历史的总结、人民的选择与未来的昭示。封建主义派、改良主义派、资产阶级派都曾粉墨登场,但皆因无力领导人民实现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而遭到历史的淘汰,唯有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以后开创的人民拥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彰显出政治定力、改革动力、治理能力、创新潜力、制度活力与人民主力,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昂首阔步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国内凝聚社会共识,为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向全球迎接机遇挑战,坚定道路自信。其次,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筑牢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提升理论认识,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变换中引领思想风向,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丰富思想内涵,不走“两个凡是”的老路和虚无主义的邪路,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原则上把握发展规律,在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创新理论,在创新理论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定理论自信。第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用坚实有力的政治制度支撑自信的基础,用激发效能的经济制度促进自信的增长,用刚正严明的法治制度构筑自信的屏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制度彰显自信的内涵,用全面覆盖的社会制度夯实自信的底气,用绿色和谐的生态制度保持自信的持续,不走墨守成规的老路和改弦更张的邪路,在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制度绩效、深化制度改革、加快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坚定制度自信。最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文化继承为前提,以文化发展为目的,以文化多样为宗旨,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不走传统守旧的老路和标新立异的邪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思想力量、注入道德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四个自信”的四位一体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既彰显了历史发展规律之前瞻性,又切合了人民根本利益之价值性。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国崛起和历史复兴规律所昭示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人类财富,只是在近代才由盛转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千难万险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终于实现了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的举世瞩目的奇迹,终于来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具能力达成伟大复兴的目标,必然重新回归到历史本位、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重新崛起于民族之林,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把握规律、以史为鉴、立足实践、坚定信心、承前启后的基础上极目前瞻而提出的宏伟目标。其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一步,是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应有之义,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刻诠释。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心系人民、勇于担当,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团结人民构建美好生活、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为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发挥人民主力实现人民利益的生动体现,是梦的本质内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要追求综合国力跃升之发展梦、社会和谐进步之幸福梦、民族振兴强盛之实力梦,归根结底是因为契合了实现人民利益之价值梦。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就是加快综合国力提升、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综合国力提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一要义。自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加快构建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升、城乡居民收入翻倍、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人民民主完善扩大、文化实力显著增强为特征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宏伟蓝图,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社會发展进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任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的现象仍较突出,为此,党在治国理政中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建设重点,为民族复兴设计了清晰的图景框架。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最终诉求。共产主义是每位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联合为条件,而中国道路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多维一体的,人民不富足就不能实现发展,人民不幸福就不能实现复兴,人民不自由就不能实现理想。具体而言,中国梦着眼于每个人的发展,“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唇齿相依,中国共产党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基础上坚定道路不移、把握方向不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中国梦,为民族复兴确立了根本的价值理念。唯有如此,才能让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于风雨中不动摇、于万变中开新局。
“三个不动摇”的内在共生逻辑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有力保障。首先,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掌舵人,大刀阔斧、举旗定向,凭借巨大的政治勇气与强大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中推动事业全方位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深化各个领域的历史性改革,实现筑梦强国的伟大飞跃。党的领导始终一以贯之,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国家振兴、社会发展的定力,是事业方向不偏、本质不变、色彩不褪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的基石和前进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其次,党作为全国人民的守护者和民族梦想的担当者,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华章。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勇气和魄力来领导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战胜不可预知的风险挑战、承担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是历史和群众的选择,是国家的前途所系、人民的利益所系和民族的命运所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开拓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智慧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实践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精神指向。“社会主义是千出来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切工作都指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正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是党的战略领导之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是党的思想领导之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发展是党的政治领导之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是党的精神领导之旨。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引领人民共创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它不是对资本生产的直接否定,不是对社会主义的简单延续,不是对先进文明的盲目借鉴,更不是对共产主义的片面追求,而是立于时代前沿、坚持改革创新、克服历史周期、规避发展陷阱的社会形态。我国目前取得的综合国力提升、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等历史性成就,都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守。历史已经表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向,才能在“四个自信”中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方向指引、思想武装、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是党的领导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指向。首先,实现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民族复兴梦想是党的存在意义和使命所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人民求得独立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改革开放中领导人民探索致富之路,在新时代中领导人民走向世界中央,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正是由于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因意义非凡而得到人民拥护,因顺应时代而不断得到巩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党的领导奠定目标指向性。其次,民族复兴的实现除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思想指导,还需要正确的实现路径。民族复兴以具体国情为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指向,民族复兴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指向,民族复兴以制度保障为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指向,民族复兴以文明积淀为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指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实践指向性。
责编/张忠华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