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濒危、易危……都是什么意思?
2020-10-2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简称红皮书)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此名录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制及维护。
IUCN红色名录是根据严格准则去评估数以千计物种及亚种的绝种风险所编制而成的。准则根据物种及地区釐定,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物种的保护状况是指物种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数量,而是整个种群随时间增长或减少,喂养成功率,已知的威胁等等。
主要的物种评估机构有国际鸟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及IUCN辖下物种存续委员会的专家团体。总括而言,整个红色名录近一半的物种由上述团体评估。IUCN红色名录被认定为对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2001年,迈克和兰德提出并制定了迈克-兰德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物种分为9个级别,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级。
灭绝
例如:渡渡鸟
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完全消失的自然过程。由于生存竞争的关系,灭绝消灭了一部分物种,但同时也为其他物种的发展和新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恐龙灭绝后,原本被恐龙压制的哺乳动物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取代了恐龙的生态位。
大规模灭绝是相对罕见的事件,但是孤立的灭绝是很普遍的。科学家们对目前的高灭绝率感到震惊。大多数绝种的物种从未得到科学记录。一些科学家估计,到2100年,目前多达一半的动植物物种可能会灭绝。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晚更新世以来,在人类时代灭绝的300种哺乳动物物种的系统发生学多样性将需要5到700万年恢复。
据估计,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比现在多得多的物种,总计超过50亿个物种已经灭绝,我们将再也无法目睹它们的风采。对地球目前物种数量的保守估计在1000万到1400万之间,其中只有大约120万种被人类发现并记录在案,尚未描述的超过86%。2016年,科学家报告说,目前估计有1万亿种物种生活在地球上,其中仅千分之一的物种被描述。
野外灭绝
例如:剃刀嘴凤冠雉
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
这种做法除了适合野外已灭绝的物种外,一些濒危物种也可透过此方法得以回归大自然。虽然如此,但将已在野外灭绝的物种野放,在实际运作上异常困难,即使其生存环境已得到复原也不例外。其中一个主因是它们可能已丧失了应有的求生技能。这些一般由其双亲教导的生存技能,在圈养的环境下已经失去。换句话说,即使该物种的基因得以延续,但其族群间的弥因(如果基因是生物传承那么弥因可理解为精神传承)已经失去。
极危
例如:高鼻羚羊
极危物种指其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灭绝的几率非常高,是仅次于灭绝及野外灭绝的评级。IUCN的严格定义为该物种的三个世代曾在过去,或近十年内下降90%或以上。对于极危物种常常采用人工圈养繁殖的方式进行保护,但也有观点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能否重建种群更加重要。
IUCN在未进行大规模及针对性的研究及调查前,不会公布该物种为灭绝物种。因此有不少已很久未被发现或被多数人认为已灭绝的物种仍在极危这个分类下,如白鱀豚等。国际鸟盟一个协助IUCN红色名录进行有关鸟类调查的机构建议,新增一个“可能绝灭”的分类层解决这个问题。
濒危
例如:非洲野犬
濒危物种是指很可能会灭绝的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就列出了许多濒危物种,这些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架构下,野生物种中第二严重的保护状况,仅次于极危物种。
2012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出了全世界3079种动物及2655种植物是濒危物种。1998年的濒危动物有1102种,濒危植物有1197种。
濒危物种是指物种由于滥捕、盗猎、环境破坏、数量稀少、栖地狭窄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灭绝的几率很高。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许多国家有环境法以保护需要保护的物种,包括禁止狩猎、限制土地开发与建立保育区等。在依个体数量的生物体列表中可以看到物种的个体数量、变化趋势以及保育状态。
易危
例如:大白鲨
易危物种指现存一些快成为濒危物种的生物,例如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现时有大约8565个物种于红色名录当中分类为“易危物种”。当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大白鲨。
近危
例如:兔狲
近危物种是指保护现状比较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等危险。IUCN需常对此范围内的物种级别进行重新评估,以明确其危险状况。
无危
例如:白头海雕
无危物种又称低关注度物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物种保护现状分类之一,指现存的物种中被评估为不属于其他分类的物种。它们既不是濒危物种、也不是近危物种,亦不是需要保护生存环境的物种。这一类物种受威胁的程度较低。
数据缺乏
例如:虎鲸
数据缺乏是指当一个物种的已知信息不足以对其保护状况进行正确评估时所用的一个分类标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物种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关于该物种数量及分布的资料极少或根本没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在将某个物种评定为数据缺乏时应十分谨慎,以避免该物种记录的缺乏实际上是由于该物种的数量已非常的稀少导致的。“如果怀疑一个类群的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从该类群的最后记录算起已过去了相当一段时间,那么其已受到威胁也是合理的”。
未评估
例如:豹纹泽鳝
未评估是指该物种/亚种尚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研究或评估过,或暂被视为不需急于关注而先将资源投入其他物种的确认与分类。
站在人类已确认物种仅为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种极小部分的观点来看,属于未评估状态的物种个数应该远比其他分类状态多很多,而未评估状态的物种虽然理应包含大量古代甚至是远古地质时代的生命和原始生命,或许直觉也可能会认为是物种个数最多的一个分类,实因远古生物存在过的证据多为间接证据而无法确认物种,况且地球的地质寿命相对年轻,大量的地表活动也是远古证据保存不易的一个因素,导致大部分的已灭绝物种都属于未被分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