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小实验在学前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
2020-10-28王小月
文_王小月
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学习阶段,对于培养其基本的学习能力有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孩子逐渐养成热爱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能有效启发孩子的智力与肢体能力,为其未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近年来,科学启蒙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文件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要激发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保护并发展每个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使其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初步的科学体验和知识,并有使用倾向。化学实验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学实验常常伴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能够给幼儿带来较为直观的感受,因此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幼儿。同时,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化学实验能够让他们观察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而帮助幼儿建立更加丰富的认知基础,不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易操作、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化学小实验,使幼儿在学习的初期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
合适的情境对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其长时间保持探究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例如,做“藏猫猫”实验,即在一张白纸上绘制幼儿所熟悉的小房子、绿草地以及没有苹果的苹果树,接着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在房子上绘制窗户、在草地上绘制花朵、在苹果树上画苹果。随后将苏打水喷洒在画纸上,画纸上便会呈现出红色的窗户、花朵与苹果,原理便是酚酞溶液遇碱变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纸上的酚酞溶液晾干后又重新变为无色。将隐藏的图案呈现在幼儿面前,能够使幼儿的探索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该实验使幼儿能够对周边颜色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使幼儿观察生活的乐趣增加,使他们能够较快进入目的明确且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之中,促使幼儿大胆探索与发现,从而达到学前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结合游戏,增加科学探究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形式丰富、趣味十足的游戏不仅能够带给幼儿愉快的体验,也能够启迪幼儿的思维和想象,不断促进其智力的发育。因此,在学前教育开展化学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游戏,增加科学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鸡蛋碰碰”游戏中,教师选择两个基本相同的鸡蛋,在其中一个鸡蛋上涂抹牙膏,三分钟后擦洗掉,并在外壳上做好记号。然后,取出一个大杯子倒入一定量的可乐,将两个鸡蛋同时放入杯中,淹没在可乐中,让幼儿观察鸡蛋表面发生的变化。持续十分钟左右后,让幼儿猜猜哪个鸡蛋更容易碎。在此过程中,营造活跃、热闹的探究氛围,使化学实验的开展更加趣味化。这一实验使幼儿了解到可乐作为碳酸饮料,能够溶解掉蛋壳,使其变薄易碎,而牙膏能够保护蛋壳不受到伤害。同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牙齿和蛋壳都主要由有机钙构成,经常喝碳酸饮料会使牙齿变软,而牙膏能够保护我们的牙齿,从而使牙齿更加健康。通过该实验使幼儿知道每天刷牙的重要性,明白要少喝碳酸饮料。
开设区域,培养幼儿的探究习惯
区域活动是发展幼儿能力的重要条件,丰富的区域创设能够让幼儿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科学教育仅仅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还要积极为幼儿的学习与探索提供更加完善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开设不同的化学实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主题,如以“水的世界”为主题的区域内放置与水有关的器具,以“神奇的小苏打”为主题的区域内放置小苏打相关知识的图册和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科学探究将变得多姿多彩,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展探索学习,从而不断强化其探究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幼儿的年龄与认知能力,教师需要以兴趣正确引导幼儿,不断锻炼其创新和探究能力,使其掌握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启学前科学启蒙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