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20-10-27任杰
任杰
摘要: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之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能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加完备的能够提升林业生态保护水平与质量的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助力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水平与质量提升。本文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能够促进和提升林业生态保护水平与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与应用。
关键词:林业保护;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一、林业生态保护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之一。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保持水土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森林的涵养水源作用比较明显,能够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同时还能做好保持水土的作用,有效调节水源。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保护土壤,尤其是应对暴雨天气时,能够减少因为雨水的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流失,与此同时还能保护地表植被。二是防风固沙作用,森林能够减少暴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固定沙土,森林中的树木根系多,并且发达,不但能深入地下保护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固定土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三是调节气候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实现光合作用以及水循环,以保证基本的生长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热量作为基础物质维持树木的生长过程,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树木在进行水循环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保证周边环境中拥有大量的水汽,起到加湿作用。四是净化空气作用,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森林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此过程中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保证氧气充足。
如今,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但从环保的效果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要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力度,就要不断寻找适合林业生态发展的保护模式,并在此过程中改善林业生态保护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从当前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科学探索,林业资源分布不均,环境资源配置也要讲求科学合理性,林业生态发展过程中,对原有森林资源没有科学性探索,导致原有林业资源数量模糊;在新建林业方面,由于缺少整体规划,使得新建林业没有发挥出最大生态保护作用。因此,怎样让林业生态真正发挥其生态保护作用,建设完善林业生态系统,成为林业保护部门着重思考的问题。正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探索以及整体规划,所以,我国林业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存在林业资源配比、资源供给不均的情况,造成区域林业资源差距大,不利于林业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发不合理,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受阻,林业发展讲究可持续性,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造成林业开发存在不合理显现的主要原因。如今,很多地區依然存在大量砍伐树木现象,对林业资源进行掠夺,损害林业生态系统。同时,也有一些地方表面化环保,但注重眼前利益,在造林方面没有可持续发展规划,限制了林业平衡发展。三是环保意识欠缺,林业资源遭到破坏,林业生态中之所以会出现过度开采,跟人们依旧缺乏环保意识有关。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关乎自身利益时,还是会选择砍伐树木,甚至过度开采。同时,我国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制度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缺少制度保障,林业生态保护效果不佳。
二、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实际,依托于信息技术构建的全面、全方位提升林业生态保护能力与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应从区域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具体情况出发,在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下,研发本地化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在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与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一是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支持。在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首先应满足基础环境,包括网络环境、机房环境等基础性环境的支持。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从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的实际需要,补充完善基础环境,特别是在全覆盖、GIS定位等方面所需要的网络环境上应不断完善和优化,使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环节得以实现。二是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支持。在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应根据林业生态保护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硬件环境、软件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林业生态保护与其他领域、其他行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有所差别,特别是林业面积大、范围广的实际情况,要求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在相关的硬件上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还需要在相关的应用软件上具备林业生态保护的特点,这就要求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技术必须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实际相适配。三是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在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科技、新成果,特别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5G网络,将这些创新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技术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实际中的效能,提升林业生态保护的效率和质量。四是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性。在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与完善,同时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应应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体系相适应,体现出林业生态保护的制度、岗位、流程、监督等工作环节,全面、全方位的提供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作用与效能发挥。
三、结语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項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在提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水平与质量提升的可能,构建符合区域灵液生态保护工作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本地化,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切实促进林业生态保护的质量与效能。
参考文献
[1]生态保护红线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 张亦楠,张征云,李怀明,闫佩,廖光龙.环境生态学. 2019(08).
[2]基于县级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张春才,李叶,王祥涛,孟海涛.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01).
[3]浅谈地方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问题——以湖北黄冈市为例[J]. 方勇,黄建洲,罗成.中国土地.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