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记叙文的鲜明性追求

2020-10-27周永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题鲜明白鹭记叙文

周永沛

【理论解说】

一篇好的文章“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毛泽东先生1958年谈到文风问题时提出的写文章应该遵循的三条基本要求。中学生写作记叙文,也应努力做到这三条。这里,准确性说的是文章观点的正确程度,生动性说的是文章表达的优美程度,这二者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把握。而“鲜明性”的概念,却比较抽象,怎样才算“鲜明”,较难定义和确认。综合《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鲜”有“新鲜、鲜活、鲜丽”的意思,“明”有“明亮、明确、分明”的意思,据此可知,追求记叙文的写作具有鲜明性,就是要求作者在坚持文体特点不走样的前提下,做到观点明确,叙事明晰,表达清楚,能够描绘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新鲜的文章气息。简言之,鲜明性其实说的就是文章底色的明丽程度。这种明丽程度,如果分解一下,大抵上包含着三个层面。

其一,“文体鲜明”层面。

一段时间以来,在作文教学领域流传着一种淡化文体的做法,造成了学生文体意识淡薄,在作文中出现了叙议失度、章法混乱、文体不明的现象。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地存在着的。文体,就是文章的一种规律。违背或者淡化文体的规律去写文章,写出的文章当然就成了“四不像”的文字堆砌物,而毫无价值可言。为了扭转这种弊端,我们必须明确提出“文体鲜明”的观点,并且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因为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又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写作要求,所以,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文体要求。学生一旦确定了某种文体,只要遵循着这种文体的规律,根据其写作要求下笔,而不是随意地越过雷池,那么,写出的文章,就自然会符合“文体鲜明”的要求,其文体底色也自然就是明丽的了。

作为记叙文来说,大体上包含着叙事、记人、状物、绘景几种类型,文体规律主要是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作要求一般有依序铺叙、形象写人、抓征状物、绘声绘景、合理叙议和巧妙点题等六个方面。学生写作记叙文,即可根据文题要旨,确定好本篇记叙文的类型,依据其文体规律,选取题材,从上述列出的六项写作要求中选择出切合本篇的某几项要求来构思为文,就能够鲜明地表现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达到“文体鲜明”的要求,而不会写出“四不像”的文体怪胎。

其二,“主题鲜明”层面。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文章“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统御全文的灵魂,犹如军队中的统帅。一篇文章,如果它的各个部分,它所用的各种题材和“意”的关系若即若离,或者离开了“意”的制约,就会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云之感,甚至会成为一盘散沙。可见,“意”,即主题之于文章的重要性。

但是,有不少学生写作记叙文常常会心中无“意”,或者“意”的意识不强,以致总是出现主题模糊的现象。有时有的学生又会因为所用题材牵强附会,和“意”关系不大,甚至离“意”甚远,犯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基于这种状态,在作文教学中提倡“主题鲜明”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千古文章“意”为高的道理,使主题鲜明起来,已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不但是学生必须要做的功課,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那么,究竟怎样以“意”为高,让主题鲜明起来呢?元代文人乔梦符在谈到“乐府”的章法时有过“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就是比较好的回答。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还对乔氏之喻给予了肯定,并以“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的说法来作诠释。的确,一篇文章的开头、中段和结尾如果都能够扣紧文章之“意”而“美丽、浩荡、响亮”地展开,也就可以说是基本上做到了“主题鲜明”。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文章毕竟是一种复杂的思维产品,要使“意”,亦即主题真正地“鲜明”起来,只是做好开头、中段、结尾的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打出组合拳,方可奏效。拳之一叫作“意从己出”。就是说,“意”作为主题,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新鲜认识、新鲜思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创见,主题也必然会是“鲜明”的。拳之二叫作“选材务新”。这是说,写文章时必须选用那些新鲜的能够支撑着主题的题材,努力做到“唯陈言之务去”。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题材新了,有说服力了,它支撑的主题也当然就“鲜明”。拳之三叫作“片言居要”。这是说,在记叙文的行文过程中,有时候作者会在关键的地方,用一言半语画龙点睛地点明事情的要点或本质,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以突出出来、鲜明起来。这就是晋人陆机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应该说,这的确不失为一种使主题鲜明起来的好方法。

此外,使主题鲜明的方法还有一些,譬如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欲扬先抑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三,“语言鲜明”层面。

写作记叙文,力求语言表达的明确清晰、简洁明快是保证文章具有鲜明性,提高文章底色明丽程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古代,就有许多十分感人的通过炼字、炼句、炼意求得语言鲜明性的典型事例。如唐人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和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故事,如郑谷把齐己《早梅》的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修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而被视为“一字师”的故事,就都是这类炼字、炼句、炼意,提高语言鲜明性的范例。读了以后,能给人们莫大的启发。

但是,在当下,不少学生写作记叙文,论主题,还算明确;论思路,也还清楚;而其语言表达,却让人不敢恭维:叙述一件事情,常常是颠三倒四,缠夹不清;描写一方景物,往往会不伦不类,毫无美感;刻画一个人物,又总是形象干瘪,一点也不生动。有时,有的学生为了追求语言的华丽,不是堆砌辞藻,就是乱用形容词;有时,有的学生为了写一段对话,常常不会表现人物的语气和神态。诸如此类弊病的产生,都是缺乏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不善于遣词造句,不讲究提升语言表现力,不注重增进语言鲜明性的结果。其实,对于文章而言,语言乃是表现文章内容的重要载体,离开这个载体,任何有价值的文章内容,也只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而毫无用处。

为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十分重视语言鲜明性的训练,教给学生炼字、炼句、炼意的本领,让学生懂得“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的道理,切实提高语言表达的明丽程度。具体来说,可从四个方面提出训练要求,第一要强调语言表达的“明确而不含糊”。这是着眼于一个“明”字提出的要求,因为语言表达的含糊其辞是写文章的大忌。写文章,只有把内容写明白了,让读者了然于胸,才能具有鲜明性的效果。第二要强调语言表达的“清晰而不模糊”。这是着眼于一个“清”字提出的要求。因为语言表达得稀里糊涂,就会让读者如堕五里雾中而懵懵懂懂。写文章,只有把文章的脉络和头绪梳理得清晰,才有鲜明性可言。第三要强调语言表达的“简洁而不黏糊”。这是着眼于一个“简”字提出的要求。有言道,大道至简,黏黏糊糊、啰里啰唆的文章当然谈不上什么鲜明性。不过,简,是有限度的,如果随便苟简,那也达不到简洁明快的鲜明性要求。第四要强调语言表达的“清醒而不迷糊”。這是着眼于一个“醒”字提出的要求。醒者,醒觉也。有的人写文章时头脑的醒觉程度不高,语言表达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姑妄言之,迷糊言之,因而极大地损害了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有时甚至还会发生观点上的误差,那就更不足取了。所以,强调“醒”字,对于保证语言的鲜明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下,以上论述的记叙文“鲜明性”的三个层面,都是互相关联着的。文体的鲜明性如果离开了主题和语言的鲜明性,就会空洞无物;主题的鲜明性如果离开了文体和语言的鲜明性,就会缺乏支撑;语言的鲜明性如果离开了文体和主题的鲜明性,就会无所依傍。因此,这三者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它们共同为表现文章底色的明丽程度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时候,也应该向学生阐明这三者的关系。

【佳作导向】

一、例文解析

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942年10月31日

[解析]

本文是郭沫若先生1942年10月31日写的一篇状物散文,抒情色彩浓厚,是他所作的《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1943年2月15日《文艺生活》月刊第3卷第4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他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写作此文的当天,刚刚被迫辞去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本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白鹭的形体美和行为美,塑造了白鹭纯洁高雅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平凡中高洁而朴素的美好事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要在革命的激流旋涡中永葆白鹭那样清白品格的政治诉求。

《白鹭》全文共10节。第1节是第一段,以“精巧的诗”赞美白鹭。第2—8节是第二段,描写白鹭的形体美和行为美。这一段分作两层,第2—5节是第一层,写形体美;第6—8节是第二层,写行为美。形体美是通过色素美、身段美和外貌美来表现的,行为美是通过水田钓鱼图、树顶闲立图和黄昏低飞图来表现的。第9、10节是第三段,用抑歌扬诗的先抑后扬手法,呼应开头,将对白鹭的评价由首段“精巧的诗”深化为“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而,再次赞美了白鹭,升华了赞美的高度。

在赏析本文的时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散文作为记叙文的一个品类,短小到不足400字,却优美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作者在记叙文鲜明性的呈现上具有显著特色,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这篇文章作为一篇抒情性的状写白鹭的散文,文体的鲜明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作者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极写白鹭的纯美形象,其实是为了表达自己纯洁的政治品格。文字虽然含蓄,主题的鲜明性,明眼人也是一读便知。这和魏晋时期的向子期写《思旧赋》不足300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白鹭之美写到了极致,其语言的鲜明性当然更是显而易见而毋庸赘言的了。总之,论起文章底色的明丽程度,或曰鲜明性,本篇当属一流之作。

二、训练题

1.为作者描写白鹭行为美的三幅画面重新命名,只要准确即可。

2.本文是表现记叙文鲜明性特征的典型篇章,试举二例说明语言的鲜明性。

《对记叙文的鲜明性追求》参考答案

1.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2.例一:用排比的语言把白鹭的外貌美写得十分鲜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例二:用比喻的语言把白鹭在水田闲立的形象描绘得十分鲜明: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猜你喜欢

主题鲜明白鹭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白鹭于飞
白鹭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绘颜绘色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对近五年江苏省对口单招口语交际命题的分析及对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