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积极倾听”,开启亲子沟通之门

2020-10-27俞彬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俞彬彬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陷入窘境,亲子沟通从“无话不说”渐渐演变成“无话可说”。本文以阿泽的个案为例,通过“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听”“说出孩子的情绪(感受)”“开放性提问,鼓励孩子表达”三步法,详细阐述了开启亲子沟通之门的“积极倾听”技术,当孩子被尊重、接纳与理解时,孩子更愿意流露心声,表达自己,从而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关键词〕亲子沟通;积极倾听;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74-03

一、亲子沟通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一次“吐槽大会”上孩子的心声。

“爸妈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但我不认为这样”;

“爸妈最不喜欢我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我在顶嘴、插嘴”;

“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不说是错,说多了也是错!”

一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当前家长的焦虑与无奈。

“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动不动就跟我顶嘴”;

“无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不吱声,我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说的都是为他好,但我儿子每次都跟我唱反调!”

当孩子的心声与家长的烦恼发生碰撞,亲子沟通就陷入窘境。小时候,孩子与家长“无话不说”,为何进入初中阶段,亲子沟通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无话可说”。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但又有依赖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与认可。当家长的意愿与孩子的观点产生冲突时,如果没有恰当处理,双方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像这样爱不能“同频”的实例常会遇见。

阿泽(化名),八年级男生,性格较外向,成绩处于班级上游。一天,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说孩子不愿意上学,电话那头的妈妈很气愤也很无奈,开始向班主任诉苦……两人拌嘴的事常有,但怄气不来上学还是第一次,妈妈很着急但说什么阿泽都不听。

第二天,班主任带阿泽来到了“青春氧吧”找心理教师。班主任大致描述了阿泽的情况:爸爸在老家工作,妈妈放弃了原来较好的工作,陪孩子来到这里,希望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妈妈平时比较强势,阿泽自尊心强且好胜,母子间的沟通问题已经持续许久,阿泽抱怨妈妈不懂自己,妈妈怪罪孩子不肯向他表達。

在咨询中,阿泽讲述:我觉得我妈很烦,十句话九句不离学习,总是念紧箍咒,我说几句就被她怼回来。班主任让我们制定周末学习计划,完成后打卡上传,我妈非要让我学班级里的那几个同学,嫌弃我定的不好。有一次,科学试卷签名,那次我考得确实不太好,还没等我说完,我妈就开始翻旧账,说个没完,总喜欢拿我成绩跟别人比,烦都烦死了。我知道我妈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从阿泽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他们彼此渴望沟通,可两个人的沟通又不在一个频道。在沟通时,家长往往听到的是“事情”,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情绪,且急于干预与评判,甚至批评说教,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与理解,家长这样的沟通方式扼杀了孩子的沟通欲望。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父母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呢?“积极倾听”是打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积极倾听”是在充分关注对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感官去倾听,全神贯注于对方的陈述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努力正确地解读对方话语中表达的情绪及内心感受,鼓励对方充分表达自己,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为爱“调频”,让爱流动。

二、“积极倾听”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以阿泽个案为例

(一)积极倾听的第一步:以尊重、接纳的态度用心听

1.不打断、不评判地听

不打断、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越是跟亲近的人沟通,越容易打断和评判: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那样做,等等。例如阿泽说:“我上次制定的周末计划没完成……”妈妈很快就会接话:“叫你不要看电视,偏偏不听,我都提醒你多少遍了……”当妈妈这样评判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立刻反弹起来,此时,两人的沟通从孩子“我想说”变成了妈妈的说教,两个人的交流受到阻断,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在沟通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当一个人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通常3秒内,人的大脑中就已开始想,我应该怎么回应对方。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打断对方说话。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亦是如此,没等孩子说完事情,父母就会亮出自己的评判与观点,此时,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如果家长对孩子讲述的内容有更多的好奇心,让孩子完整地讲清整件事,讲述他(她)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被接纳,这将是亲子沟通一个好的开始。

2.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有研究者发现,人际沟通中,沟通信息的传达=55%肢体语言+38%语气语调+7%言语。如阿泽描述:“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不准碰手机,但每次我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拿着手机……”妈妈拿着手机或者看手机的举动,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没在认真听”,从而导致孩子长话短说或戛然而止。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首先,倾听时有专注的目光,孩子主要通过观察父母的眼睛来获取反馈,判断听者是否真的在听,并据此来调整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要以善意、鼓励、专注的眼神看着孩子,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强对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强化其内在沟通动机,提高亲子沟通的成效。

其次,运用肯定和鼓励的姿态和适当的面部表情。在倾听时,家长身体微微向前倾、与孩子保持较亲近的距离、适时地点头(尝试说嗯、噢、是的)、微笑等,类似这样的肢体语言正是传达家长对孩子表述内容的关注,从而达到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目的。

(二)积极倾听第二步:说出孩子的情绪或者感受

积极倾听很重要的一步是学会倾听孩子的情绪。阿泽妈妈在咨询中回忆她和儿子的对话:

阿泽:妈妈,我很讨厌现在临时换的这个科学老师,烦都烦死了!

妈妈: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老师呢,别人能适应,你难道适应不了啊!

妈妈刚说完,孩子就转身走进房间,母子的聊天就此中断了。为什么阿泽与妈妈的谈话无法继续,孩子沉默正是在给妈妈发出一个信号“你不懂我”。在咨询中,让妈妈再次审视两人的谈话,鼓励她尝试着去说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咨询中,情景对话演练:

阿泽:妈妈,我很讨厌现在临时换的这个科学老师,烦都烦死了!

妈妈:听起来你对现在的这位科学老师有点不适应,妈妈感觉到你对自己的科学学科有些担心。

阿泽:是的,邱老师讲课速度有点快,我觉得有点跟不上……

当妈妈理解阿泽此时的感受时,阿泽的话匣子就被打开,妈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渐渐地走近阿泽内心。因此,亲子沟通中,两人的谈话变得困难,孩子着急、发飙或者沉默的时候,是孩子渴望家长能理解他的感受,读懂他的情绪时候。高效的沟通,首先是处理好情绪,才能谈事实。用“我理解你的感受……”“听起来你有点……”“你感到……是因为……”“我看到……”的句式,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从而他们更愿意表达内心的感受。

(三)积极倾听第三步:开放性提问,鼓励孩子表达

做好“积极倾听”中的前两步后,家长与孩子有了情感和行为的有效连接,此时就可以进入与孩子的开放式对话,用开放式提问,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如在亲子沟通中,家长可以尝试用“能具体说说看吗?”“还有其他吗?”“为什么呢?”“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等方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孩子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因此,亲子沟通中开放性提問,一方面能引导孩子回答和描述更多细节,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孩子思考。

以阿泽考试成绩出来后让妈妈签字为例:

咨询前:

阿泽:妈妈,我这次科学只考了84分(科学是阿泽的强项)……

妈妈:84?你平时科学不是挺好的嘛,那你们班最高分几分?

阿泽:小佳93分。

妈妈:这次科学怎么考这么差,你平时要多花点时间,周末早点起来多看看书……

阿泽:你就知道拿我的成绩跟别人比。(气愤地回到自己房间)

咨询后:运用开放式提问

阿泽:妈妈,我这次科学只考了84分(科学是阿泽的强项)……

妈妈:阿泽,听起来你对这次科学考试成绩不太满意?(说出孩子的感受)

阿泽:是的,本来我可以考更高的。

妈妈:那你原本的目标是几分?

阿泽:至少92分吧。

妈妈:哦?这次离目标有8分的差距,你看哪些分是你原本能拿却没拿到的?

阿泽:(拿着试卷分析给妈妈听)妈妈,你看……

妈妈:你怎么做才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阿泽:(阿泽开始结合自己的问题分析)……

刚开始,阿泽妈妈会不太习惯这样的回应方式,有时候甚至不自觉地又开始说教,因此经过几次咨询,心理教师给阿泽和妈妈留了家庭作业,相互记录彼此的改变。以上对话是近一次期末模拟测试后阿泽反馈给心理教师的,可以看到阿泽妈妈的努力与改变。

在运用开放性提问时,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家长可以适时肯定孩子的想法。如“你这想法不错”“你真的很善于思考”“我很欣赏你的分析”等类似的肯定赞赏语句,鼓励孩子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挖掘孩子的内在力量,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机会或挑战。

三、“积极倾听”的成效

经过六次家庭咨询,妈妈与阿泽的亲子关系改善了许多,两人从“无话可说”渐渐变得“有话可聊”,用妈妈的话说:“以前我总是把他当成小孩子,但是当我换个视角,我发现儿子长大了。现在他会跟我聊学校的一些事,我们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阿泽妈妈还主动申请参加了学校的主题式家长沙龙,她希望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改善自己。

积极倾听传递最重要的东西是尊重和信任。当家长放下权威,静下心、蹲下身,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孩子时,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此时,孩子回馈家长的一定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惊喜与温暖!

“听”孩子说说话,学会积极倾听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探索和有意识的训练,在实践中慢慢体会与反思。教育是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家长不断发现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初级中学,嘉兴,314408)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