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2020-10-27王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力整本书笔者

王剑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应当说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要“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教学主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这样的传统与现代语文教学思想的交织之下,整本书阅读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有着一定传统的教学思想在今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不能在追求形式的过程中忽视了其本质。

那么,整本书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人的观点是不相同的,在笔者看来,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应当成为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内容。这是因为整本书阅读看起来强调的是整本书,但实际上整本书的价值还体现在阅读上。阅读不只是简单的文字信息的输入,更包含着学生复杂的思维加工,这是与思维力直接相关的要素。而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加工的信息更加丰富,因此思维力理论上也就应当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本文就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谈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一、整本书阅读对思维力培养的作用

一般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当然这只是一种宏观表述,要理解其内涵还需要作出更多的探究。这里不妨来梳理一下整本书阅读与思维力的关系。

先说思维力。通常情况下,思维力常常被表述为思维能力,这种概念上的差异,有时候反而让人们忽视了思维力的价值。实际上,思维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传统的智力定义,一个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四个部分组成,而且公认的一点是,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这是因为人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基本上相差是不大的,但思维力却受后天因素影响比较大,常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思维力的培养也就成为包括小学语文学科在内的学科教学最为关键的方面。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对文字信息的关注上。记忆力是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强项,想象则更加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亮点,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获得了文字信息之后如何进行思维,就成为思维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契机。由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加工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一般来说,整本书中往往又会有更加曲折的情节,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肯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他们既要加工眼前所读到的信息的内容,又要通过回忆去加工此前读过的内容,还可能要借助于想象去猜想(猜想的过程本身也是思维过程)后面的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自然会得到培养。

教师教学所追求的不只是思维力的自然生长,还需要在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力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培养。这是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

二、整本书阅读中的学生思维力培养

那么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呢?实践表明,这是需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或者说技巧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记忆容量、小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全面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通过分类比较来分析人物形象,深刻把握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力、判断力、探究力;通过演绎活动,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王子》的时候,就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是先给学生介绍《小王子》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在笔者看来,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理解的重要基础。笔者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是如何借助一名飞行员的故事叙述,来讲述小王子是怎样从自己所生活的星球,飞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惊险或者是有趣的事情的。

二是指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随手记录感兴趣的词或故事情节的方法,来为自己的阅读做标记。这一策略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在。在学生做标记的时候,笔者特地跟学生明确:这不是做阅读笔记,这个做标记的过程只要在一张白纸上完成即可,字不必多(一般不要超过10个),但要保证在白纸上记录得“有序”。应当说这一策略还是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做太多的记录,又由于强调的是记录自己感兴趣的词或句,因而也不会给学生的阅读增加负担,也不至于让他们丧失阅读兴趣。

在这样的策略作用之下,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下了这样的一些标记:小王子自己的星球——国王——虚荣之人——酒鬼——商人——地理学家——点灯人……(当然也有学生是作的其他的标记)。这些标记实际上已经发挥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已经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的、感兴趣的内容,形成了一个知识串,串联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与反思。整本书阅读与常规的短篇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需要通过总结升华对文本的理解,需要通过反思提炼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有益做法。这些都是指向学生的思维力培养的,实践表明,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更好地形成对文本的认知。总结过程往往伴随着合作学习,因而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互动,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从自己想象不到的角度进行思维,于是思维力的培养又有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从整本书阅读到学生思维力培养

笔者在教学中多次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尤其是从思维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笔者发现整本书阅读确实能够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正如有人所说,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力和想象力,感悟表达方法,进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确实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和深入。

事实也确实如此。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一开始学生在面对整本书的时候,可能还存在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觉自己不可能读完整本书,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譬如从学生小时候阅读绘本的例子引申出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学生往往可以接纳这个观点,并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与阅读动力。应当说,无论是兴趣还是动力,都是思维力培养的基础。立足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借助一些思维力培养的策略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力的培养,是有着很大的可能性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大公镇北凌小學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力整本书笔者
《论语》整本书阅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创新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