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实践及启示
2020-10-27程功群钱佳敏
程功群 钱佳敏
摘要:在中国近百年教科书发展史中,叶圣陶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与实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叶圣陶的小学教师、出版工作经历及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成为其思想的重要來源,并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论、功能论和编写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分析叶圣陶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教材编撰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思想来源,编撰思想,编撰实践
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长达70余年的教育工作中,叶圣陶留下了丰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方面,叶圣陶以其丰富的学术人生与教育实践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开展了丰富的语文教材编撰实践,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精神财富。
一、叶圣陶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的来源
1. 教师经历:影响其思想形成的原生动力
叶圣陶,1894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平民家庭,1912年至1923年,在苏州任小学教师。在11年的教师经历中,叶圣陶深谙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教育,叶圣陶指出,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1]。在此指导下,叶圣陶对当时的小学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有力批判,他指出,当时的小学教育,教师仅仅教学生读书,做教科书的注释家与解读者,“至于教科书里的材料是不是切合人生的?是不是为未来作准备所必要的?离开了教科书,是不是别无教授的材料?这等问题,他们是绝不敢想的”[1]。叶圣陶深刻揭露出小学教学中“教教材”“死读书”等弊端,在他看来,人们对书籍、教材的概念是模糊的,存在“要得到知识只消读书”的误解,这就导致儿童“自己的生活,实际的事物,他们都淡忘了,心里就只有书籍了”[1]。对此,叶圣陶主张要为儿童增设课外读物以拓展儿童课外知识,使儿童多接触实际事物,锻炼儿童的实际能力。例如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的编写过程中,他指出语文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语文训练的规律与程度,还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2]。总而言之,叶圣陶的小学教师经历,使其深刻体悟到当时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存在的不足,为他小学语文教材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原生动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出版工作:催发其思想生成的良好媒介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长达60余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叶圣陶所秉持编辑出版思想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为读者服务,二是把出版事业放置于与教育事业平等的地位上,三是秉持敬业的作风。其中,为读者服务是叶圣陶整个编辑思想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读者利益为核心。叶圣陶将这一观点作为其办刊宗旨,借此来引领学生走向前进发展的道路,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另一方面,为读者服务还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叶圣陶强调在读者中发现人才。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教科书的缺乏》《变相的语*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学术人生与日常生活: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与日常生活研究”(YZ-b/2018/07)的阶段性成果文教学》等文章,深刻剖析小学语文教育及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关于编辑出版工作的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教材编撰中。叶圣陶指出,当时的语文教学出现了病态,语文教学仅仅是“解字义,讲文句,作注释,下课铃响,一了百了”[1]。在这种语文教学下,儿童也只是简单地认为,一切知识与技能都是通过文字授予的,学生求学也只是“读书”而已,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发展,“学生本位”更是难以彰显。基于此认识,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先后编撰了12套国语教材。可以说,叶圣陶的编辑出版经历,使其能够针对当时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革。正是编辑出版工作经历,为其小学语文教材思想与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与媒介,对其小学语文教材思想的发展、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3. 教育反思:助力其思想完善的现实条件
纵观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他批判了旧式语文教育的诸多弊病。譬如只谋求古典,却对事实不闻不问;只追求功名利禄,却不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只追求文体的高尚洋气,却忽视本质的教学规律。因此,叶圣陶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不断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语文概念的界定。他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3]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先生与夏丏尊一起提出“语文”概念。“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4]。也就是说,语文即语言,平时嘴巴里说出的便成为口头语言,用笔写在纸面上的就叫书面语言。
其次,就小学语文性质剖析。“心灵”本意指人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正是产生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源泉,并且思想感情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叶圣陶屡次在作品中强调“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将其贯穿到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叶圣陶主张,阅读教学由正向和负向两个过程组成。正向过程即从语言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负向过程即从思想到语言,儿童要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深入感知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学生只有有效吸收这两个过程的内容,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最重要的境界,即“善读”。写作也是如此,学生作文内容丰富与否与其思想内容相关联,在这一基础上,须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展开指导。
最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分析。很多人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一个误区,即语文教学就等同于教文学。对此,叶圣陶指出,语文的教学任务“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6]。基于這一认识,叶圣陶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即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
二、叶圣陶小学语文教材编撰思想体系的主要内涵
1. 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论
探究小学语文教材,首先要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这是语文教材编写、使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叶圣陶通过对以往语文教材的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性质联系起来,进行相关界定。
叶圣陶分别用“例子”“样品”等语词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容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概括,他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7]。也即是说,语文教材是一把可以开启各类书籍大门的钥匙,学生和老师可以借着这一把钥匙,去开发无限的技能,“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8]。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语文教材的性质来展开的。基于此,叶圣陶先生编撰了诸如《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等许多独具特色的语文教材,并给我们以启示,即学习的材料是多样的,教材不是唯一的,这一论断有效地推翻了传统语文教材观的唯教材主义,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加了生命力。
2. 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论
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和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用“例子”来概括语文教材性质的话,那语文教材的功能就是一种“凭借”。
叶圣陶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凭借”功能,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学生获取字、词、句、段、篇等相关的语文知识,是以语文教本为中介的,而非全靠系统的讲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语文教材时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试着去揣摩其中的结构和表达,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可以由教师给予帮助,如此不仅使学生获取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在反复阅读中形成真实具体的感悟。另一方面,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也是通过语文教材来体现。教师要结合语文教科书,传授学生阅读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种读书、读文章的具体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小学语文教材通过这样一种“凭借”的功能,连接知识和能力的传递与养成,将小学语文教材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3.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论
叶圣陶将教材编写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教材的内容;其二是教材编写人员的安排。
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叶圣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案。选文是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材质量。他指出,语文学科与理工科不同,思维严谨、逻辑严密不是其追求的主要特征。基于此,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蕴含于课文中,要以细致周到为特征,要做到文质兼美。他主张语文教材的选文要有童话与儿歌,他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认为儿童的文字启蒙、文化启蒙是通过童话这一媒介产生的;同时,童话和儿歌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母语教育。因此,叶圣陶先后出版了《小白船》《稻草人》等童话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选文,练习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认为,在教材中适当地融入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练习具有启发性,“练习题的作用好像开一扇门,让学生自己走进去,这就是常说的‘带有启发性”[9]。但是练习题的编排不应仅仅是“怎样式”或“为什么式”的模式,而要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收获真正的知识,提升阅读写作能力。练习题的设置还须因文而异,不能拘泥于常规,要推陈出新,做到多样化,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释则是教材编写中不容忽略的工作,它对教师使用教材、学生学习教材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因此,注释要注意详略得当、深浅适度,要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对有歧义的、典故丰富的,都要进行指点,可见,注释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应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对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要自己编撰。有“扛鼎之作”享誉的、叶圣陶自传性质的教育小说《倪焕之》,就体现了此观点。小说中,倪焕之为代表的教员锐意改革,坚持教师自己编写教材。“为了迁就教本,勉强把不愿意交给学生的教给了学生,因而感到欺骗的学生似的苦闷。为什么不自己编撰呢?最懂得学生的莫过于教师。”[10]正因为教师具有最了解学生、最懂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叶圣陶提出教师要自己编撰语文教材。
三、叶圣陶小学语文教材编撰的实践
叶圣陶于1931年进入开明书店,开始编辑《中学生》杂志。在这期间,他开展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活动,即编写了一整套《开明国语课本》。该书是专为小学生编写的一套教材,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以后,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称赞。此后,叶圣陶又编写了高等小学的四册国语课本,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代表人物,叶圣陶一生都奋斗于语文教材的编撰工作,据统计,大约有129册语文教材由叶圣陶主持编写出版。现以《开明国语课本》和《普益国语课本》为个案,具体说明。
1《.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
由叶圣陶编撰、丰子恺绘画的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堪称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史上的里程碑,赢得当时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赞美。关于叶圣陶编写这套教材的缘由,他认为当时的教材内容枯燥陈腐,插图乏味无趣,整体乏善可陈,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明国语课本》将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贯穿始终,涉及到了儿童生活、家庭、学习等各方面,专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语文训练方法,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能力与智识。
《开明国语课本》的语言,一改往常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是采用亲切纯粹的白话文,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向学生娓娓道来,《先生早》《坐下来》《我讲话》等都满含亲切的口语。在编写时,叶圣陶尽可能用儿童喜歡的口吻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这套课本的选文都能从儿童的童心、童真出发,能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如初小第二册的《种痘》《现在都洗干净了》等,选材完全适应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天真可爱的特点。
2《.普益国语课本》的编写
在抗日战争时期,叶圣陶与其儿子叶至善一起编写出版了《普益国语课本》。该书贯彻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围绕儿童的个体差异,重视其口语的发展。叶圣陶在选文上尽可能地将儿童生活周围能用到的语言都搜罗进去,并且注意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力求贴近儿童生活。
在选文编排上,《普益国语课本》采用的是单元型,即一个单元里各选文主题鲜明,且内容紧密联系。由于《普益国语课本》写作背景是在抗战时期,所以此时的教育思想深受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选文大多以国家观念为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其一,讲授与国家相关的知识,这类文章多是紧扣时局国情,歌颂资产阶级革命;其二,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其三,选取能传递中国文化的课文,以激起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其四,歌颂爱国的名人名事;其五,歌颂反侵略、反斗争的寓言故事。总之,该书的选文编排和内容兼顾了时代精神和当代教育理念,既迎合社会发展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又满足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
四、叶圣陶编撰思想对语文教材建设的现代启示
1.语文教材的选文要文质兼美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应借鉴叶圣陶所提出的文质兼美、面向学生的要求,这将是现代编撰者重要的编写原则,即编写者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所谓的文质兼美,即要求教材编写者同时注重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二者不可偏废,这也适应了当今教育所倡导的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以及“对教材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概括”[11]。语文课程标准就对语文素养提出了概念性的界定,即语文素养应当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人文素养,这也符合叶圣陶主张的文质兼美的选文特点。而所谓的“面向学生”,就是教材内容要“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问题“”适合儿童学习心理”。因此,教材编写者不能一味追求高层次、高深度的作品,也不能太过沉湎于传统的旧式文学作品中,要切实地选择儿童喜欢的、能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文章,要深入儿童的内心和生活,观察研究儿童的实际需求。
2.语文教材的编排要系统有序
纵观叶圣陶对语文教材的编排,“学生为本”“科学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即现代语文教材要讲究系统有序,追求规范科学。编撰者不可随意将文章编写进教材,要给学生定下一个目标来读,这就需要编撰者在教材的编排上,以科学系统地给学生指明阅读方向为标准,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去阅读、去学习,形成一个学习的框架。
语文教材的编排既要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帮助他们有效运用语文能力,因此,编撰者要注意编排不同类型的课文到各个单元里,从而保证选文的多元性。现今,大部分小学语文教材都能注意到这一点,其教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和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单元编排体系,并辅之以人文话题的探讨,课文和练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如何真正彻底做到“系统有序、规范科学”,则需要教材编撰者从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反复思考与探索。
3.语文教材要坚持生活本位
叶圣陶推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材内容要切合儿童生活,以生活为本位,他指出“知识不是点缀品,追求知识使为充实生活,知识必须化为身体上的血肉,生活上的习惯,不仅挂在口头笔头装点门面”[12]。以生活为本位的教材编撰思想,深刻体现在其编撰实践中,《开明国语读本》《开明国语讲义》等教材,均体现了生活本位的教材内容,例如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中,他指出:“本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取材从儿童周围开始,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拓张到广大的社会。”[3]从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来看,教材的取材与功用既要从生活中来,又要服务于生活,尤其是有助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语文教材的编撰中,应注意教材与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立足于儿童及其生活,面向儿童未来发展,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 商金林.叶圣陶传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 徐林祥“.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J].语文教学通讯,2008(03).
[5] 柴宁宁.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J].神州,2012(18).
[6] 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7] 张谦苏,吴立贵.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8]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9] 刘立德.叶圣陶中小学教科书编辑理论管窥[J].中国编辑,2014(10).
[10]叶圣陶.倪焕之[J].教育杂志,1928(20).
[11] 张昆.叶圣陶语文教材观及其对当今语文教材选文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14).
[12]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十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程功群(1988-),男,山东兖州人,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钱佳敏(1997-),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高新区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