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

2020-10-27陈瑜韩晨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5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新时代

陈瑜 韩晨靖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研究领域。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含义不再仅限于是网络安全的核心要义,它更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时代最为直接的体现,而互联网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因此,对于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5. 087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5- 0209- 03

1      引    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04亿。网络已经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成为各种信息、舆论和思潮进行汇聚和传播的集散地。在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随着网络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快,西方相关国家经常对中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及到中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他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并且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贏,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与政权的安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开始打响,且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的“大数据”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核心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保护,因为网络信息和数据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思潮和社会价值观;二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安全。在互联网时代条件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普及,很多外来的各种非主流的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干扰和侵蚀会越来越难以防范和控制。所以,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防范研究,成为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

2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风险

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已经不是难事。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互联网信息,并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目前来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发展总体趋势不错,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2.1   西方国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掌握网络的控制权,向全世界范围内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自由、民主、公正等西方价值观。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重点对象,渗透力度不断扩散[1]。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不断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逐渐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而意识形态安全又是文化安全保护的核心任务,这使得我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相对的,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反渗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宣传在方式方法和策略部署上还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2.2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复杂性和斗争的多样性

互联网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平台,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加了风险。网络是一个具有匿名性和多样性的互动平台,这使得在网络上发布相关舆论和转发这些舆论的人以及评论者更加具有不確定性,这样一来由网络传播的意识形态就更加不稳定及多变,从而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在网络媒介的影响下,“融媒体”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扩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量,各种各样未经证实的信息不断流传于网络平台,加大了网民明辨是非的难度。各大平台的激烈讨论引发意识形态论战,使得许多网络舆论热点转变为政治事件热点。互联网时代虽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却又让随之形成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变得多样化。同时,参与进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力量也呈现出多样化,每个群体参与的目的不一样,想要得到的利益不一样,代表的网络意识形态就会不一样,所以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斗争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2.3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1)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随着论坛、博客、贴吧以及 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相继出现,各种虚假有害的不良信息就利用这些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由于我国现行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管控方面的执法难度高,中国政府无法有效的治理这些有害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行为。

(2)网络意识形态技术发展不成熟。目前,美国坐拥网络信息霸权,技术方面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这为我国当前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呈现出了敌强我弱的趋势。虽然我国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然落后,且在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控防御方面的技术仍然不成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监控、管理,更别说进行反渗透操作。

(3)网络意识形态压制了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逐年递增,而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远超于电脑上网的用户,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脑,而更多的是在手机应用上,信息传播正式进入了“微话语”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话语表达更加自由和开放,导致产生许多的负面舆论,抹黑主流意识形态主体揭露的事实真相,致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越来越被动,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范思考

3.1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做好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工作,抵制西方国家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渗透,关键在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自主计算机系统的科研开发,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针对西方的互联网攻击技术,我们要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积极研发信息过滤与筛选技术,不断提高防网络病毒、防网络入侵的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防止西方反华势力破坏我国网络安全环境,还原纯净、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牢牢树起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墙”。

3.2   打造正规的团队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多样化的领域,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正规的“网评员”团队,由网络科技领军人才组成。要不断壮大网评员队伍,不断提高网评员的政治素质,防止误导性的网络舆论混淆视听。此外,要组织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通過博客、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与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进行正面交锋,击破他们的意识形态“谎言”,只要组织、吸引一批爱国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夺取我国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战斗中,把理论问题讲清楚、把现实问题说明白, 自然会掌握网络斗争的主战场[3]。为保证网络意识形态舆论的安全和平稳,还应该发动更多的人民群众,依靠他们的力量,相信他们可以明辨是非,自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传播正能量。

3.3   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监管机制

(1)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网络法律监管。完善法律监督是巩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防线,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入侵的有力保障措施。只有形成健全完善、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体系,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化进程,才能用法律维护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打击各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的恶性入侵[4]。

(2)持续发展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拥有足够强大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前提。只有从技术上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信息源头上可以鉴别、过滤、屏蔽危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内容,我们才可以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统筹全局,才能更好的对网络平台进行监管,保障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使之更好的适应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舆论传播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构筑综合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平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导力。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加网络化,要直面问题积极发声,加强党和政府的“两微一端”平台宣传,及时准确发布和更新权威信息,用事实说话,与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进行正面交锋。净化网络舆论,守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更进一步保障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在这个以互联网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还需要更多的保障,无论是对于信息的获取、筛选,还是受到外来意识形态舆论的影响,我们都需要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更深入的去评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并做好防范措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反渗透能力。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力场,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瑾怡.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思考[J].《学理论》,2018(2):62-64.

[2]杨光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9(11):255-256.

[3]刘欣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知与行》,2016(11):70-73.

[4]张文彬.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