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双束带袢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020-10-27李知玻李凭跃陈加荣沈洪园
李知玻,李凭跃,陈加荣,沈洪园,柯 晋
肩锁关节脱位主要由运动损伤或直接暴力引起,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发。对于Rockwood Ⅲ型以上的患者,通常需行手术治疗[1]。手术方法由早期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直接缝合修复和克氏针固定,到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再发展到关节镜下修复、铆钉缝合等微创术式。我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小切口带袢钢板治疗15例Rockwood Ⅲ型、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为Rockwood 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其中Ⅲ型为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患者;②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锁骨或肩峰骨折者;②对运动要求较低的老年患者;③合并骨质疏松者;④伴有骨病或再次手术患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例患者,均为闭合伤。男11例,女4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5.4岁;伤因:车祸伤3例、意外摔伤5例、运动损伤7例;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Ⅴ型11例;病程3~190 d,平均病程45 d。
1.3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肩,肩关节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前先将3块带袢钢板以施乐辉ultrabraid缝线穿成可滑动的“V”形线束,线束每个顶点各一块钢板,每束均由8根缝线组成(图1A)。沿锁骨远端前方斜切口切开皮肤约6 cm,分离皮下组织,沿锁骨远端骨面向前端分离,骨膜下剥离后显露锁骨远端下表面,以4.5 mm斯氏针于锁骨远端1/3处钻孔,于骨道外侧约2 cm处再次钻孔。显露喙突,以4.5 mm斯氏针于喙突顶钻孔,置入带袢钢板,钢板置于喙突基底部(图1B),锁骨骨隧道钢板置于锁骨表面(图1C)。复位肩锁关节后收紧线结,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肩锁关节复位满意,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
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肢三角巾悬吊6周。术后2 d开始手、腕、肘关节活动及肌肉收缩锻炼,肩关节疼痛减轻后行被动功能锻炼,6周后开展主动功能锻炼,3个月逐步行负重功能锻炼。
1.5 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包括疼痛(最高分15分)、日常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水平、手能到达的位置,最高分20分)、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每种活动最高分10分)和肌力(最高25分)[2]。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带袢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术中应用图片 1A带袢钢板成“V”形编织 1B带袢钢板穿过喙突 1C带袢钢板固定于锁骨
2 结果
切口长度(6.1±2.4)cm,手术时间(37.8±3.5)min,术中出血量(8.3± 1.6)mL,住院时间(4.9±1.2)d。伤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期间无骨折、伤口感染、再脱位、肩峰撞击征、肩关节功能受限并发症,无二次手术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如表1所示,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总评分较术前改善,且疼痛、日常活动、最大活动范围、肌力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病例见图2。
3 讨论
3.1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包括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对于Rockwood分型Ⅰ~Ⅱ型以及活动要求较低的老年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Ⅲ型是否需要手术一直存在争议[3],后达成共识,此型肩关节脱位可先行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或未达患者要求时,再行手术治疗;Ⅲ型以上则需手术治疗[1]。
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锁骨钩钢板、铆钉缝合、带袢钢板等。术式选择通常取决于术者习惯、损伤类型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将钢板插入肩峰内,利用杠杆原理压下锁骨,从而达到复位目的,操作方便简单,手术时间短,颇受术者青睐[4]。其缺陷在于,肩锁关节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术后肩关节疼痛、肩峰撞击、肩峰骨溶解、肩锁关节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常见[5-6],患者需经历钢板或螺钉等内固定取出二次手术,可能导致肩锁关节脱位复发[7-8],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铆钉缝合主要是原位缝合断裂的喙锁韧带,术后易再发脱位。
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逐渐受到重视。该术式更符合运动医学理念,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无需二次取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迅速[9],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了上述结论。
3.2 带袢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肩锁关节85%的稳定性依靠喙锁韧带[10];重建喙锁韧带可同时限制肩锁关节的垂直及水平移位,使肩锁关节复位的稳定性得到保障[11]。2007年Struhl[12]报道使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中通过3枚带袢钢板固定锁骨与喙突,重建喙锁韧带,疗效良好;还有研究指出,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的强度超过正常喙锁韧带的40%[13],固定效果牢靠,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表1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n=15,±s,分)
表1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n=15,±s,分)
疼痛 日常活动 最大活动范围 肌力 总分术前末次随访t值P值6.8±1.1 14.0±0.8-20.307<0.001 8.4±1.0 18.1±1.2-24.430<0.001 14.9±1.2 36.1±5.4-48.787<0.001 16.1±1.3 23.7±1.0-18.061<0.001 45.7±1.3 91.4±1.6-86.498<0.001
图2 带袢钢板治疗右肩锁关节Rockwood V型脱位手术前后X线片(男性,24岁)2A,2B术前正侧位片 2C,2D术后1周正侧位片提示肩锁关节已复位
喙锁韧带包括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本研究术中以锁骨2枚、喙突1枚钢板进行“V”形固定,重建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虽不能完全实现解剖重建,但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说,比单束更为牢固,更能分散应力。连接袢采用施乐辉ultrabraid缝线,其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94 N,比韧带更强(肌腱横断面拉力为23~42 N/cm2)[14];先编织成可滑动收紧的“V”形线,穿袢后同时锁紧,相比分开穿袢更简捷方便;此外,“V”形线束每束共有8根线,保证既能轻松穿过袢形钢板,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强度。
有学者采用关节镜下带袢钢板重建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少,效果明确[15]。本研究采用的是小切口手术。有报道认为切开手术更繁琐、损伤更大,不如关节镜直观[16]。但笔者认为,小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简单实用,也更易于把握骨隧道方向。如需处理肩锁关节软骨盘,或是Rockwood Ⅳ、Ⅵ型病例,仅需在肩锁关节处增加一个小切口即可进行操作。但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提前预判肩锁关节的损伤情况及类型,制定手术预案,以免遗漏未能处理的肩关节损伤问题。
3.3 带袢钢板的不足
带袢钢板的局限性在于:①不适合用于伴有锁骨骨折的复杂肩锁关节脱位患者;②术中需对喙突和锁骨钻孔,偏前或偏后均易导致骨折和线束张力失效;③带袢钢板锁定过紧易导致肩锁关节过度复位,有条件者可行C型臂X线机透视,根据透视结果锁定带袢钢板;④喙锁韧带不能完全达到解剖复位,故术中选择合适的袢位置及骨道长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