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及启示

2020-10-27陈婉婷张静娴吴慧珍闫淑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文公园文献

曹 辉,陈婉婷,张静娴,吴慧珍,闫淑君

(1.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国家公园的理念源于1860年美国优诗美地(Yosemite)公园的区域保护制度。目前国家公园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保护地模式[1]。根据2020年4月世界保护区数据库(The 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WDPA)统计,全世界已有24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 867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为437.65万km2,占全球保护地面积的9.75%。

中国自1956年起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公园等多类型、多层级的保护地或休憩地,分别由不同政府部门管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这些保护地形式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的体系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在管理体制、资金机制、功能结构、土地利用方面与国外的国家公园并不一致[2-4]。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仍然存在空间布局亟需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现实矛盾冲突尖锐和科学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5]。

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是十八大、十九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批准建立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并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实践[6-7]。基于此,分析研究国际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国际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定量化、可视化分析,有利于更加客观、直观地把握国际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研究领域的热点、脉络以及发展趋势,并为中国的国家公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5.3 R4版本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该软件主要基于寻径网络算法和共引分析理论,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探究某一学科领域的演化路径,以可视化图谱方式分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思路是以频次、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为主要判定标准,两者均与对象的重要性成正比。频次数量主要用于判别节点重要程度。中介中心性是以经过某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数目来刻画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其判别临界值为0.1,≥0.1则认为是关键节点[8]。h指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9]。

该研究通过发文量统计、研究机构及作者共现图谱,采用静态聚类(cluster view-static)和显示合并网络(show merged network)的可视化方式,同时通过寻径剪枝方式(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2种剪切连线方法,分析国际国家公园管理制度领域的研究分布,采用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该领域的关注热点,利用突变探测(burst detection)识别突现词变化率较高的文献,进而探析国际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前沿领域的演进趋势。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该数据库成立于1997年,主要以科学引文检索(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社会科学引文检索(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检索(Arts & Humanities Citaion Index,AHCI)为核心,内容主要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12 000 多种权威或高影响力期刊。因研究领域不同或文献订购原因,文献的可回溯年份有一定差别,部分文献或数据最早回溯至1900年。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和国际国家公园管理的发展阶段[6],采用滚雪球法 (citation pearl growing)对近30 a的国际国家公园文献进行检索修正,第1步以检索式“主题:national park;检索时间范围:1990—2019年”进行初次检索,筛除与国家公园管理不相关学科的文献和记录,如遗传学、湖沼学、生态学等学科文献以及书评、会议记录、诉讼文件等记录,共得到1 857条检索记录;第2步则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得到与该领域相关性较高、频次较高的5个关键词: 管理(management)、社区(community)、旅游(tourism)、感知(perception)、利益(benefit);第3步将这5个关键词结合“national park”进行修正检索,得到2 227条记录,与前一次检索结果合并、去重后,共得到1 970条记录,形成基础数据库用于研究分析。

2 研究分布分析

2.1 发文时间阶段分析

经CiteSpace软件的文献时间统计,国家公园管理相关文献发表量在1990—2019年间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数量级上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1990—2005年,年均发文量约为22篇,年度发文量有增有减,趋势相对不确定;第2阶段为2006—2015年,年均发文量为90篇,总量呈增长趋势;第3阶段为2016年至今,年均发文量为177篇,年度发文量虽有浮动,但总体水平较前一阶段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表明该领域研究正受到更多国际学者的关注。

图1 发文量的时间分布Fig.1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s

2.2 主要研究机构与合作圈分析

合作图谱是评价机构或作者对该领域研究贡献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10]。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发文量和合作情况分析,可得到各研究机构的发文频次、地区分布和合作关系状况,进而绘制出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图2)和发文量排名(表1)。

在合作图谱中,网络节点数(node)为179个,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9 8,表明进入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有一定的广泛性。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节点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机构,它与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和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构成了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合作圈;另一个是以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为主的合作圈,合作相对密切。前一个合作圈中介中心性较高。从国家和地区分布上看,前10名的机构中有6个来自美国,其次是澳大利亚、挪威。说明美国机构在国家公园管理领域成果较多,影响力较大。中国的研究机构未进入前10名,影响力有待提高。

由表1可知,发文量前10名的机构共涉及4个国家。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为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有128和40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中有2个属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克莱姆森大学),1个属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中介中心性最高的研究机构为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中介中心性为0.25,发文量为14篇,说明该机构受到较多关注。综合频次及中介中心性来看,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其发文量为36篇,排名第1,中介中心性为0.23,排名第2。

图2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Fig.2 The cooperation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表1 机构发文量排名

2.3 高产作者与合作圈分析

在主要研究者合作图谱(图3)中,节点越大表示该作者发文量越多,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光圈越大则表示该作者热度越高,在合作关系网中起到的连接作用越重要。总体上看,该领域研究者之间的联系较少,合作关系呈松散状态。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NEWMAN P(15篇),中介中心性为0.01;发文量第2~6位的作者依次为SAAYMAN M(10篇)、LAWSON S P(8篇)、WEILER B(7篇)、MOORE S A(6篇)、TAFF B D(6篇),中介中心性均为0,这说明作者之间的联系较少且发文量差距不大。该领域发文量前10名的作者人均发文量为6.8篇,占所有作者总发文频数的比例约为3.5%,反映出排名靠前的作者在国家公园管理领域并未贡献较高的中介中心性。

图3 发文作者合作图谱Fig.3 Graph of the author′s cooperation

3 研究热点及其演进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关键词共现分析不仅可判断研究热点,而且能反映关键词、学科主题和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变化规律[9-10]。一般而言,关键词的共现频数越多,所代表的研究方向及紧密程度越高。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前20位关键词频次排名见表2。

图4表明,该领域关注范围较为广泛,共有节点378个,但关注重点相对较集中,网络密度为0.019 9。旅游(tourism)、保护(conversation)、管理(management)、保护区域(protected area)和社区(community)等是重要的关键词,出现频次高,是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研究领域的热点[10-13]。这也说明国家公园往往具有保护区域生态和满足公民游憩需求的双重任务,研究在公园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旅游管理是国家公园保护属性和游憩属性的双重要求[14]。国家公园的治理(goverance)涉及到保护区域、社区和政策(policy)等要素,如何解决国家公园管理目标与社区的利益(benefit)协调问题,是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Fig.4 The co-occurrence map of key words

结合表2分析,行为(behavior)、模型(model)、政策(policy)、利益(benefit)、偏好(preference)等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尤其是行为和模型的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12和0.11,是该领域研究重要的切入点[13,15-17]。由此可见,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研究多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研究中心点主要包括政策、利益分配、消费者行为与偏好,这反映了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的3个关键环节,即建立合适的制度或政策保障,合理进行利益分配以减少冲突,对消费者偏好、行为进行研究以满足公民的需求。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采用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e,LLR)算法,阈值选择前25名,结合研究时间序列,得到聚类时间线图(图5),聚类Q值为 0.424 3(>0.3),平均轮廓(mean silhouette) 值为 0.630 2(>0.5),表明该共现图谱聚类结构合理,集群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图5中共有9个聚类群,编号越靠前说明其中介中心性越高。不难看出,最重要的聚类为#0拥挤现象(crowding),主要包含了合作管理(co-management)、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合作保护(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此外,近期还有2个聚类比较受关注:#2意愿调查法(contingent valuation),主要包含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冒险游憩(adventure recreation)、选择模型法(choice modeling);#4公园(parks),主要包含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共同管理组织(co-management organizations)、城市绿化空间(urban green spaces)。

表2 关键词频次排名

3.3 关键词时区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time-zone功能绘制得到关键词时区图谱,时区图谱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展示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10]。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以1 a为1个时区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图6),图中关键词对应年份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十字架的面积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

从图6可见,该领域关键词在1993年首次出现,说明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研究在1993年才开始起步,首个出现的关键词为旅游(tourism),表明国家公园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从图6还可以观察到,较多关键词集中出现于2001—2005年,可见该时段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研究较为活跃,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区管理以及游客管理,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社区(community)、行为(behavior)、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利益(benefit)。在2006年之后,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研究出现的关键词明显减少,仅在2009年出现感知(perception)一词,这可能与该领域研究趋向成熟,对新领域的研究较少有关。

图5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Fig.5 The clustering timeline of key words

图6 关键词时区图Fig.6 The time zone diagram of key words

3.4 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为出现频次变化量较大的词汇,可以反映研究前沿。依据突现强度绘制关键词突现图,结果见图7。从图7可见,首个突现词为意愿调查法(contingent valuation),意愿调查法是通过环境模拟的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人们对某一环境资源、服务的支付意愿或者放弃环境资源、服务所能接受的赔偿意愿,以此获知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此外,突现长度较长的关键词有动机(motivation)、野生(wilderness)、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突现长度分别为8.818、8.145、4.631,可见游客动机以及荒野和海洋保护区开发一直以来均为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研究的重点。

3.5 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代表在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可以用来展现一个领域的理论基础。依据被引频次大小,列出排名前14位的文献(由于部分文献被引频次相同,为更好地体现高被引状况,将文献排名增至第14名),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这些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08—2015年,可见该时段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代表性文献之一为MANNING[18]于2010年发表的《公园和户外游憩的指标和标准》,被引频次为40,该文指出环境管理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管理及其指标和标准,认为指标和标准对于公园及户外游憩的管理至关重要,并阐述了环境管理对于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性;代表性文献之二为2014年EAGLES[15]发表的《公园旅游研究重点》,被引频次为30,该文概括了公园旅游的11个研究重点,分别为访问者使用监控、公园旅游经济影响监测、公园金融、专业的旅游管理能力、建立公众支持、访客满意度、旅游许可证、租赁和特许权、定价政策、管理容量和公园旅游管理。

由表3可知,有关旅游或游憩的文献占比很高,共有8篇,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旅游业对国家公园的重要性、国家公园服务质量提升以及游客管理,由此可见旅游管理对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地方依恋的相关文献有3篇,分别为《环保行为和公园游客:场所依恋的影响》《将依恋和环保行为纳入国民公园:发展概念框架》《测试场所依恋的维度及其与场所满意度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方法》[19-21],其被引频次分别为23、14、14,研究认为地方依恋是影响游客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对游客的环保行为起到积极且显著的作用。在高被引文献中,有3种较为常见的国家公园研究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意愿调查法和选择实验法。

图7 突现词图谱Fig.7 The map of emerging word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讨论与结论

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公园管理制度领域文献及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上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等国家研究者所占比重较大,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比重较小。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公园建立和发展时间较长,国家公园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模式,易引起这些国家学者们的关注;另一方面,中国真正意义的国家公园开始于2016年,至今共有10处试点,还需要一定理论与实践、时间与空间的积累,才能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研究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出现了不少分析、研究和借鉴境外国家公园管理的文献,这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国家公园管理问题的跟踪和密切关注。

国际上针对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研究主题已形成一定的共识,旅游或游憩、保护和社区是国家公园管理制度近30 a研究的三大重要命题,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对象大致为公民或消费者、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周边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的3个关键点为消费者行为或偏好、管理政策或保障、利益分配机制,总体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在领域研究中,MANNING R E和EAGLES P F J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前者发表的《公园和户外游憩的指标和标准》主要关注了公园及户外游憩管理的指标和标准;后者发表的《公园旅游研究重点》概括了公园旅游的10个研究重点。

表3 高被引文献排名

计量模型分析(count data model)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干扰强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出于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考量,保护理念下的国家公园旅游或游憩成为重要的研究趋势之一,有较多学者尝试分析旅游者环境保护行为的意图,分析认为地方依恋对游客的环境保护行为显示出显著且积极的作用[17,19-20]。从旅游者行为(behavior)切入国家公园保护(conservation)管理,是对传统保护思路一种有意义的突破[21];研究趋势之二是研究社区与国家公园的利益协调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公园与社区冲突广泛存在[22-23],具体表现在提高居民经济预期、造成土地使用权冲突、改变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等方面[24-26],如何选择合适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研究趋势之三是研究基于游客感知的国家公园游憩服务问题,考虑国家公园的游憩属性,运用选择实验法、意愿调查法、旅游成本法等,对国家公园到访者的感知和支付愿意进行评估。

4.2 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较为曲折,虽然我国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中的层次、地位与IUCN体系中的国家公园并不一致,但在自然保护功能、发展理念和目标愿景方面有较多共同点,借鉴国际经验,注重与国际自然保护体系对接,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基本原则[27]。从国际国家公园管理发展历程上看,我国需在以下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必须完善顶层制度建设。国际国家公园经过100多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型,以德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型,以加拿大、日本等国为代表的综合管理型3种不同模式。从中国国情来看,采用中央集权型或以中央为主的综合管理模式,强化中央政府在国家自然保护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比较有利于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生态保护性和国家代表性的发挥,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选用此种模式的主要原因。但必须加快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立法体系与管理体制,1872年发布的黄石国家公园法案(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ct)、1998年发布的国家公园PUBLIC LAW 105-391管理法案(To Provide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and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for Certain National Park Service Programs, and for Other Purpose)等23部系列法案是美国联邦政府国家公园署(National Park Service,NPS)垂直式管理有效运作的最根本保障。中国各省份在国家公园推进过程中面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控措施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各种矛盾冲突尖锐等问题,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或区域协调的办法来解决,确实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现实困难和法理缺陷。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3省,跨区域的联合管理协调机制、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机构归属、是否涵盖海洋类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海域的管理权责等问题都需要在国家顶层制度中进一步明确。

第二,必须建立与国家公园主体地位相对应的资金保障体系。为保证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达到自然保育的目的,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公园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这是国际国家公园发展的共同经验和普遍做法。2018年美国的国家公园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经营收入3个方面构成,政府拨款占比最大,达75%。目前我国10处国家公园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央尚未明确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若干试点单位在试点文件发布后参与热情不高。构建合理的社会捐赠制度和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不仅能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补充,而且其本身就是国际国家公园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公众参与手段。

第三,必须建立合理的社区协调机制。在美州、非州、欧州和亚州等各个区域,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如南非齐齐卡马(Tsitsikamma)国家公园 “no-take”政策实施、美国锡安(Zion)国家公园与斯林普代尔镇居民新旅游公路冲突、西班牙佩纳拉拉(Penalara)国家公园与机场扩建冲突、中国台湾玉山(Yushan)“国家”公园征收原住民土地建设游客中心事件等。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也必然会产生资源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公园边界范围过大或包含原住民生活区域、全面禁止公园范围内的生产活动、社区居民的强行搬迁等措施必然与地区经济、社区居民发展诉求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强烈的利益冲突,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的脱贫问题、武夷山国家公园茶农的大红袍生产种植等。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发展、在保护理念下开展游憩和自然教育服务、做好社区营造和国家公园利益共享等措施是中国国家公园发展值得借鉴的有效经验。

猜你喜欢

发文公园文献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在公园里玩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