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例国际合作归国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初探

2020-10-27刘苇萍魏荣平曾昌霞邹文勇邓林华

野生动物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饲养员竹叶竹笋

黄 山 刘苇萍 魏荣平 曾昌霞 邹文勇 邓林华

(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611830)

自1994年起,我国政府根据CITES公约精神,启动了开展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保护国际合作的研究项目,参与的大熊猫因长期(10—15 a)在国外生活已形成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特有的生活习性,在项目完成后,大熊猫将被送回中国,但此时多数已进入老年阶段,其自身的免疫功能退化,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突然惊扰、饲养环境改变等会发生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反应甚至会导致个体死亡,在长途运输和适应管理中须做好充分准备,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意外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的老年大熊猫被送回国内,本文对首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归国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大熊猫“高高”,谱系号415,雄性,1992年救护于雅安蜂桶寨(救护时约2岁),2003年1月赴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美国生活期间患睾丸癌实施了睾丸摘除手术,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2018年11月1日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

2 长途运输

“高高”回国时已28岁高龄,长途运输必须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提供适宜的运输环境,减少应激反应,确保运输安全。我们选择空间大、通透性好、配有饮水槽和粪便托盘,便于投食、观察、救治的运输笼,能够满足老年个体自然站立、坐、卧、转身、舒展的休息姿势等需求,笼箱护栏(护板)可局部拆卸,便于突发情况施救;并在运输前做好应急预案;安排兽医师和饲养员全程护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在运输途中监测“高高”的状态,饲养员不定时与“高高”进行语言的交流,及时添加饮水和食物,清理粪便托盘。

3 圈舍选择

老年大熊猫的活动量较其他年龄段的小,对圈舍的实际利用面积不大,但需要一个环境丰富、安静的栖居条件[1]。“高高”饲养于熊猫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隔离检疫兽舍,兽舍分为内舍和室外活动场两部分,内舍面积30 m2,配备睡床、饮水池和地秤;室外活动场300 m2,地势平坦,种植有高大乔木、灌丛,郁闭度80%,除投食区外,其他区域均覆以草坪,配置栖架、饮水池等设施。该基地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润,园区内林木茂盛、种类繁多,环境安静,适宜老年大熊猫生活。

4 适应管理

4.1 饲养

“高高”抵达后应激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长时间疾走,采食量骤减(回国前采食美方精饲料0.5—0.8 kg/d)。为减少应激反应引发不利影响,采取与美方饲养员共同饲养,让其逐步适应新的饲养员;使用从美国带回的睡床、奶瓶、饲盆等饲养用具和丰容物,为其创造一个熟悉的小环境;继续采用美方提供的高纤维饼干(leaf eater food,Marion Zoological生产)进行饲喂。经过1周的适应,应激表现明显减轻,第2周采食量逐步恢复(表1),活动正常,应激表现基本消除。

2周后体重趋于稳定,开始饲料转换饲养过渡,使用两种精料(高纤维饼干、窝窝头)混合做成“丸子”,并逐步加大窝窝头比例,最后完成精料的过渡。因老年大熊猫个体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化出现的早迟时间及体况不同,应根据每只个体的体况、食欲、消化吸收机能,以及大便情况、排黏的规律等,分阶段调整饲料配方,避免精料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或精料过多导致消化滞缓,影响健康[2]。根据“高高”的体况、采食及排便情况,逐步将窝窝头调整至1.2 kg/d,分4次饲喂(表2)。

表1 应激期“高高”采食量、粪便量、体重统计表

表2 过渡期“高高”采食量、粪便量、体重统计表

由于“高高”不主动采食竹子,喜食早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竹笋,11月15日开始采取每日挑选新鲜刺竹子(Chimonobambusapachystachys)竹叶,洗净后将竹叶剪成1—2 cm的碎片,再与适量果蔬类、竹笋、蜂蜜等混合,放于盆中,供其采食(碎竹叶2—4 kg/d,分2次饲喂),但也仅采食少量。为了防止竹类采食量过低,导致腹泻、频繁排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增加早竹笋投喂量至8—12 kg/d(表2)。

到2019年2月5日,经过3个月的饲养过渡,“高高”完成饲料转换,完全采食窝窝头,适应新的饲料、饲养管理方式且体重稳定(表2)。在饲养过渡完成且体重处于平稳后,制定相对固定的饲养方案:窝窝头1.2 kg/d、苹果0.2 kg/d、胡萝卜0.6 kg/d、竹笋12 kg/d、竹叶10—15 kg/d(在竹笋采食量稳定后,“高高”开始主动采食少量竹叶,竹叶便1—2 kg/d,停止碎竹叶混合投喂方式,选投新鲜嫩竹叶供其自由采食),分4次投喂。经过1年的饲养管理,“高高”完全适应新的饲养方案和环境,所投喂食物除竹子外均采食很好,全年仅4月、11月各排黏1次,体重平稳增长(图1),最高达到81 kg。

图1 “高高”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月平均体重Fig.1 The average monthly weight of “Gaogao”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

4.2 温湿度调控

“高高”回国时正值气温下降(图2),通过观察,环境温度持续低于10 ℃时,“高高”会出现活动量减少,缩团倦卧,延迟起床,延迟采食的行为且易发生感冒,调控“高高”内舍温度为10—20 ℃,白天温度较高时引导其到室外活动场晒太阳,增强抗病能力,夜间则收回内舍,关闭挡风板,加温保暖。温度持续高于24 ℃时,“高高”会出现呼吸加快、玩水、食欲减退甚至不采食等行为,使用冰块降温,保持温度在24 ℃以下。基地年平均相对湿度81%,保持地面干燥,勤换气,湿度控制在55%—65%。

4.3 适当运动

有研究表明,老年大熊猫因年老体衰,对玩耍表现淡漠,多用嗅闻判断周围事物[3]。使用喜食食物或气味等为“高高”进行丰容项目的设计,采用打孔竹筒、麻袋等藏匿小块食物分散不定点投喂等方式,以延长采食时间;定期为其提供不同的丰容物,保持兽舍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有规律地增加每日运动量,增强体质,刺激采食,增加采食量,其效果显著,乃至出现了倒立标记的行为。

4.4 坚持爱心饲养及培训

每日用喜食的蜂蜜水、苹果酱等进行爱心饲养[4],每次20 min以上;在饲喂时,进行语言交流、抚摸等,让其感受到关心与爱护,逐步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减少对新环境的应激反应。在此基础上强化医疗行为培训(坐立、站立、俯卧、抓握采血架等),便于日常体检的进行及护理工作的开展。经过爱心饲养及培训,建立起了“高高”对兽医师、饲养员的信任,能在非麻醉状态下完成采血、量血压、牙齿检查、毛发梳理等。

图2 都江堰青城山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温度Fig.2.Temperatures in Qingchengshan,Dujiangyan,November 2018-December 2019

4.5 护理保健

“高高”在美国生活期间因患睾丸癌实施了睾丸摘除手术,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根据圣地亚哥动物园的治疗经验制定护理方案,由2名具有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经验的饲养员专职饲养、护理,确保每日按时服药,间隔1 d补充投喂钙和多维元素,以满足其身体健康的需要;兽医师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5 讨论

5.1 适应饲养管理一般要经过应激适应、饲料转换适应和环境适应等几个阶段。有研究表明动物通常对陌生的刺激源表现出更大的应激反应[5],饲料、饲养管理方式、环境等的改变使“高高”采食量、粪便量、体重等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应激反应,但其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加之采取熟悉的饲养员、兽医师陪同运输、饲养,营造熟悉的小环境等措施,每次在接触前先呼唤其名字,特别是在开关兽舍门时,避免突然惊扰。1周后应激反应明显减轻,2周后采食量基本恢复,活动正常,应激反应基本消除;经过3个月左右的精心饲养,完成了饲料转换,完全适应了新的饲养管理方式且体重稳定;1年后体重平稳增长,最高达81 kg,完全适应在新环境下的生活。这与汤纯香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5.2 老年大熊猫多胆小、体弱,在长途运输及圈舍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其福利。运输前做好运输准备及应急预案,运输中兽医师、饲养员适时监测、安抚,抵达后合理的圈舍条件及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制定都尤为重要。若条件允许,在起程前1—2周即可派遣饲养人员去饲喂大熊猫,相互熟悉,以减轻应激反应的发生。

5.3 “高高”对竹秆、竹叶采食兴趣淡漠,基本不采食或采食少量碎竹叶混合饲料,在竹笋采食稳定后也仅采食极少碎竹叶。对于不同体质的老年大熊猫,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饲养管理方案[1],确保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老年大熊猫的取食行为趋向于不稳定,取食模式逐步解体[7],有研究表明,竹类采食量过低,易导致大熊猫出现腹泻、频繁排黏等不良反应,但采食较多的竹笋能使大熊猫获得足够营养物质,满足其营养需要,保证生理正常、身体健康[8]。相对于竹叶和竹秆,竹笋是一种粗蛋白含量较高、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较低、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大熊猫优质食物。从适应饲养中发现,合理投喂竹笋,即使少量或者不采食竹叶(竹秆),亦能保证“高高”的正常生理需求,没有因此而出现腹泻或频繁的排黏现象。

5.4 老年大熊猫畏寒怕冷,“高高”的适宜活动温度为10—24 ℃,这与杜有顺[9]研究老年大熊猫“都都”最适活动温度15—25 ℃相近。老年大熊猫对气候变化的行为表现较为明显,特别是对温度的改变反应敏感,日常饲养需加强兽舍温度的调控,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冷热季节转换期间,要做好预防措施,在极端冷热天气老年大熊猫易出现感冒、中暑等,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

5.5 老年大熊猫由于免疫功能退化、各种器官机能退化,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各种生理性病变都会使其发病,常见疾病有胃肠炎、白内障、高血压、牙周病、癫痫、肿瘤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适宜的运动、精细的护理及保证按时按量服药,可以缓解老年疾病的程度,乃至长期使疾病处于可控范围。

5.6 参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大熊猫为促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内的合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增进中国人民与相关国家人民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合作期满回国后的生活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此时,多数大熊猫已进入老年,对于这类大熊猫归国后的适应及饲养管理,除了做好邓林华等[1]所述以外,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延缓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大熊猫食物的研制、用具的研发和饲养、生理指标等标准的制定,做到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

猜你喜欢

饲养员竹叶竹笋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快乐的饲养员
水中放牛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笋
我和饲养员的故事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竹笋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