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27陆夏媛李嘉欢
陆夏媛,汤 君,李嘉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东广州51006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总管结石主要治疗术式,具有创伤性低、恢复快、疼痛度低等优势,在ERCP中的治疗效果获得认可[1]。ERCP可通过内镜技术获得清晰的视野,其目的明确,可减少术后组织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2]。有研究指出,ERCP的应用在胆总管结石中虽有较高的治疗价值,但患者术后仍存在并发症风险,如消化道穿孔、胆道继发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合并风险均可能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故在实施ERCP期间还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3]。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是一种通过移动护士站落实护士床边工作的模式,可缩短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减少无效时间并增加患者每日平均护理时间,及时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4]。目前,护士站前移模式已在产科、骨科等领域得到应用[5]。本研究探讨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在ERC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期为后续ERCP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4月1日~2020年2月29日我院确诊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过MRI、CT、B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②行ERCP;③符合ERCP手术指征;④无胆总管炎或胰腺炎;⑤无严重胆管感染;⑥无内窥镜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活动性感染;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术中损伤Oddi括约肌;⑤术前2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⑥造影剂过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8~49(40.64±2.33)岁;身体质量指数18.63~24.35(22.32±0.76);胆总管直径8~16(12.53±1.22)mm;结石直径6~12(9.54±0.86)mm。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9~47(40.57±2.29)岁;身体质量指数18.11~24.87(22.28±0.82);胆总管直径8~16(12.49±1.31)mm;结石直径6~12(9.49±0.92)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前为患者普及健康知识,使其明确手术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②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前后期间所需物品的准备与检查,保持病房内通风,使空气新鲜,调整适宜的温湿度。③术中做好静脉通路开放、心电监护等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鼓励患者。④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卧床时间,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时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体温、面色等,对体温>38.5 ℃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对无法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密切关注患者便秘、腹泻、腹胀、头痛、呕吐、恶心等情况,若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干预。⑤对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酌情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发生胰腺管、胆管等感染。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使患者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与良好心态。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干预。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①结合工作能力、临床业务能力、资质、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将研究中病区护理人员按照综合评估等级从低到高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与高级责任护士,并将患者分配至护理人员,负责其入院至出院所有护理相关工作。②根据责任分组情况设置可流动护士站与移动护理车,使护理站可移至患者床边,达到空间上的护士站前移,在护理车内装备常用治疗及护理所需物品,放置病例资料。③优化护士站信息系统,实现护士站与患者信息更新实时对接,达到时间上的护士站前移。护士站信息系统中包括预约挂号、健康咨询、医嘱执行、患者提醒等人性化的服务,录入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与用药情况、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等并由医护人员实时更新,便于医生与护士及时获取患者信息与最新情况,加快医护人员间的沟通,缩短医生下达医嘱和护理人员的执行时间。④规范护士站区域,包括清洁区域与记录区域,清洁区域为满足患者加取液体、留置针封管等工作,应保持清洁;记录区域则应满足患者的护理记录需求,装备电脑/掌上电脑与各种护理软件,方便执行医嘱、记录患者反应、调阅患者信息等。⑤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评估等级,尽量兼顾临床需求和护理人员的意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使交接班次数减少,使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3 评价指标 ①统计每日直接护理时间及患者离床活动时间。去除病房往返、护理记录、交接班、晨会等时间,参照《现代实用护理管理》[6]中的方法(每日护士工作时间8 h的75%)计算直接服务患者时间。②统计消化道穿孔(通过CT、B超或腹腔穿刺检查鉴别)、胆道继发感染(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或B超检查鉴别)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执行医嘱情况:比较两组护士知晓医嘱时间、护士知晓至执行时间。④健康调查简表(SF-36)[7]:共有36个条目,分8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每个维度的原始分数需转换为标准分数(百分制),转换公式:标准分数=(实际得分-该维度最低得分)×100/(该维度最高得分-该维度最低得分),标准化后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⑤采用自制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1~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每日直接护理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每日直接护理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2.4 两组医嘱下达及执行时间比较 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医嘱下达及执行时间比较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微创外科ERCP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成熟,且由于其具有效果高、创伤性低、可重复性强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胆道疾病[8]。但是,ERCP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操作,通过十二指肠镜在胰胆管内插入人造影导管,会损伤机体,可能加剧患者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风险等[9-10]。可见,密切观察ERCP围术期风险,并及时采取合理干预对改善ERCP患者预后较为重要。
由于部分病房与护士站距离较大,造成护理工作中护理效率、护理及时性受影响,且护理人员需要往返于护士站与病房,易造成部分信息记录错误,影响护理质量[11]。针对以上问题,有研究应用移动式的护士站,使其得到有效解决。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将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应用于ERCP患者的护理中。为指导未来ERCP患者的合理护理计划制定,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本研究对医院接受ERCP的患者实施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每日直接护理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离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消化道穿孔、胆道继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可促使护理人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减少时间浪费,增加直接护理时间,减少ERC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王叶等[12]将移动式护士工作站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现使用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观察组护理操作时间多于未应用的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且该研究发现,应用移动式护士工作站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发生频次。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应用下,在护理车内装备电脑/PDA与各种护理软件,实现了医嘱与记录的同步,通过腕带扫描、瓶贴扫描、身份证扫描等操作进行核对、记录、跟踪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避免手写记录所造成的失误,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确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朱志琴[13]研究结果显示,将移动护理设备应用于分级护理巡视中,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移动护理设备有利于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此外,设置移动护理车,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缩减了护理人员在路途中浪费的时间,增加了直接护理的时间,有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因此,该护理模式有利于对并发症的观察与干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其次,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合理设置排班制,建立可流动护士站,优化时间、空间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知晓医嘱时间、护士知晓至执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士站前移有利于缩短护士知晓医嘱时间与护士知晓至执行时间。可能由于护士站前移中优化信息系统,使患者信息达到实时更新,促进医护沟通,护理人员可通过护士站的系统及时获取医嘱并执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在ERCP围术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护士站前移护理模式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加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离床活动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观察患者情况和满足患者需求,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