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应用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比较
2020-10-27牛悦白建平
牛悦 白建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 医院 天津 300142)
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有时会出现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问题,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肠管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针对该疾病通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尚可,但是患者在术后却很容易出现复发的问题,患者的预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1]。所以,就需要找到对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6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32 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32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全部患者中的男性35例,女性29 例,年龄区间为38 ~65 岁,平均年龄为(47.1±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流程为:首先,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其调整到正确的卧位,并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腹部合适的位置做切口置入气腹针,并通过二氧化碳为患者建立气腹,利用腹腔镜找到患者的梗阻部位,适当的牵引患者的肠管,通过超声刀分离患者的梗阻部位,在检查无误后,对患者行胃肠减压,并对患者行氧气支持,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彻底排出二氧化碳后为患者缝合切口[2]。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个月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腹痛发生率以及梗阻再发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粘连性腹痛以及梗阻再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肠蠕动恢复时间(h)观察组 43 56.3±12.4 35.8±5.7 20.5±4.1对照组 43 92.4±22.6 185.1±27.1 48.2±4.8 t - 17.692 36.519 13.292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作为一种临床上的高发病和常见病,将会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腹部炎症、腹部创伤、腹部异物以及腹腔手术等。患者在发病后,将会出现肠内食物无法顺畅排泄和运作等诸多问题,致使患者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受阻以及腹痛等多种症状。将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无法开展正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3]。
而通过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治疗,不仅有着十分广泛的探查范围,还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特别是能够在远离患者手术创面的位置全面的探查患者的病灶部位,从而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原有的解剖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分解操作。同时,在对患者手术时,由于有着十分广阔的手术视野,医生能够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还可以远离患者的炎症部位,这样就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并且,因为腹腔镜的切口并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患者的肠管造成过大的刺激,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也不是很强烈,所以可以促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肠蠕动,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复发的问题[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粘连性腹痛以及梗阻再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粘连性腹痛以及梗阻再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