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S 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2020-10-27林川谭光富
林川 谭光富
(南充市身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子宫肌瘤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导致患者不孕或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是临床常用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该法通过在围术期采取饮食指导、术中保温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优化术中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由术中管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进而加速患者康复进程[3]。本次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中结合FTS 理念管理,观察其对患者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7.6±6.8)岁,其中单发瘤35 例、多发瘤25 例;实验组平均年龄(48.2±7.1)岁,其中单发瘤33 例,多发瘤27 例。两组年龄及肿瘤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4]中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年龄>18 岁;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者。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展开,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管理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对照组术前12 小时禁食禁饮,手术前晚服药导泻并常规行机械灌肠肠道准备;实验组术前1 天予以口服导泻剂行肠道准备,不进行常规机械灌肠;实验组手术前晚无需禁食水,可进流食,麻醉前4 小时可饮糖水。术中:对照组选用常规麻醉与术中补液方案,不限制液体输液量;无保温处理,术毕安置腹腔引流管;实验组控制液体输入量,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肢体、输注液体、麻醉药物等进行保温、加热处理;术毕不常规安置血浆引流管。术后根据疼痛度临时使用镇痛药物,患者随其意愿下床活动,待肠道恢复排气功能后再进食流质;术后补液量在2500 ~3000ml,术后72 小时拔除尿管及血浆引流管;术后关注实验组患者疼痛反应,安置静脉镇痛泵镇痛,密切关注可能由镇痛药引发的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术后6 小时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动,24 小时患者少量进食,并鼓励其下床活动,若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逐渐增加进食量,术后3 ~4 天停止静脉补液;术后48 小时拔除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三项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康复指标比较
术后,实验组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其留置尿管时间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h)
表1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h)
组别 n 术后排气时间 下地活动时间 留置尿管时间实验组 60 14.37±3.45 16.85±5.92 21.33±5.12对照组 60 20.54±3.26 23.69±5.83 29.35±6.71 t- 10.069 6.377 7.360 P-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实验组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11/60)(P <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例)
3.讨论
FTS 管理模式是上世纪90 年代Kehlet 等丹麦学者提出,于2007 年将该模式引入我国的外科管理理念,近年来,在肠胃肝胆外科诸多外科临床中得到证实,这一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由围手术期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并发症,并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5]。
本次结合这一理念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干预,结果表明,结合FTS 理念管理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未使用组,其留置尿管时间亦较后者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组。这多因为术前饮食指导避免了常规术前禁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机体强制分解代谢;取消机械性灌肠、安置引流管等减少了此等操作对机体引起应激反应;保温处理可有效减少由低温导致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药物代谢缓慢,进而减少酸碱重度等诸多并发症;术后饮食与活动指导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身体机能,FTS 管理模式从多方面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FTS 模式管理可显著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