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师范生课程价值取向的质性研究*

2020-10-27郭朝廷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价值

肖 雪 田 广,2 郭朝廷 田 密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贵州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3.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11;4.贵州省思南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铜仁 565100)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依然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质量的提高靠什么?归根结底靠教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靠教育“强基固本”。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51.2万所学校,约有教师1578万名,在校学生2.65亿人,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作为全球教育大国,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该当如何才能不辜负14亿国人的厚望,才能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归根结底,教师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通过其内在的课堂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价值判断甚至人生观、世界观等。长久以来,大家对我国的学校体育现状有着太多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不高,但对体育却很热情高涨?为什么体育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教师学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体育设施经费投入越来越大,体育课程的安排越来越多,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没有起色甚至日渐下降?这些怪状的缘由何在,与体育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是否有所关联? 怎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体育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所有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国外关于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相较于国内来讲开始得较早,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早在1988年,Ennis就与其他学者一起对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及信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价值取向及信念与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之间的联系。之后多年,Ennis也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就教师价值取向与目标决定的关系、价值取向与在职培训反应关系、环境与价值取向形成关系、价值取向形成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 当教学环境可控时,教师可以制定出反映其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案、课程及教学评价。其次,当教师没有确定或相对确定的课程价值取向时,他们是无法根据教学实践给学生灌输清晰的信息的。

国内方面,目前关于课程的相关研究较多,如课程设置研究、课程实施研究、现状调查研究等,而对于教学主体——教师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价值取向研究,其中以分析不同教育阶段下的教师价值取向现状及不同时间阶段下的教师价值取向变化情况为主;第二,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价值取向概念认识、分类、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研究不同学科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变化历程等方面;总体来看,针对具体学科(如:体育)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相关研究较少,从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师范生的角度去进行课程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则少之更少。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影响着未来教育质量。高等师范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教师人才的重责,本文结合美国现代体育课程专家Jewett(1995)所提出的五个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希望对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的未来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价值取向作进一步了解,并尝试分析师范生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做出绵薄之力。

1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可以解释为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价值选择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价值取向就是一种信念系统,是对教师哲学价值观的反映,并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价值取向必定影响着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

美国现代体育课程专家Jewett(1995)所提出的五个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分别是学科精熟取向(Disciplinary Mastery,简称DM) ,学习历程取向(Learning Process,简称LP) ,自我实现取向(Self Actualization,简称SA),社会责任取向(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SR),生态整合取向(Ecological integration,简称EI)。学科精熟取向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获得并对技能水准有一定要求,主要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注重运动技能与知识的传承。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中,学科精熟是主要价值取向,在各种价值取向中处于优先支配地位。这种价值取向在体育课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先由教师示范讲解,其次学生模仿练习,最后“技评”“达标”。学习历程取向则强调,在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上,学会“举一反三”。不只是在体育方面,这种价值取向更注重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独立学习与思考能力。自我实现取向重现自我潜能的发展,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抗压能力及挑战勇气。社会责任取向强调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社会技能。生态整合取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追求自我尊严的同时尊重他人,追求一种人际之间的平衡。

2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师范生课程价值取向的质性研究

2.1 深度访谈

2.1.1 访谈对象、时间、地点

本研究以“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样”结合的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的1 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师范生为访谈对象,在课余时间与之联系,在征得其同意后进行访谈。笔者于2019年4月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阳光大厅对访谈对象进行问题深度访谈,在征得访谈者同意后,做好了相应的录音及笔记工作。在访谈结束后的12小时内,对访谈笔记等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整理,以减少信息的遗漏,确保最大程度的准确性。

2.1.2 访谈准备

因选取的访谈对象是本人平时接触不多,了解不够的同学,笔者考虑到很大程度上可能出现在开放式访谈中普遍存在的冷场、尴尬以及跑题现象,基于此,采用问题中心访谈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访谈开始一般性探寻阶段、专门探寻阶段和临时性问题”。具体为:第一,在确定采用个人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之后,查阅了关于个人访谈法的相关文献,在了解了此方法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之后,针对研究需要,列出了访谈提纲,练习访谈方法和技巧 ;第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入提问,以减少问题的突兀性,增加访谈的流畅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创设轻松的访问气氛;第三,针对研究需要及受访者的回答,深入发掘资料;第四,按照访谈大纲开始访谈,同时针对一些特殊问题,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获取更深层、全面、细致信息为主。

表1 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访谈提纲

2.2 访谈信效度检测

我们通过前人的定性研究可以发现,因社会期望问题,访谈法的研究效度通常被质疑。根据前人研究经验,本研究采用三角检验法对访谈信息信效度进行检验,首先,由访谈对象本人对整理之后的访谈内容、材料进行复核检查,保证提取整理信息与访谈对象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其次,侧面采访访谈对象的好友,确定其在访谈中的表述与个人之前的表现一致。再次,访谈人对访谈对象平时言行进行跟踪观察,确定其在访谈中的表述与个人现在的表现一致。

2.3 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访谈资料编码主要借鉴了扎根理论中的开放式编码和理论编码两种形式。编码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览了转录文本,再反复阅读,对原材料形成整体印象的基础上,以句子或段落为分析单位,对转录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形成初始编码文件,文件中包括数十条初始节点。其次,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对初始节点进行归类,以形成主节点。最后,对已经形成的若干个主节点进行理论编码,也就是将零散的主节点整合起来以构成具体的亲属关系。编码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所得到的资料。

3 访谈结果

以下内容为访谈部分展现:

问: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

答:学生熟练掌握老师传授的运动技能。因为国家相关政策均提出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所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应以此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兴趣及终身运动习惯。

问:你认为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没有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良好,师生关系融洽,能较好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根据分析发现,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师范生个体而言,其所持有的课程价值取向比较复杂,表现为以一种课程价值取向为主,同时又具有其它取向。例如,其一方面强调体育课程应当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体育课程要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以及体育课堂要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合作,即新时代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4 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跟其之前的教育经历、运动经历、年级、专业方向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不无关联。

4.1 教育经历

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与其之前教育经历有关,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中小学教师,需要“多能一专”,各种体育运动与教育学相关课程都要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对学科精熟取向的认同在情理之中。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多与自己运动专项有关,所以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课程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4.2 运动经历

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与其之前的运动经历也有很大关系。例如,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多为业余运动员,需要保持专项运动上的技能水平,需要“一专多能”,即在保持高水平专项技能的同时,掌握其他运动技能,所以可能会更倾向于学科精熟取向。运训专业的学生多为跆拳道、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性更强的项目,而民传专业的学生多为武术、散打等单人项目,所以可能会造成其对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个人与集体等方面产生不同看法。

4.3 年级

体育师范生在不同年级所学习课程的不同,所接受系统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以及对教师职业身份认识的转变都会对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4.4 专业方向

体育师范生专业方向的不同,也会对其课程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例如,体教训方向的学生可能更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人文方向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科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及其他社会化技能。

4.5 时代背景

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时代对师范生的新要求。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师范生在校也在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新课改所带来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更加强调从受教育者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受此影响,当代体育师范生很大程度上可能转变之前的单一掌握动作技能目标这一课程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体育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形成还可能与其所在地区教育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在学校类型、性别、年龄、个人性格以及曾经授课教师影响等因素相关。

5 小结

体育师范生课程价值取向关系到学校未来的体育教学质量,关系到新课改的教学成效,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体育师范生课程价值取向的养成,需要从师范生自身和师范院校两方面着手,携手共同构筑适应时代需求的师范生的课程价值取向,为培养优质的未来教师努力。建议:(1)作为振兴教师教育的骨干力量,师范院校要牢牢抓住历史性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切实结合国家政策、愿景,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未来教师培养模式,致力于实现师范生从对课程价值的感性认知上升到课程价值的理性理解为价值追求的飞跃。(2)丰富体育师范生的体育教育实践经验。除了在校内学习体育教育相关课程外,教师还应抓住学生的教育实习机会,让学生们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得到提高。(3)师范生自身应自觉建构起关于课程的哲学性思维。唯有如此,师范生才有可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背后的缘由,从而才能正确的地对课程价值与其他价值进行评判,进而为课程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师范生技能价值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