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乡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2020-10-26张永安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提升语文

张永安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晴雨表。在提倡大量阅读的的今天,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更是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乡村小学要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迫在眉睫。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习作,不能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语文 习作教学 提升

1 乡村小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心理不容乐观,造成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的因素可能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1 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习作观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习作过分强调中心、修辞、语言优美等佳作形象。弱化习作的实用交际功能。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

1.2 观念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陈旧教师角色观

习作指导上容易走入误区的教师: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指导过于具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

1.3 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陈旧习作训练

在习作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拿名家名篇和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习作无形中产生了恐惧心理。

2 对策与思考

如何将学生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的写作心理氛围中解脱出来,优化学生的写作心理,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轻松习作,快速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呢?

2.1 激发兴趣,鼓励实践,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消除“习作恐惧症”,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习作并不难,是需要而不是包袱。

2.2 让农村孩子多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在缤纷绚烂的大自然中放飞孩子的灵性

针对儿童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渴望,教师应经常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习作素材。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在春种、秋收的季节带领学生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生活无处不美的意識,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

2.3 调整内容,大胆想像,在强烈的自我需求中激活表达的欲望

1.调整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减少命题习作。

习作题目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命题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要“新”“活”“趣”,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觉得有兴趣。

总之,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老师适当给学生出题,习作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2.放开手脚,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诱导学生进行想像,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涵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

3.捕捉契机,激活表达欲望。

语文课堂教学要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堂课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进行习作训练。

2.4 积累语言,拓展视野,在领悟中让习作美起来

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习作,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1.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农村孩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环境里,那里有起伏的山丘,苍郁的树林,快乐流淌的小溪,清溜溜的池塘,宽广碧绿的稻田,高低错落的房屋,让孩子们撒满欢乐的竹林、果园……

那里有勤劳朴实肩扛锄头,脚穿皮草鞋的老农;那里有手牵牛缰绳、口语依呀的放牛小童;那里有肩背竹篮、浪迹青山采摘野果的小毛孩……

这些都是城市孩子生疏而农村孩子熟知的写作材料,所以,只要我们这些农村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且灵活运用写作的方法,那么,农村孩子就一定会写出许多优秀的朴实感人的文章。

2.成立一个班级图书室。将好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放到书架上让学生自由阅读。每个同学每天找一篇喜欢的文章放到书架上,并在旁边注明喜欢的原因,班上学生可自由拿来读。

3.开展美文赏析课。每周组织一两次美文赏析课,轮流来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谈自已喜欢的原因,最后集体交流。

4.在创作中积累。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创作,体裁、字数都不限,这样“阅读——积累——创作——再积累——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习作时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 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1)佳作欣赏。每次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文章或有特色的几个片断,让学生在班上朗读,逐篇引导大家赏析。

(2)佳作发表。在班上创办手抄报,自编诗集,楼道走廊是学生发表佳作的阵地。

(3)佳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写循环日记,定期举办佳作交流会,或谈自己是怎样写的,或介绍发表经验。

3.2 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小学生习作,不管写得如何,均是学生个性的展现,内心情感的宣泄,故而教师在评价时:

(1)应多些鼓励和表扬,少些指责;

(2)要求不能过高,防止评价成人化;

(3)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信心。

总之,要全面提升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既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一步步走好习作之路。

参考文献:

[1] 材料与立意的行文衔接——基于学生习作实例[J]. 刘其芝.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04).

[2]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策略研究[J].牟艳明.课程教育研究. 2019(18).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提升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