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艺术

2020-10-26温燕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教育

温燕

摘 要:班主任在一个班级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他们成长的教育者和引路人。为能够更好的管理班级,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本文浅谈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艺术与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班主任,应该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从而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1 不同年级班主任的角色扮演

1.1 一二年级做可爱的老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四面八方汇合在一起,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他们从比较任性的孩子一下子要适应受纪律约束,对有组织的学习和活动的集体生活是不那么容易接受的。所以,一、二年级,要做一个童话中的老师,一个可爱的老师。笑着迎接孩子,乐着对待每一件事。我接一年级新生时,都从抓好课堂纪律入手,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遵守纪律。根据《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努力做到:一是上课预备铃一响,要赶快走进教室,把学习用具放在课桌上,安静等待老师来上课。二是坐的姿势要端正,认真听老师讲课。三是在课堂上要多动脑筋,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发言声音要响亮。四是独立完成作业,不得随意过位,不抄别人的答案。低年级学生一般都带有娇气、幼稚、任性的特点,自理能力不强,他们好学、天真、不带有什么框框,积极要求向上。班主任就要像父母那样,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开导他们,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他们才会对学校生活发生兴趣,从而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在低年级树立了纪律观念,形成习惯,就为创建良好的班风作好了准备,打下了基础。

1.2 三四年级做聪明的老师

有了低年级的基础阶段的习惯培养,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概念与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在小学中年段的教育就不能像一、二年级那样,要有扶有放,开始教他们自我管理的方法,逐步向高年段的班级管理靠拢,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尝试“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即人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给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它的特点是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教师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我要学习”成为一种要求。“柔性管理: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1.3 五六年级做智慧的老师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年级分段,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接受能力方面、思考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生活,审视世界,审视身边的人。所以,有时你要当他们是孩子,有时要当他们是成人。如何让一群“成人”服从集体的安排呢?除了前两个阶段的教育与培养之外,班主任的智慧少不了。

这里的智慧指两个方面:知识方面的渊博,教育上的艺术。

诚然,作为一个老师,知识一定要渊博,但高年段的老师除了必要的业务知识以外,还得有现代信息,和与孩子们感兴趣的話题。要有广泛的兴趣与特长,以技服人,以智服人。其次,要注重教育上的艺术,懂得教育艺术的美。

2 让“爱”贯穿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只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2.1 要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能否发挥他们的潜力,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我相信这句话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抵挡的。

2.2 要用博爱去感染学生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作为班主任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对学生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要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要爱后进生。每一个班集体的学生都有先进、中间、后进之分。根据学生的特点,班主任老师在公平,合理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性格和个性的基础上,偏爱差生,给差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转变的环境,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扬长避短。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导之以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2.3 要公正合理评价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以不同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和正确的评价,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2.4 关注个性差异,带着爱心走向每一位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它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爱心与童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境界: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教育
我的班主任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教育教学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