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养成教育入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020-10-26张文达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教育

张文达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完成德育教育,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是当下教育的关注重点。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实现学生思想的正面影响,因此,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德育教育的推动作用。从养成教育入手,能够不断的强化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发展,帮助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本文从养成教育的内涵入手,进一步加强行为养成,以此为基础,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 教育实效

1 前言

养成教育是教育和锻炼的过程,对于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和德育教育相比,养成教育更具有细节引导的意义,是隶属于德育教育的根基部分。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系统化的教育过程,是保障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贯穿德育教育适中,保障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内容。

2 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其核心内容在于行为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是行为的标准划定,同时是优良的典范引导。最终目的,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内涵,实现学生优良的价值品质。

3 从养成教育入手,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3.1 开展养成教育专题活动

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来看,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事物接受性强,同时在思想和行为规范方面不够成熟。这时在开展养成教育专题活动时,就要进一步的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规划,同时要保证教育的循序渐进性。要结合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学发展,逐步的规划德育教育的目标、重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展开不同的养成教育措施。例如培养学生孝敬长辈良好思想这一教育主题。在进行这一品德的养成教育时,可以首先举办一个课内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围绕着孝敬长辈、孝亲行为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并且表达自己不同的孝亲想法和所见所闻。并在主题班会后,进一步布置一个课外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正是根据主题班会的讨论结果,进行具体的实践。一是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小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活习惯,明确父母对为家庭的付出。二是让学生完成孝亲行为,通过自身的实践,展现真正的孝敬长辈。可以是简单的家务、为长辈服务等。三是通过实践活动和调查结果,描述自身的感受,提升自身对孝敬长辈这一品德的理解,建立正确的孝心价值观和思想品德,进一步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3.2 明确德育目标

从养成教育入手,明确的把握德育教育目标,能够推动德育教育的实践应用,确保教育目标贴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学生的德育培养,应当进一步的实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并且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目标。从思想层面以及行为层面来看,这一培养目标,都和养成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通过养成教育,要进一步的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养成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完成目标的宣导。如黑板报、班会、广播等。另外,对德育教育课程以及活动,进行具体的讲解和评比,评判班级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建立学生之间的监督制度,如“小小监督员”等,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成德育目标。

3.3 强调德育教育针对性

德育教育的开展,如果缺乏了有效的针对性,就无法提升其具体的实践实效,难以起到对学生的正确养成引导。没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就形成了空洞的教育,无法对学生起到培养作用。因此,要进一步的强调德育养成的针对性,针对具体的习惯、具体的思想内容,进行养成教育的把控。一是针对小学生具体的思想内容进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中要深化善良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意识和行为,并且要矫正小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具体行为,说了什么样的话、做了什么样的事。是否存在撒谎行为?是否存在情绪化、遇事不冷静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的情况,在养成教育中,坚持规范行为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耐心,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二是要针对性的采取养成教育策略,例如进行扬善教育、褒奖教育等。在小学阶段,采取的养成教育策略,要更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要能够让他们理解教育的内容,又要让他们接受教育的约束。一定要形成循序渐进、阶段性的教育模式,避免过于成人化的教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三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想品德问题,有些学生内向,不善表达;有些学生活泼,但是不容易控制情绪。这些具体的情况,都要根据实际的心理特性和思维特点,调整德育教育的方法。尤其是不能够千篇一律的进行说教。对于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其表达的机会,要肯定其每一次表述和表达的过程,帮助其建立表达的信心;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要进行基础的规范,逐步的去养成其约束自身行为的习惯,培养其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4 结语

从养成教育入手,建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德育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帮助小学生实现成长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绍凯.构建模式 区域引领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J].辽宁教育,2013(12):54-55.

[2] 葛茂林,齐引敬,李娟,胡利敏,康小莉.文化养成视野中的学校德育策略——以文化养成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96-101.

[3] 贯彻和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1):27-32.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德育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